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戏剧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其传承的过程中,呈波浪起伏状发展。戏剧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之一,有其独特的传承结构。《主角》将这种结构外化为人物的行动,成为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核心,使得中华文化血脉得以延续。《主角》中以人物的命运沉浮为线索,分析中国传统戏剧文化在时代发展过程中曾出现的断裂现象,以及传统戏剧最终能够传承至今的关键所在,呈现传统戏剧文化的传承链以及它的显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现代人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忽视了五四给我们提出的两个重要理念:民主与科学。客观批判弘扬民族文化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新文化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教育出现了断裂现象:音乐课程设置与传统断裂,一味揣摩西方音乐规范渐失自我传统音乐的主体性,受西方音乐教育及价值观影响,音乐发展的评判标准近似西方。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中国音乐工作者和教育者要继承和发扬五千年灿烂的文化,重视中国音乐体系的价值,促进本土音乐与世界的对话,加强中国音乐课程的设计与建设。  相似文献   

4.
叶静 《考试周刊》2013,(77):185-185
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遗失是一件让人痛心的事实。而教育却能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儿童正是这种文化延续的最初促进者。  相似文献   

5.
清议传统在中国古代形成较早,是民众向往清明之政的心理反映.从汉魏六朝至宋元明清时期,清议现象一直延续在社会政治和士人心目中,并对古代政治体制、士人风尚、民族文化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个人社会化是人类文化的积累、传递和延续的过程。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反哺"现象,这是反向社会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文化反哺"现象对于增强青年的主体意识、规范青年亚文化、推动青年社会化的进程等方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应采取客观的、科学的方法来应对这一现象,以推动青年社会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身体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消费文化的一个明显征候。这种现象与西方女权主义、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现时的消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挖掘它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社会文化内涵,对其作出客观的和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女性文学走出目前面临的尴尬与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返回传统、回归自然、回归生命个体为特征的"寻根文学"风靡文坛,从而出现"文化寻根"的文学现象."五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次大的断裂,于是一些作家希望以文学来弥补这一"文化断裂带".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中国走向哪里一直处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之中,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传统断裂、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的困境。如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同时,又延续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使理论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这是中国梦提出的时代历史背景。梦想触及到了每个人,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深入,中国梦的逐步实现,将有助于凝聚特色社会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0.
苏焘 《天中学刊》2011,26(1):101-103
"李白文化现象"意向世界的构筑,折射出传统文化心理图式的动态变化及其内蕴的"道"与"人"的深层矛盾,并成为李白文化现象延续和演进的内在动力。近代社会李白文化现象内涵的新变从侧面透露出传统民族心理结构的现代转型轨迹。与读解传统"李白精神"的当代意义不同,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现代价值体系中的李白文化现象及其意义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探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心理重构、文化意识的多元现状和潜在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朔现象”及其批评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诸多评论家对"王朔现象"的评论进行认真的审视和客观的分析之后.指出王朔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当代文化的总体格局。以及王朔所代表的市民文化的崛起对传统精英文化和严肃文学的影响和消融。  相似文献   

12.
人们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来说明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我认为,这种看法只抓住了事物的现象。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在实质上是一种自然经济形态文化和商品经济形态文化的冲突。这种冲突始于鸦片战争,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直延续到今天。当前,我们进行文化讨论,首先的任务是要确立起一套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体系,然后以它为尺度去判定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从而决定对它们的取舍。这便是文化选择、文化批判、文化重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与相对独立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社会和谐、以民为本、求同存异、协和万邦、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内容。当今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不足的现状与正在崛起的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谱系中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更是支撑中国国家形成和历史延续的驱动力。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逐步探索出适应本国国情且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发展道路,即"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延续而成的。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础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既要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注重吸收代表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其他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有着古老的文明,美育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性大文化背景下,出现了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不相适应的现象,出现了传统文化的失落与断裂,出现了人格的无根,心灵的空茫。中华儿女面临着更多元的选择,中国的传统美育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因此,本文展开了对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美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延续了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是中国文化的根基。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的文化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通过分析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力图利用我国的"后发展优势",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以达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6.
人们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来说明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我认为,这种看法只抓住了事物的现象.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在实质上是一种自然经济形态文化和商品经济形态文化的冲突.这种冲突始于鸦片战争,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直延续到今天.当前,我们进行文化讨论,首先的任务是要确立起一套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体系,然后以它为尺度去判定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从而决定对它们的取舍.这便是文化选择、文化批判、文化重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学中的萨满文化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萨满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已皈依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仍遗存有古代萨满文化的风骨,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延续并不会随着宗教的改变而停止。相反,传统文化一直在各民族文化中遗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孝文化卷帙浩繁、肇端久远,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但在当今社会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接受孝文化教育,然而,当代大学生的孝文化现状却不容乐观,在继承和弘扬孝文化方面存在些许问题。基于大学生孝文化的现实状况,文章从分析传统孝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缺失的现象入手,梳理了当前大学生孝观念日益淡薄、孝行为日趋弱化、孝文化日渐式微等问题,探讨了中国孝文化教育在当代缺失的具体原因,探索在大学生中进行孝文化教育的具体路径,为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构建当代社会新道德体系,延续中华民族之血脉,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辅佐,民族的延续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持。从广义上来看,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其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自己传统文化的国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因为不存在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精神文化标志。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大浪淘沙,已经融入炎黄子孙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由此可见,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对于民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应将二者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正是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才避免了中国传统文化遭遇断裂的危险,诞生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赋予了中国文化以新的生命活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更使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有了正确导向。中国传统文化则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发土壤,赋予其以民族表达形式,促使其话语权得以提升。正确处理和对待二者的关系,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辩证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