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场分析 就像爱美的人士会不停变换自己的服饰,其实手机也需要经常美容,让每天陪伴着我们的手机都有一个新面孔,这样心情也会随之好起来.随着手机的迅速普及,这种需求越来越广泛,因此开家比较专业的手机首饰店还是值得考虑的.  相似文献   

2.
如今,QQ和微信已经成为社会网络沟通的普遍方式。虽然学校严禁学生在校带手机,但高三学生高考结束后就自由了,人手一部功能齐全的智能手机。高中三年他们被严格管理,一旦离开学校,则可能天天手机不离手,手指不停地触动手机屏幕,在等待通知书的日子里他们都会这样度过。  相似文献   

3.
短信大战     
我经常看见爸爸用手机忙个不停地发短信。我想那一定很带劲。怀着好奇心,我趁爸爸洗澡时,偷偷拿走了他的手机,躲进自己的房间里。我学着爸爸的样子,翘着二郎腿,专心地发起了短信,开始了一场短信大战。  相似文献   

4.
我曾长期为自己还算可以的口才自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一言堂”是我的教学风格。自认为课堂上滔滔不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灌向学生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所以,我唱着独角戏,不停地自恋着又不停地抱怨着,可怜自己满腔的激情,却遇上那么一群木讷、缺乏才情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16岁的第一天,手机铃声响个不停。于是刘若英的声音很自然地飘进耳朵里。响了一整天的,刘若英的《继续给15岁的自己》。 0NE15岁的你,初三。中考是所有初三学生的信仰。你把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前的你,很自在很随心。你可以在做题做到烦闷的时候把笔一丢,塞上耳机;你可以每天根据自己的状态决定早一点睡觉抑或晚一点起床。现...  相似文献   

6.
短信大战     
<正>我经常看见爸爸用手机不停地发短信,我想那一定很带劲。怀着好奇心,趁爸爸洗澡时,我偷偷拿走了他的手机,躲进了自己的房间里。我学着爸爸的样子,翘着二郎腿,专心地发起了短信,开始了一场短信大战。按进入键,我找到了"短信功能",再按进入键,屏幕上  相似文献   

7.
刘彩云 《现代教学》2009,(7):141-141
[案例] 开学后不久,学校组织全体高一新生召开校会,请县里专家来作“校园安全”专题知识讲座。在校会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只有她在座位上不停地玩手机,而且还偶尔与旁边的同学一起发出细微的笑声。我坐在学生的后面,几次通过其他学生提醒她,请她注意会场纪律,不要玩手机。当我再一次扭过头去看她时,我非常失望,她的行为已经越发过分了。  相似文献   

8.
睦言 《家长》2010,(11):15-16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只知道一味地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自己却整天拿着手机鼓捣个不停,或是坐在电脑前废寝忘食地上网聊天、玩游戏。孩子于是便以家长为榜样,沉迷于电子产品中不能自拔。因此要想使孩子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家长就要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听见奶奶的手机嘀嘀地响个不停。我问:奶奶,手机怎么了?奶奶说:不知道,我没动啊,会不会手机出问题了?我又问奶奶:你是不是设定了闹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拥有手机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出于不影响学生学习的考虑,很多中小学校有规定,学生不允许带手机到校。一方面,是学生抱怨学校规定的死板,另一方面,是学校抱怨学生的不守纪。因而,因手机而引发的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对抗并不少见,新闻也屡屡报道学校突击检查没收甚至砸毁学生手机的现象。手机遭遇校规,您对这样的矛盾是怎么看待的?在自己的工作中又是怎么处理这一矛盾的?  相似文献   

11.
现在食品安全令人担忧,地沟油更是让人谈虎色变。为了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我发明了地沟油手机。当我们在外面用餐时,可抽出手机自带的纳米感应材料棒插入任何食用油,是地沟油的话,手机感应红灯会闪烁,并不停震动,还发出警报。手机显示屏马上会  相似文献   

12.
廖春唏 《中学教育》2004,(2):29-29,61
由于学生都是职业运动员。他们在校学习的时间很短,所以我在课堂上是相当严格的。我利用有限的班会时问重点进行校纪班规的宣传教育,让学生能尽快地把握自己在校的基本行为。例如对班上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问题,我就一方面宣读学校规定,一方面自己以身作则。在每堂课前都注意提醒学生把手机关掉。同时带头把自己的手机关掉,  相似文献   

13.
次旋律     
手机老颓的手机故事很奇特。当上领导后,他变得很忙,手机不停地响。为此,他专门在办公室准备了一个不锈钢杯子,看到不想接的电话,他用杯子往手机上一扣,立马就变成不在服务区了。有一次秘书找他汇报工作,看他正用  相似文献   

14.
微言·微博     
不停地拍食品并分享,在演唱会上高举手机,没完没了地噘嘴自拍,发短信解决争论,在公共场合开功放,上电梯前打电话,竖着手机拍摄视频,使用苹果地图,将提示音量调到最大,边走路边玩手机。  相似文献   

15.
开学初的一天,高三某班的学生小玲突然向班主任反映,说自己的手机在教室丢失了。得知这一消息后,班主任推测可能是本班学生所为,于是在本班内进行教育、开导,希望学生能主动将手机归还失主。我作为与该班相邻班级的班主任,也借此现象提醒本班学生管理好自己的物品,防止失窃。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偷手机的人竟然出自我班,而且还是平时学习、纪律等各方面都表现很不错的学生——小刚。  相似文献   

16.
失算     
王局长正坐在病床上悠闲地看着报纸,忽然手机响了,是个陌生的号码。王局长皱了皱眉头拿起了手机,里面传出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王局长,恭喜你得了胃癌!”说完就挂了电话。王局长再拨过去,对方已关机了。王局长的耳畔不停地响着“胃癌”两个字,头上的汗不住地往下掉,拿烟的手也抖个不停。上次在其他医院检查的结果确是胃癌,不过后来换了医院,说是胃炎。难道自己真得了胃癌?是医生骗了自己?王局长越想越害怕,径直向医生办公室走去。刘医生听了王局长的询问,摇了摇头说:“怎么,王局长,你不相信科学?没事的,放心好了。”王局长仍然有点不相信:…  相似文献   

17.
近来,许多学生来咨询怎样管好自己,不被手机干扰,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小A在数学课上玩手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提醒他两次,可是小A还是继续玩着,老师见小A不收敛,愤怒之下没收了小A的手机.下课了,小A将老师拦在教室门口索要手机,矛盾进一步激化......像这类由手机引发的问题,在学校不是少数,可以说每位教师都遇到过.面对这类问题,有的教师没收手机然后过一段时间还给学生,但学生依然再犯,有的教师生气、郁闷,但苦无良策,索性放任不管,有的父母恨铁不成钢、咬牙切齿,威胁、恐吓但收效甚微,而学生自己也很苦恼,难以自拔,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管理手机呢?我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宏林 《班主任》2010,(4):46-47
一次,有个学生上课用手机被老师没收了。我想,如果就事论事只批评这个学生,其他带手机的学生可能庆幸自己没被发现;没带手机的学生则会认为此事与己无关,漠然视之。怎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受到教育?怎样才能解决使用手机这一教育难题?最终,我采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处理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手机不离手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大学生手机依赖性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交往的需要、观察与模仿、认知情境因素等心理因素。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会给大学生带来许多危害,学生自身要正确对待手机,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年三十的早上,手机屏幕不停在闪,短信声不断在响,打开手机,此刻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原来是高三(2)班全体学生发来的短信,一个个可爱的头像,一张张富有个性的脸庞,一声声深情的祝福。这是我任教以来收到的最美好的礼物。瞬间,一股暖流传遍全身,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三年来,这班学生教我成长的画面浮现在眼前。高一入校,学校将难以管理的学生全部集中在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