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172-176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一个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互联网与学校招生、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堂教学、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这是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趋势,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团员青年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团员青年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大学生团员青年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关键,最后提出融合"互联网+"思维,打造"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校顺应时代发展,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应用型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立足"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明确应用型高校融合教育目的,分析当前融合教育存在的不足,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构建提供思路,真正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伴随"互联网+"时代而来的"互联网+"教育特性分析入手,给出"互联网+"应用型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提出"互联网+"应用型教育是对教育思维、方法及模式的转变与创新。"互联网+"应用型教育是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必然选择,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实践应在多方平衡过程中走特色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推动科技教育快速有效发展,提升了高校教育创新力。对河南省部分地方高校的调查发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制度建设不规范、课程体系不完善,地方高校与"互联网+"国家战略结合较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亟需进一步加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地方高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和"以人为本"评价指标结构模型,以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跨界融合的特质必将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对技术技能人才产生一系列新的用人需求。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侧,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以满足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人才需求,直接关乎到高职院校充分就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和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特征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模型,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通过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培养互联网跨界融合思维、加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等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民办高校也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办学特点,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专业设置,基于"互联网+"思维下,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借助互联网平台,挖掘创新创业教育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启动创新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培养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从教学体系、实践平台、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打造"四层次、四阶段、四维度"的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时代,食品产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基于互联网的颠覆性挑战,这一变化对高校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互联网+"新常态下食品产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角度入手,分析食品专业现有课程与互联网时代食品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提出重视"食品+"思维、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全国性食品专业竞赛、培养"食品+"人才等人才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共享经济"时代的共享理念造就了许多领域的创新创业。运用共享经济的思维模式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促进大数据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运用,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共享的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平台,共享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共享的思维理念逐渐渗透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思维模式、大数据、共享平台、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全面融合。两者的融合有利于打开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高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探索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的基础上,从双师型教师引领、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融合、完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等三个步骤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培养具有职场竞争力和符合"创业型"社会发展趋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基于ICT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模式已经成为各行业的运作趋势。高校作为培养推动社会发展生力军的主要机构,应当充分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探究ICT自身特点及其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即现代网络信息通信技术能够立体化、综合化、最大化地应用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以更好地促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国际化意识的培养,提升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分析能力,最终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挑战,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等职业人才的院校,高职院校必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明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改革意义的基础上,以"互联网+"为背景,探索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措施,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4.
陈君 《职教论坛》2018,(10):153-156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依托"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高校更要实施好就业创业促进和基层成长等计划,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充分释放双创活力,努力实现就业创业人数"双增长"。就业乃民生之本,创业为就业之源。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也是高校特色教育和强化教育内涵建设的必行之路。文章将重点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全过程的发展路径,以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的先进理念,论述了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意义、互联网思维与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关系、应用互联网思维探讨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包括建立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成立英语人才教育服务中心,强化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推介以及以客户定制模式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等。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模式下,中职教育工作加快现代化建设,深化产教融合,适应社会发展对中职人才的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院校需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培养和更新师生的创新创业理念,进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背景下,面对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引发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的要求,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方法:通过外部体系构建,以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管理体系与创新创业资源共享平台系统的构建;通过内部体系构建以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系统和教学系统,从而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企业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理念广泛传播,教育教学资源高效流动,学生思维方式也发生明显改变,"互联网+"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驱动作用广泛而明显.不过教学体系割裂、学生认知不足、网络应用有限等问题也是"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高校需从内部角度提高教育站位、融通教育体系,在理清双创教育目标的同时完善全面育人机制,还需从外部角度开发好、利用好互联网技术,以拓宽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并依托大型专业赛事助力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孵化,从而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和工业制造4.0时代的悄然而至,探索"互联网+"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瓶颈,构建"互联网+"下高校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期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升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命题。而我国高职院校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游离于整体的课程体系,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使得其成效甚微。高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文化氛围等方面亟待改革。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的新技术人才不仅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革新,更要注重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重塑、师资队伍的建设、校园创新创业环境的打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以期培养具有双创思维和双创能力的学生,实现"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从而助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跟上计算机行业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