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毫无创意的“填鸭式”教学扼杀了许多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究的兴趣,这种凸显的教学弊端非改不可。今天,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知识应该来源于生活体验。教师的积极引导,能让学生从枯燥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更多地参与生活。同时,教师既要在教学中综合学生自身因素做到因材施教,又要面对社会需求做到应需而教,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2.
<正>一、案例背景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要面向儿童的生活实际","让课堂回归生活"。以儿童生活实际为基础,不仅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掌握学生对话题的已有经验与认识,而且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借助i Pad教学中对过程性数据的挖掘,我可以更快速、更便捷、更全面地掌握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兴趣点和掌握程度,能打破传统课堂中的学习时间和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要让学生在真切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直接体验,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使课堂的教学有效,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回归生活;其次是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更具开放性;第三是教师要能够巧妙的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课堂一个生命力;最后是教师要随时对教学前后进行反思.这样便能符合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回归生活,创设开放而又有生命力的课堂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王永奎 《学周刊C版》2019,(15):103-103
开放型课堂指的是将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相联通的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多引入生活资源,构筑开放型课堂,将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生活情境、生活案例、生活元素和生活实践,让学生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瑞红 《新疆教育》2012,(12):112-112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6.
吴波 《黑河教育》2012,(11):16-16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人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一门集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为一体的学科,它的许多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缩影,也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对学生而言,学好数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学生学好了数学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对教师而言,将生活内容运用到数学教学中,能使数学课堂增加生活元素,从而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乐学数学。本文主要阐述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生活化教学,如何正确将生活内容带入到数学课堂中,让数学课堂变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让生活浸润数学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每位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有效性。一、生活素材浸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备课要精
  自主高效课堂的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这并不是说明我们的教师可以靠边站了,任务可以放轻松了,相反的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首先,教师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吃透教材,因为我们不知道学生在课堂上会冒出什么样的问题,不知道他们会拐到哪个知识点上,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在课堂上会指导、能引导,更能适时追问以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教师还要备好学生,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否则你设计的活动学生不喜欢、没兴趣,或根本不知道,那么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生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融入不到教学中来,这样的课都是失败的,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低效的。  相似文献   

10.
iPad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积极性,参与度更高,它的及时反馈也让教师能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疑问,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积累,充分将其利用,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1.
高效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它的主要作用是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它是一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情感、能让学生深切地进入教学情境、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教师们追求的先进的教学理想,因为它不但能促进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还能教给学生一种终身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生活的过去,生活中都会有历史的影响和遗留。初中历史教学要立足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培养唯物史观。基于生活实际去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能让历史课堂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13.
自工作以来,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学生学好地理,必须把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能力,让教学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让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来吸引学生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新课改之前,地理课堂往往很呆板,老师只是“教书匠”,负责把书本上的知识照本宣科传授给学生,而新课改要求教师把生活引入课堂,把原来的“死”教育变成“活”教育,把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老师讲的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数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数学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要通过教师组织合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从而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精心创设课堂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并感悟,让课堂凸显生命主旋律,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进行知识重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激活重构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教师执行课程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方案和落实教学目标的主阵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年龄的特点来改善教学行为,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呢?我以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大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能积极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要做到以下要求: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地以学生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它引领学生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如何架起品德课程与儿童社会生活的桥梁,让品德课真正社会起来,让品德课堂真正焕发出生活的光彩?社会调查,不失为有效的教学载体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这种心理需要特别强烈.调查,这种社会教学活动能紧密地联系儿童的生活,创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激发儿童主动探索的内驱力,激活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使品德教学真正社会起来.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88):143-144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学校对于教师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相关的课本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课堂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加深对于课本知识的认知。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相似文献   

18.
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更精彩,也充分凸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相似文献   

19.
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更精彩,也充分凸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相似文献   

20.
教学的本质就是"让"学生"学"。小学生教学尤其数学概念教学的核心就是给学生足够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得概念在"学生"中深度建构。在"让学"课堂里,教师更智慧地教,学生更主动地学,"让学"课堂让师生的情智向四面八方打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