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纪律生活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当前学校纪律生活存在两种失范典型——一味顺从纪律与盲目反抗纪律,这两类情况都是对纪律精神的误解,不利于学生的人格成长.纪律精神含有的要素:行为的一致性与习惯所构成的"常规性",其合法性来源于赋予纪律命令能力的"权威性".它并非与人性冲突,相反,它符合人性的内在要求.在学校纪律生活中,应首先考察学校纪律本身是否符合促进学生学会自我控制的要求,其次应引导学生在智识上产生对纪律精神的真正认同,最后应正确发挥教师的权威示范功能.  相似文献   

2.
教师身份是以教学职业为核心,关于教师如何认识自身工作和在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框架。教师的情感在其身份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运用教育叙事探究的方法,笔者对三位在美任教中国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经历进行了探究,并建构了三种情感对教师身份发展影响的叙事,分别是沮丧感、受压迫感以及恐惧感。沮丧感的产生在于公司化经营的学校将教师视为职业化的符号,使个人的人性与情感被忽略。而情感在教师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受压迫感是激发教师能动性的重要因素。当教师因为遭受不公正待遇而产生被压迫感时,他们开始审视个人与学校环境的关系,并据此作出改变,成为能动性主体。恐惧感直接来源于教师缺乏对于新文化环境的充分了解,它也同时关系到教师是否愿意承担教学主导的角色。本研究讨论了情感的能动作用,学校或教育机构对教师情感缺乏支持的问题,以及叙事如何作为教师建构身份的一个重要途径,以帮助教师检视自身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教师陷入角色泛化、职业边界模糊化,以及在教育过程中主导作用被弱化的困境.依据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系统与激扰是互联网+时代教师角色困境的成因,即相对独立的教师系统遇到互联网+的激扰,引发了互联网+时代对教师角色的新需求与教育传统对教师角色限定的矛盾,以及教师系统自我再制的需要与教育传统对教师角色要求之间的矛盾.适时反应与自我再制是互联网+时代教师角色困境突破的路径,即互联网+时代的教师能够根据环境的激扰适时作出反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师系统能够实现自我再制.  相似文献   

4.
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占有的地位及其规定的行为模式,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要求,是心理素质的深层结构.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来源于学校的教师角色教育.对学生进行角色教育,一是靠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思想,靠学校全面教化作用和价值引导,二是靠学生自己的积极内化和自我构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有当教师和当好教师的意向,才能将社会期望转化为个人的需要,提前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5.
建构能动的自我:教育改革中教师身份的自我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角色由以往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变革主体的过程中,教师身份的自我觉醒与认同是一个核心因素。但是,近十年来,教师在教育变革中存在种种不适,甚至畏惧教育变革,自我认同未被唤醒或者迷失。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需要通过对内用力的自我修炼与对外表达的叙事研究来建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6.
教学个性是教师教学成熟的标志,是教师"人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教学的主体和客体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也决定了教师必须有个性。但在教育实践中,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个性却由于学校管理、评价机制和教师个体思想的缺乏等原因被遮蔽了。通过教师主体回归、个体意识觉醒和自我提升可以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  相似文献   

7.
村校主任教师不是学校"官"级人物,但相对村校来说,村校主任教师既是村校的校长,也是村校的教导主任,更是村校一线教师。在多重角色中,村校主任教师需要扮演好四种角色。一、本职角色:认真教学村校主任教师是一线教师,一线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本职工作——搞好教育教学。所以,村校主任教师要以学校的整体利益为重。一是带头执行学校的意见,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承担着多重角色,其中最主要的两种角色为"教师"和"企业人"的角色。因应多重角色的嬗变,高职教师常心生矛盾,角色冲突加剧。在传统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框架中,高职教师被"他者"进行角色命定,其专业发展历程成为"自我"因应外在环境的被动适应过程,自我"主体"价值被忽视。本文提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要从角色论向"自我"转型,并提出通过教师自觉、破除迷思和"主体性"回归三重路径达至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转向。  相似文献   

9.
终身学习社会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终身学习社会对学校教育尤其是教师的角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与顾问、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型的社交家。为达成上述角色的转化,教师角色定位应具备专业化的价值取向;教师角色的成熟应着眼于自我效能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占有的地位及其规定的行为模式,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期望和要求,是心理素质的深层结构,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来源于学校的教师角色教育,对学生进行角色教育,一是靠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思想,靠学校全面教化作用和价值引导,二是靠学生自己的积极内化和自我构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有当教师和当好教师的意向,才能将社会期望转化为个人的需要,提前进入角色。  相似文献   

11.
李英楠 《教育》2012,(19):42-43
教育同人性有关系,一个年轻人犯了错误,是原谅他,让他自我反省改正,还是动不动就处罚呢?这是人性的问题;至于处不处罚,或让他自我坦白,这很难下定论,要临机变通的;教育是启发引导人性向好的路上走的一条漫长道路,这条道路上自始至终要充满爱心;教育用什么样的方法,只要能达到改进人性的目的,就是优秀的教育方法……这就是太湖国际实验学校创办者、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观点。教师应尽量帮、培养学生南怀瑾说,教师应尽量帮学生,培养学生,使学生依靠自己的禀赋站起来,这是教育的目的。他在给学校教师讲话中提到,"学者,效也!"中国《礼记》  相似文献   

12.
人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体现,而教育的一个根本性功能,就是塑造现代完美的人性.在塑造人性的过程中,教师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从教育的人性功能角度看,教师的职责究竟是什么,又如何行使这些职责呢?一、教育的人性特征和人性功能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最一般,最普遍的本质特性.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发展工具,它必须而且应当把塑造人性作为天职,以唤起人性、培养人性、传播人生,并促进人性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讲,衡量教育的最根本的标准,应当是它在传播促进人性成长方面的贡献.由此,教育本身必须成为人性的教育.作为人性的教育,它必须以人而不是神的旨意或物的原则作为出发点,从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掘人的内在潜能,促进人的最大发展.同时,人性的教育必须对人予以最大的尊重和爱护.一方面它要求允许人自由发展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情境,注重人的自我尊严的培养;另一方面,它又要求致力于科学知识的学习,使人具有驾驭自然和社会、发展个人潜能的能力.由此,教育就必须根据人类的根本利益而实施,而不应当成为某类人达到某种目的的工具或某一时尚的装饰品.  相似文献   

13.
校长是学校事务的管理者,兼具沟通"上下""内外"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既关系到学生成长与教师专业发展,也关乎到学校日常的良性运行.校长的管理能力不仅需要自我养成,更需要制度培养.男女校长因性别角色不同有着不同的管理理念和行动,有着各具特色的管理风格,在学校场域中,校长在日常事务的领导和管理中承担着多重角色,其既要保持管理角色的多样性,又要维持多元角色的稳定性,实现学校的全面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征。然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存在着工作的不安定感、招生任务重、精神压力大、厌教情绪严重、焦虑等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就需要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减负"、"减压",更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自我"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教育教学条件下,教师被剥夺了教育教学的主动权和自主权,成为传授知识的机器.丧失了“自我”。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使教师角色发生重大变化,教师开始从“自在”走向“自为”、从超现实主体走向自身觉醒。要实现教师角色的真正的“自我”回归,还需社会、学校、家庭及教师付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教师心理健康需要社会和学校共同关注,而教师自身尤其需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可以从角色认同、评价自我、劳逸结合、乐于合群、情绪调控等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调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教育内容、教学形态、教育对象、教育目的也随之发生改变。教师要合理定位自身新角色,做知识重新配置者、教育课程研发者、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者、个性化成长指导者、创客教育实践者和价值观引领者,通过自我角色构建以及政府和学校的外部支持实现角色转变,适应教育信息化2.0时代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声誉,需要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但凭经验、凭教师被动的文化熏陶还远远不够,必须实现教师的文化自觉. 教师文化自觉就是教师自觉地把社会赋予的外部目标转变成内在需要,自觉地参与教育、研究教育,发挥从事教育活动的创造力,让自己进行的教育劳动成为创造性活动. 因此,学校需通过各种活动促进教师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一、学校引领教师自我觉醒 一个人的自我觉醒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才得以实现的.我校制订制度、设计方案、组织培训,开展不同形式的"人本化"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主动追求和自我觉醒.  相似文献   

19.
罗京宁 《江苏教育》2023,(38):10-12
班主任作为家校共育的主导者,需要促进家校教育理念上的一致、教育情感上的认同以及教育行动上的同步。班主任应对家庭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对家庭教育现状和家庭教育需求有切身的认知。班主任从学校回归家庭,从教师角色回归父母角色,可以在角色互换体验中提升对家庭教育的自我觉察,进而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角色关注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形象。时代发展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角色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多维度角色的扮演,冲突不可避免。教育实践中教师专业角色的模糊定位、孤立无援以及教师专业角色认同无的放矢,从根本上导致了各种不良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发生。因此,应有意识地引导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提升专业角色认同感,在学校结构内部建构合作共同体,在社会层面形成支持的合力作用于教师专业角色,以此塑造和谐、开放、自主的教师专业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