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一介 《中国文化》2014,(1):150-152
1952年,全国进行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北京大学由沙滩搬到了西郊原燕京大学的校址。父亲身为副校长当然得随校搬迁。但据我了解,他和我母亲一样都不想搬迁,他们都喜欢独门独户的小院,宁静、安详。可父亲一向“明哲保身”,逆来顺受。  相似文献   

2.
美国妇女卡玛·辛顿及其丈夫有一个自己的小电影公司,叫Long Bow,中文名字是长弓。卡玛的丈夫Richard Gor-don(理查德·戈登)是公司的老板兼摄影师。此外,还有几个实习的哈佛大学生。在哈佛东亚系文学研究专业毕业的上海姑娘小兰在此实习两年了,她帮助做翻译、剪辑和查找资料。她说:“我看了卡玛做的片子,觉得非常了不起。她在MIT(麻省理工学院)教一门叫‘在中国拍电影’的课。”正在哈佛大学读经济学博士的小秦也说:“卡玛的影片是吸引我想来这儿的原因。做电影能做到这样,很了不起。”卡玛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她父母都是美国人,但…  相似文献   

3.
哈佛街,是环绕着美国哈佛大学主校园(HarvardYard)一组街道的泛称。与负载着传统剑桥文化精神、讲究布局严谨的哈佛校园相比,充满休闲情趣和文化氛围的哈佛街则是一幅不规则的图画。以紧邻校园北门的哈佛广场为轴心,十几条或笔直或弯曲的小街众水朝东般地奔赴到这里,随意依傍在发散着贵族气息的校园周围。她们随着校园的形状而蜿蜒着自己富有曲线美的身躯,街道没有设计规划,方向亦非正南正北,把周围不足1平方公里的空间随意切割成各种几何形状。呈放射状的错落零乱之中,却有一种建筑逻辑之美,弥散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文化气息。街道很少现代柏…  相似文献   

4.
梅光迪,字迪生,一字觐庄。1890年生于安徽宣城,12岁应童子试,18岁肄业于安徽高等学堂。1911年参加第三届庚子赔款留美生考试并考中,同年赴美入威斯康辛大学,1913年夏,转入西北大学。1915年夏,转往哈佛大学深造,专攻文学。当时欧文·白璧德于哈佛力倡“新人文主义”,梅光迪受业其门下,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林夏 《寻根》2021,(3):70-71
魏建功(1901-1980),字天行,别号山鬼,也署天行山鬼,江苏海安人.192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中法大学、西南联大、台湾大学等校任教,达五十余年.他是当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语文教育家,设计并主编《新华字典》. 治印为学者魏建功的业余爱好.早在1928年,他就与金满叔、台静农...  相似文献   

6.
近来关于山东某一所民办高校以百万年薪聘请“哈佛博士”为所谓“常务院长”(不知是正职还是副职),媒体发了不少消息。媒体关注他是否“哈佛博士”,而在笔者看来学位真假属于法律范围,但在教育思想范畴内颇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哈佛,是一种魅力。哪怕是匆匆的过客在这里停留片刻的时光就可以感觉到她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飘过哈佛广场,飘过遍布哈佛大街小巷的书店,最终飘向哈佛的各个学院。哈佛广场,每天都有数千人穿越这里,他们当中有手里夹着书本的学生,他们急匆匆地奔向下一个教室;广场上还有脚步悠闲得多的游客,游客们可能不知道:身边走过的吹着口哨的男子可能就是哈佛的大牌教授。游客们去了哈佛的书店。他们发现:这里的书店似乎有别于一般的书店,既有入门新生的课本,也有冷门的书。游客们去了草坪,不知哪位教授的讨论课搬到了草坪上,或许这就是你感兴趣的专业…  相似文献   

8.
主编手记     
柯汉琳 《东方文化》2001,(6):127-127
我们都盼着中国早日拥有几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因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对于一个民族、国家以至整个人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中国人不太容易产生这种认识,但哈佛的学生却很有这种觉悟,他们常常趾高气扬地叫喊:“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相似文献   

9.
在吉隆坡工作期间,我从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黄汉良会长等侨领口中,偶然闻悉文天祥的后代就定居于吉隆坡,极为惊喜,遂特意专程去寻访。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文平强博士,现任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主任。文平强原为马来亚大学地理系教授与系主任,旋后在东亚研究系担任同样的职位。文先生曾经在英国HULL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哈佛燕京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马月兰 《世界文化》2005,(12):18-19
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最壮观的建筑。它111米的高度仍然占据着伦敦的上空,傲视着周围的办公楼群。它是由中世纪英国著名设计师克里斯托弗·雷恩设计的。圣保罗大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604年。它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自圣·奥古斯丁以来,这是伦敦主教堂所在地。1666年伦敦发生了一场由面包房引起的火灾,大火烧掉了大半个伦敦。这座古老的哥特式建筑在大火中被毁。大火之后,雷恩在圣保罗教堂的遗址上重新设计了一座新的大教堂,就是如今的圣保罗大教堂。艺术风格雷恩是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一个业余建筑师。在哥特式建筑的废墟余火未尽的…  相似文献   

11.
余冰 《寻根》2013,(5):119-123
《文心》是1943年在成都编辑出版的一本杂志。发行人李小珊。编辑者署文心文艺月刊社编辑部,实际的编辑人是唐振常。
  唐振常(1922-2002),四川成都人。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燕京大学宣布停办。翌年复校成都。唐振常为燕京大学新闻系学生。他晚年在《旧稿往事》中回忆:“1943年3月,我和几位初中旧同学忽然不甘寂寞,编辑出版了一个文艺杂志。这个杂志叫《文心》。”  相似文献   

12.
赵克仁 《世界文化》2007,(12):30-31
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现存最完好的阿拉伯式宫殿。这座宫殿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省北部的格拉纳达,处在格拉纳达城东南山地外围一个丘陵起伏的台地上。“阿尔罕布拉”在阿拉伯语中是“红色”的意思。它表明了该宫殿所在地的山体颜色,而宫殿的外墙也是由红色的细砂和泥土烧制的砖块砌筑,所以人们又称其为“红宫”。这个集城堡、住所、王城于一身的独特建筑综合体中,伊斯兰建筑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顶点,堪称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精品。目前学术界对这座宫殿的介绍多于分析,有鉴于此,笔者拟于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蕴涵等视角对这座千年古堡进行解读,发掘它的文化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年第一天,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主办、近30所高校协办的第二届“青年文化遗产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以“支持中国民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为主题的本届活动,参与者来自有关专家、学者、记者、在校大学生等近百人,其内容有中央美院非物质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的题为《认知文化的人民性》的演讲;中国民间剪纸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片《正在消失的母亲河》的放映;大学生签名仪式和剪纸表演等。去年同一天,首届“青年文化遗产日”是在王府井步行街举办的,其主题是“中国非…  相似文献   

14.
著名畅销书作家房龙,虽说入籍美国,但却是地地道道的荷兰人,伟大的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虽说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但血管里却流淌着荷兰人的血。罗斯福的七世祖先克莱斯·梅尔滕森·范·罗斯福,于1620年与一百多名欧洲移民,乘“五月花号”帆船从荷兰移居北美大陆,1644年左右,在新尼德兰定居。所以,罗斯福是荷兰移民的后裔,他曾亲切地称房龙是他的“荷兰同胞”。这两个“荷兰同胞”同年同月出生,房龙于1882年1月14日降临人世,罗斯福于1882年1月30日来到人间。出生时房龙有9磅重,而罗斯福足足10磅。当他们相识于哈佛大学,成为同窗好友时,房…  相似文献   

15.
陈平原先生,1954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先生是一个温情中蕴藏着激情的人,有学人的智慧,也有普通人“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我以为他是一位最具有“人间情怀”的学者。90年代以来,陈先生关注的课题,包括...  相似文献   

16.
马强 《华夏文化》2011,(3):55-57
《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中的“君子”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道德品质意义上的“君子”,另一种则是指身份和社会地位意义上的“君子”。这句话中的“君子”显然是指前者,因为这句话蕴含着某种道德上的训诫。《论语》中的“器”一共出现过六次,历史上各家对“器”的解释存在着很大的争论。本文试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其...  相似文献   

17.
吕超 《世界文化》2010,(1):44-46
<正>位于美国加州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虽然不属于人们所熟悉的"常春藤大学联盟",但其在全球的声誉和影响力却已经远远超过了联盟内的一些会员院校,和历史悠久的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大学并列为世界一流的教育机构。对于我这个有着名校情结的学子而言,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张岂之先生,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国学与西学”暑期学校第33号学员燕京晶,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此刻.能作为一名学员代表在这里作结业汇报.我感到十分荣幸。  相似文献   

19.
门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门作为建筑的出入口,是联系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通道。作为表现一定文化的建筑,其组成部分的门,除了供人出入外,门的标志与象征性既明显又重要。建筑大门的“等级”观念折射的传统礼制等内涵,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白居易有诗:“谁家起第宅,朱门大道边?”朱者,红色也。  相似文献   

20.
最近,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东北大学的部分建筑被列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举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著名大学的建筑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尚属首次。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4所名校建筑有: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武汉大学早期建筑及东北大学旧址。这4所大学多建于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上成立较早的大学,其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堪称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佳作和典范。这些建筑之所以值得保护,不仅在于它们具有上述值得珍惜的文化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