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写作文,同学们先会"啊"一声,然后满脸的不情愿,接着慢吞吞地拿出笔和本子。每当这时,我的心里也挺不是滋味,学生怎么这么不喜欢写作文呢?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呢?为此,我翻阅了不少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请教,并  相似文献   

2.
在诸多的教育理论中,我更崇尚苏霍姆林斯基精致化的教育理论,即教育教学思索与行为都要精确地对准"每个人的心灵"。实践中,我以这一理论来指导我的教育管理,思考自己如何站在学生的立场,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人性化管理,真正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爱的氛围中成长为全面和谐的人。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个人身上都可能潜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天赋,这是上天埋在我们生命里的金矿。故我们作为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高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学,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作为教师,我时常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怎样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我在深入调查和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自主创新,创建了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怎样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一直是一个大难题,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历史仅仅局限在课本中吗?怎样进行历史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奥秘,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地背诵、默写?没错,我们当下所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历史,是我们身边切切实实的正在发生的历史。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准确地阐述了教育与生活紧密的关联,给了我们无尽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你想到了什么?是一只小鸟。你的想法真有趣。"我正在和低年级学生一起讨论他所画的奇形的黄颜色区域。我很不理解学生创作的画面,所以好奇地问。他的回答让我真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孩子说:"这块颜色是小鸟,他正在快乐地飞。"孩子的想象力真让我佩服。我随口问:"你觉得它幸福吗?""幸福。"简单的答案却让我深思,什么是"幸福"?对小鸟来说,幸福也许是指自由飞翔。对孩子们来说,小鸟的幸福就在这块黄色的有趣的造型中,可孩子们的幸福又在哪儿?对教师来说幸福又去哪儿找?新教育的诞生,使我懵懂地意识到孩子们幸福了,教师才能幸福;教师幸福了,孩子们才能幸福。朱永新教授说过新教育是"幸"教育,是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生活里,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想去课堂中找寻那种幸福。  相似文献   

6.
程春玉 《辽宁教育》2012,(12):81-82
面对今天复杂多样的学生,我常常思考孩子们真正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所期待的,就是在怀着乐观心态的老师带领下的快乐校园生活。所以,作为班主任应时刻充满阳光,让温暖的气息激励学生"葱茏"地成长,让班级狭小的空间"恢弘"为充满生机的春天的原野,让教育的世界春色无限。笔者一直努力在班主任工作中,创造这种快乐和谐的教育,竭力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在其学生时代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让高品质是教育在他们的一生中回味悠长。班主任工作很少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但班主任不能因此而率性而为。教师要精心雕琢每一个教育细节,把简单的教育行动做得精致,从而焕发出迷人的光彩,点亮孩子的心灵。一、教室文化,让学生心旷神怡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努力使学校的  相似文献   

7.
蒲琴 《贵州教育》2014,(13):43-44
正虽然我从事教育工作才六七年,但我本着一颗"热爱教育"的心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在工作中,从最初的"一只无头苍蝇"乱飞乱撞,到渐渐地将一些教学技巧巧妙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并从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再到现在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喜欢你所上的课程,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总结为:首先得成为学生的朋友,并让学生喜欢!在教学中中,老师们要使尽浑身解数让学生不同程度地增长自己的知识,让他们在学校蔚蓝的天空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一次在与同事闲聊时,我受到了些许启发:她  相似文献   

8.
马捷 《辅导员》2013,(24):13-14
<正>童心是与生俱来的,在童心教育中,教师并不是把童心"教"给学生,而是要尊重和认可学生原本就有的宝贵的童心,并通过童心来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战争中曾经说过,要想击溃敌人就要从内部瓦解他们。当然学生并不是所谓的敌人,教师要想真正地了解学生,就要真正地融入到学生中去。怎样融入学生又是一个问题,很多老师不能放下身段,总是让自己站在伟人的位置,让孩子畏惧。而我们的教师则真正做到了平易近人。你经常独自在家看动画片吗?你曾经用水彩笔勾画过我的爸爸我的家  相似文献   

9.
正听了陶继新老师教育思想的讲座,感受颇深。作为教师的幸福感,在言语间缓缓地流淌出来,让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平安与快乐。我知道,这种长久的幸福来源于我的学生、我的讲台、我的工作。一、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美,感受幸福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质,让他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陶老师就是坚持这样的教育目的,用智慧的双眼不断地寻求教育过程中的真善美,在发现、提升、实践的基础上,不仅让自己感受到幸福,也帮助他人实现了理想,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是如此。教与学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蒋玉英 《文教资料》2005,(22):32-33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遵循科学的教育理论,改进教学方式,开创"活力课堂",真正吸引学生学好语文?本文探讨了"教育人本论"与"情商理论",认为应做到"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11.
致学生的父母——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复 《职业技术》2007,(23):22-25
写了四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后,许多学生问我:"开复老师,你为什么不写一封信给我们的父母呢?作为一个父亲,你可以把你教育子女的理念和经验让他们分享。"  相似文献   

12.
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研究与评论》正式创刊了。作为出版社的老朋友,作为一个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和教育实践的探索者,我对她充满着期待。这种期待,缘于我对出版社领导和编辑团队的了解与信任。我的第一本个人专著和第一本代表作也都是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主编的《海外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更是倾注了他们的大量心血。他们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强烈的教育研究情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对于教育理论的热情与专注,让我非常感动。  相似文献   

13.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那对于教育而言,让人人都幸福的教育就是我们教育者的最高追求。除了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学生,当今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他们的提问能力。在幸福教育理念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提问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关注生活,让学生"可问";掌握技巧,让学生"会问";营造氛围,让学生"多问";体验成功,让学生"好问"。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我在不断地思考,如何让我的课堂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地,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而又快乐地学习,让他们盼着上德育课。是生本教育让我摆脱了原有教育体系的桎梏,给了我灵感、给了我创新的热情,让德育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培养责任感 上午,市教育局来两名领导,让我总结一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经验。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当时就特别急躁而激烈地予以反驳,我坚决反对对少年儿童进行空洞、抽象的政治教育。国家制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些连研究了一辈子理论的专家们都还没弄通的概念,为什么偏要让十四五岁的学生讲,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初,我被邀请到国内某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给研究生上课,课题是跨化教育,实际内容应是教育哲学。为了很好地衔接我将要讲的内容,我让学生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他们很快就罗列了一大串的教育家,从中国的孔子、韩愈、朱熹、张伯苓、蔡元培、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意味着在校大学生"婚禁"的解除,为了避免或减少爱情问题的发生,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让他们学会理智地对待爱情.本文认为理论学习,优秀文艺作品的熏陶,学生同伴教育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是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不仅是学生,老师在生活中也会迟到,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客观情况无法避免。面对经常迟到的孩子,我们可否把他们的这种行为别太当回事呢?不久前,我在"人教论坛"上看到一篇叫《"糊涂"艺术》的帖子,意思是说:有一个平时不曾迟到的学生迟到了,老师没"按惯例"批评他,而是让学生主动向老师认错。就这种教育方法来说,这位老师能因材施教,说明比较讲究教育艺术。但一个"按惯例"却让我有一股想为迟到  相似文献   

19.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学语文达到乐之的境界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使每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尝试着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让学生易于学也乐于学。  相似文献   

20.
正担任初中班主任以来,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他们遇事总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听不进老师和家长的教诲,叛逆性极强,缺乏责任意识。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既发挥他们的个性,又能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愉快的学习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许多教育事实也证明,学生成才与否,关键在于内因,即学生能否控制自我,能否反省自我,能否进行自我教育。以下是我对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