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丛笙 《职业圈》2006,(12):47
我是甘肃省一家淀粉厂的员工,一转眼,我做销售工作已经九年了。九年来,从当初的第一年吃“零蛋”,倒贴差旅费用7000元,到如今公司的“销售状元”、“先进生产者”,其艰辛不知付出了多少。这几年来,公司广大员工给我封了个外号叫“王千万”,因为每年我为公司销售的产品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最高时在2000年达到2300万元,占公司全年销售收入的近四分之一。这一年被公司评为“销售状元”,奖励了一套楼房。“王千万”的称呼,  相似文献   

2.
张锦喜,国际品牌职业测评JOB-KEY的创始人之一。我很少直接去毕业生专场招人。今天广东的一个综合场,是我第一次参加的毕业生现场招聘会。到了招聘现场,我感到的不是一种兴奋,而是一种压抑。这是我任职人力资源总监以来的第5年,而5年来,中国的毕业生整整翻了5倍。进场的时间还没到,售票点外已经排起了多条百米"人带"。这时,我的心中不禁掠过一丝淡淡的伤感。我无法分清,眼前的这种景象,该是用壮观来形容,还是用悲壮来形容,无法说清,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做了一些统计,也思考了一些细节。一般情况下,我接过简历的时候,不会问也不会看应聘者是来自那个学校(我从不以学校论  相似文献   

3.
溟北 《文化交流》2003,(5):19-21
一个盛夏黄昏,上海喧闹的西藏南路旁边的一所老房子。沿着昏暗陡峭的楼梯拾级而上,笔者走进了“笔名大王”陈玉堂的家。老人已年近八十,虽然事先已看到过照片,但他的清癯还是令我有些吃惊。“是老乡啊,快请坐”,老人的热情使我很快摆脱了拘束感。 “我住在这里50年了,这个房子差不多也有100年了,据说是红顶商人胡雪岩后代的。这间临街房子,汽车喇叭声不断传来,不过外边再闹,我耳朵听不见。”老人说,“听见也无所谓,还是照写我的书。”这口气颇有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职业圈》2005,(11):48
居然有如此神奇的毛巾 2004年,我遭遇了离婚、下岗,这对一个中年男子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而又悲惨的打击.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命运之神并没有把我就此放进黑名单,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的生活重新灿烂!  相似文献   

5.
李景端又将出版新散文集《与名家零距离》,这位快乐的文化渔人又一次收网了。在生活中他的文学触觉神经特别敏锐,我随意翻翻各类报刊,常常就蹦出他的文章,这一二年他起码在报刊上发表了五六十篇引人瞩目的文章。李景端是我老伴冯亦代的知交。他上北京来,少不了要来看亦代。我初  相似文献   

6.
张虎林 《职业圈》2004,(10):20-21
我开了家"人体克隆屋" 2002年6月的一天,我陪女友玉洁到香港进货,在繁华的中环大道,我被一家名为"人体艺术克隆秀"的小店深深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7.
在医院工会主席的岗位上,我逢年过节都要到长沙红星、马王堆、毛家桥几个大的水果批发市场采购水果发给职工.在马王堆果品批发市场,我碰到了从湖南祁东县来长沙从事水果批发的老板伍清佳.几次交往后,他告诉我:"从2000年到2003年,我是靠‘时间差’经营法圆了百万梦."  相似文献   

8.
文君 《文化交流》2004,(2):9-11
1997年,年届八旬的陈俊愉教授,以他半个多世纪在花卉特别是梅花研究上的杰出贡献,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次年又入选资深院士。从此,人们送给他一个雅称:“梅花院士”。这一亲切、形象、富有诗意的称呼,深深地吸引了我。上网一查,有关陈院士的资料多达六七百条,这更使我产生了登门拜访的强烈愿望。陈老今年已87岁高龄,他依然不舍昼夜地拼搏着。他亲上教学第一线指导研究生的学业,亲自主持学术课题,亲自筹划梅花开发……时间对他来说比金银还宝贵,一般的亲朋好友来访他总婉言谢绝。然而由于精诚所至吧,在几经联系之后,我被特许上门了。踏进北京…  相似文献   

9.
从离开大学的校园到深圳,已经过了3个年头了.2004年5月份,我再次回到深圳,想找个机会去尝试自己创业,也考察了很多的项目,可是最终因为资金或者对行业不熟悉而没有去做. 终于有一次,我遇到了这样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10.
王东 《职业圈》2005,(4):31
手工巧克力市场到底如何,开专卖店的加盟者最有发言权.希望下面的真实经历会对广大加盟者有所启发. 我叫王东,家住河南省鹤壁市. 在加盟"莱威斯"手工巧克力之前我做过很多新项目.前几年有一个制造工艺玻璃的加盟项目让我损失了1万多元.所以,我对于加盟可谓慎之又慎,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决不会贸然出手.  相似文献   

11.
寇丹 《文化交流》2004,(4):29-31
王世襄先生在年届90时(2003年),荣获该年度全国杰出文化人物奖。这一年,他赠我的一幅书法中有“我身仍半属湖州”一句(见图),这就使我与他攀上老乡关系了:他,确是长住北京的半个湖州人,而我,却是长住湖州的半个北京人。他在中国高层圈和海外汉学专家中,为世人瞩目,他的人品道德,在我心目中真愿意称他是“平民国宝”。元代戴表元有首写浙江湖州的诗:“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而王老步戴诗韵的首句,就是“儿时依母南浔住”,你道他儿时怎么会在湖州南浔镇度过?原来他的外祖父金焘是南浔人,清同治十…  相似文献   

12.
许多 《文化博览》2005,(7):28-29
我家住在河北省昌黎县团林乡潮河村,祖辈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我读高一时,因为家贫辍学了.1991年,我在东北做生意时被合作伙伴骗了,损失了不少钱,气愤之余,我意识到被骗是因为自己没文化造成的,于是我回到村里,全力教导自己的孩子,不想让我的悲剧在孩子身上重演.  相似文献   

13.
一桩惨祸引出机遇 2004年元宵后的一个夜晚,江西樟树市一位个体户因煤气泄漏引发大火,一家四口死于非命,家中的一切也付之一炬.不久,我的一个同学来找我,说遇难的是他的亲戚,估计在银行有存款,现在找不到存单、存折,希望我能帮他想想办法.说真的,他还真的找对了人,我在银行的时候,做过几年储蓄所主任,对储蓄有一点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吴锦卉 《文化博览》2005,(10):20-21
又喝了一晚上的酒. 上班一年半了,酒量真的见长.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也就两杯啤酒的量.现在,喝好了,白酒也整半斤.有点颓废.以前的同学偶然看见我喝酒,特别惊讶.他说:这样喝,似乎有点儿不像女孩子.我默然. 其实,很豪放地喝酒的那一瞬间,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我周围的男士明知道酒喝多了难受,还要去喝,而且喝得那么畅快.  相似文献   

15.
欧云东  吴奎 《职业圈》2005,(8):24-25
乡下偶遇,农户家中"嗅"商机 我叫欧云东,是重庆市巫山县两坪乡农村人,高中毕业后赴贵阳参军.1997年,我退伍后分配在一家磷肥厂当工人.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我上班第一天就提出辞职.告别濒临倒闭的工厂,要想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并非易事.我只好跟着一位亲戚在城里摆小摊.但我坚信:自己出来干,总比赖在单位强.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一个学生叫威廉,是个黑人学生,很有礼貌,也很聪明,一年前选过我的逻辑课,可上了几节就不来了。后来他说他爸爸死了,所以缺了很多课。我谅解了他。威廉依然缺课,一直缺到期末考试。他请我不要给他不及格,给他一个"课目未结业"。他说他的部队要到前线去打仗了,因为他是现役军人。我一听立刻同意。这天,我突然接到军人驻校办公室的电话。一个军人问我:"为什么威廉一年前的课到现在都没有结业?"我说:"威廉到前线去啦。"那边立刻提高了嗓门:"他到什么前线?他撒谎。他知道在他读书期间,部队不送他去前线!"我一听很生气,立刻给了他一个不及格,送到成绩部去了。没想到,部队三番五次打电  相似文献   

17.
我想2008年的冬天特别的念实际上这个冬天来了应该说来得非常非常早,对产业来讲真正的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18.
希腊"规则"     
今年夏天,我有幸去希腊拜访了我的一位很好的中国朋友.一天,我独自一人到某个小镇欣赏一下那里的异国风光.  相似文献   

19.
林南 《职业圈》2005,(7):28-29
异想天开:打工妹要造"人造温泉" 我出生在重庆隆昌一个农民家庭,1996年我考上了重庆渝州大学,但因家里太穷,交不起昂贵的学费,只好弃学跟着村里的姐妹,到重庆打工挣钱.几经辗转,在老乡的介绍下,我到重庆南郊的一家天然温泉宾馆当了一名服务员.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刚从郑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园艺花卉专业毕业的我,好不容易在上海赤峰路的一家花店找了份工作--帮忙卖鲜花. 第二年年4月,老板去了加拿大.临走时她把这个小店留给了我.该怎样经营它呢?一天,我和朋友聊天时听说现在很多人都把自己买籽种花草当作乐趣,而且在欧洲,连跨国公司的总裁和国会议员都自己动手种花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