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很多人钟情于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 ,崇尚她在小说中描述的与传统不同的女主人公简·爱的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精神。本文意在通过比较和对小说中的情节分析来探求女主人公的反传统性。  相似文献   

2.
《简·爱》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女主人公简·爱敢于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她用她的善良、朴实和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感染并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相似文献   

3.
以女权主义批评来解读<简·爱>女主人公简·爱这个女性反抗的代表人物性格中顺从的一面.目的是想把<简·爱>文评中长期被忽视的简·爱性格另一面提出来, 抛砖引玉, 希望对简·爱这一深受读者喜爱的女主人公能有更多、更客观、更辩证的评论.  相似文献   

4.
自1847年夏洛蒂&#183;勃朗特的《简&#183;爱》出版以来,读者们一直被主人公简的性格魅力所打动。当女主人公简&#183;爱从工人阶级升入中产阶级时,她的成长过程始终伴随着内心追求平等与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为了摆脱这种顽固的宗教意识以及等级偏见,她与周围的这些代表人物作着不懈的抗争,形成了她独特的性格特点——自尊、自立、自强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5.
《简·爱》书中的女主人公简的形象成为女性自强、勇敢和理性的象征,而另一个奇特的女人———伯莎·梅森却往往被忽略。透过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性格和生平,我们可以看出,疯女人伯莎·梅森这一形象反映出夏洛蒂·勃朗特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所感受到的社会对妇女的压力,以及她的双重性格在《简·爱》中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6.
董玉芝 《现代语文》2006,(8):90-90,93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中的女主人公。她的一生是不断反抗、追求平等的一生,她的生活经历赋予了她坚强的性格。简自幼父母双亡,她寄居在舅舅家,后来被送进了人间地狱——劳渥德的慈善学校。在那里度过八年后,简正式登上社会这个大舞台——她应聘来到桑菲尔德,成为阿黛勒的家庭教师。她爱上了主人罗切斯特先生,几经曲折,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世人眼中,她是一个坚韧不屈的女子,但其性格中也存在着软弱的因素。林黛玉是我国著名作家曹雪芹的巨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她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是“忍”字当先,即便是在外…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19世纪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著作《简·爱》,人们想到的总是女主人公简·爱的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以及她与男主人公罗彻斯特惊世骇俗的爱情。然而,笔者在本文中所关注的却是小说中的教育问题。概括起来说,《简·爱》中有三种教育方式:一种是牢沃德学校的司库、监察——布洛赫斯特先生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一种是牢沃德学校的教师——斯盖切德小姐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一种是牢沃德学校的学监——丹波尔小姐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简·爱作为家庭教师,对阿黛拉的教育方式也属于这一种)。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产生了三种大不相同的结果,孰优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勃朗蒂对《Shirley》中的女主人公雪莉的描写,着重评论雪莉不凡的言谈举止和超越时代的人物特征,以及她与“Lane Eyre”人物对比的不同个性,并把简·爱、雪莉的人物特征与勃朗蒂出身、追求、渴望连系在一起,雪莉是新的简·爱,雪莉也是勃朗蒂对自我向往的刻划。  相似文献   

9.
我言说故我在——论《简·爱》中的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作为"女性主义狂热崇拜的文本",其同名主人公简·爱毫无疑问拥有自由言说的权利。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作为推进故事情节和简·爱的性格发展的人物,也享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另一关键人物,神秘的疯女人伯莎·梅森是唯一重要却又被完全剥夺了话语权的人,从而成为一个"沉默的他者"。本文试图通过对《简·爱》中的话语权的探讨来揭示言说对确认人物身份和存在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读者是享有特权的隐身人——谈《简·爱》的自叙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笔下的女主人公简·爱在人生的道路中都有一段生活历程是那么接近:一个家境清寒,一个孤苦伶仃;摧残儿童身心的所谓慈善学校都给她们俩留下辛酸的童年回忆;长大了都身子瘦小,容貌平常;为了生计,都不得不充当地位低微的家庭女教师……《简·爱》这部自叙体小说带有一定的自传成分。女主人公的倾吐、呻吟、呐喊,  相似文献   

11.
主人公简·爱因其性格中所具有的强烈反抗意识而特别地引人注目。然而,简·爱性格中反抗意识的形成却经历了一个由萌芽、产生到坚定的曲折过程。文章界定了简·爱叛逆性格形成的四个重要阶段,重点分析了简·爱叛逆性格发展的轨迹及其折射出的当时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夏洛蒂·勃朗台是马克思称为“出色的一派小说家”之一。她的第一部小说《简·爱》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等级制度和社会偏见的樊篱,追求平等、自由、独立的新型妇女形象,提出了男女平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英国文学史上,揭开了妇女解放的第一页,使被压抑的人们——特别是妇女受到了启发和鼓舞,精神为之一振。 一百多年来,这部小说以一种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读者和评论家,众说纷纭,毁誉不一,在我国,多数读者都历史唯物主义地肯定《简·爱》的现实意义及其艺术成就,但也有人指责主人公简·爱,  相似文献   

13.
阅读卡片     
书名:《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内容介绍简·爱是个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的年轻姑娘,从小是孤儿。小时候她受尽了舅母的虐待和兄弟姐妹的百般欺侮。后来,被送往慈善学校。当她走进社会时,她的心理素质和教养不次于任何人,却始终处于低人一等的地位,但她从未屈服、低头。最后,幸福终于降临到她的身边。写法评价当我读完《简·爱》这本书后,觉得简·爱的生活与作者的生活有许多巧合的地方。如:作者夏洛蒂和简·爱都曾担任过家庭教师,都曾被送往条件很差的寄宿学校等等。其实,这本书就是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简·爱》是一部优美动人并带有神秘色彩的小说.近年来,读者由原来对作品的浓厚兴趣又滑向了对作者个人经历的好奇关注,继而又重新咀嚼品味作品,《简·爱》的魅力不仅有增无减,而且大有无法抵挡之势.此书之所以一出版就震惊了英国文坛,且在读者心目中长久不衰,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夏洛蒂·勃朗特始终以一股遏制不住的创作激情奋笔疾书,且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深刻的生活感受和奔腾起伏的思想感情倾注在女主人公的灵魂和鲜明的个性里,主人公披肝沥胆般的倾诉、呻吟、呐喊似乎一直混响着女作家本人的心声,再加上第一人称的自叙手法,仿佛作品里的简·爱就是生活中的勃朗特,致使《简·爱》一书自始至终散发着小说与传记特有的双重魅力,  相似文献   

15.
伯莎·梅森作为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中的一位人物 ,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人们只是把她看作使剧情起波澜的配角。自从美国两位女教授把她从小阁楼中“解放”出来之后 ,人们逐渐认识到伯莎不再只是个使剧情曲折的配角 ,她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她同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她透射出简的内心世界。她是另一个简·爱 ,是现实生活中的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6.
勃朗特·夏洛蒂以高超的艺术手段 ,通过具体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决定作用的揭示以及个性化语言的描写 ,成功地刻画了主人公简·爱敢于反抗 ,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性格 ,展示了简·爱崇高的爱情观和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7.
呼唤自己心中的上帝姜刚《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一出版就引起社会上强烈的反响,令人一读再读而余味不尽.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简·爱的形象.小说的女主人公简·爱自幼失去父母,被舅父收养。舅父去世后,狠心的自...  相似文献   

18.
简·爱的出走实质上维护了世俗婚姻,是对世俗社会的妥协,削弱了她的反抗精神。(一)简·爱在世俗婚姻的压力下,放弃了真情真爱,与作品基本形象不符。(二)情妇未必卑贱,简·爱不能冲破情妇屈辱观,自觉维护了传统婚姻制度。(三)内心极端的自卑与孤独使简·爱应比常人更看重真情。  相似文献   

19.
《简·爱》女权意识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日益发展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从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和人的命运 ,堪称一部女权主义宣言 ;试从《简·爱》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 ,作者的自身经历 ,女主人公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来分析作品中的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简·爱的独特魅力在于她的自我实现。《简·爱》大团圆的结局并非败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