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一段时间,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上,笔者曾听一位教师讲授《田忌赛马》这一课。课上,教师精辟的讲解,学生默契的配合,让人感到这是一节成功的课。在教师总结完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齐威王的谋士,你将如何帮助齐威王取得再次赛马的胜利?这个问题的提出,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安静的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的说,让齐威王戒骄戒躁,认清形势,以己之长对彼之短,一定能胜利。面对学生的各抒己见,教师投以赞许的目光,笔者也为这个问题的提出暗暗叫绝。这个问题,既激起学…  相似文献   

2.
一、四课型教学法提出的背景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但是,从整体看,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很多改革尝试并没有从根上解决低效的问题。问题在哪里?我认为:(一)“例子”未当例子用。“课文就是例子”,这已经成了语文教师的识。可是,多数教法,特别是传统教法,并没有真正把课文当做例子。什么是例子?数学课的“例题”是最好的说明。数学课学习例题的解,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独立(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其他与例题解法相同相似的习题。也就是说,学例子是为了“迁移”的。而语文教学就是学…  相似文献   

3.
在校级课堂教学竞赛中,三位参赛教师教学"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课上反映出三位参赛教师只为了画图而画图,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启发和引导.就这个问题笔者想:画图课上教师真的找不到机会让学生思考吗?还是教师真的找不到机会启发和引导学生呢?如果真是这样,那画图课岂不是上成了依葫芦画瓢的课?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将函数图象的画图课确实上成了依葫芦画瓢的课,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一位教师讲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课上得生动,学生在教师极富情感的循循善诱之下,倍受感染,沉浸在父子情深的氛围中,许多学生感动得流下泪来。没想到在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请大家考虑一下,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情感是什么?”问题提出后,课堂陷入了一片沉思。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听了一位老师执教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23-8”。教参的要求是抓住“退位”问题讲解:个位上3减8,不够减,应从十位上退“1”,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是13,13减8得5;十位上2退去1得1,合起来是15。为了实现教参的意图,教师进行了如下教学。课始,教师出示了一道口算题:23-2,学生很熟练地答了出来,教师随即将减数“2”改为“8”,问小朋友:“23-8=?”小朋友无法回答。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说:“减数‘8’比被减数个位上的‘3’大,怎么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问题。”课堂教学很快进入下…  相似文献   

6.
一、善于运用启发引导的提问小学生年少幼稚,思考问题常常浮于表面,有时则是人云亦云,这对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利。教师教学时,不能对学生只提出一些不必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而必须巧设问题,步步深入,启发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如教《西门豹》(小语第七册)一课,有位教师这样来教:师:你是否能想出这节课老师想要提出和解决的5个问题?生1:造成邺那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师摇头反对)生2: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来惩治那些贪官、巫婆?(师再摇头反对)生3:西门豹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师还是摇头…  相似文献   

7.
课堂例题教学是高三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最大平台.那么,如何来提高课堂例题教学的效果呢?从教师潜心钻研例题入手,从两个方面谈了提高例题教学功效的途径:对例题的求变教学;对例题的通性、通法进行探究.阐述了教师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合作探究例题的潜能,以提高课堂例题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每一位教师都希望把课上好。受到学生的欢迎。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这可谓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笔者认为好课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喜欢,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这是教师的立“教”之本。要让学生喜欢。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让历史课堂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是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曾经看见过这样一次历史公开课,在学习八年级《收复新疆》这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播放《我们新疆好地方》的MTV,学生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与新疆有关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之后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教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一口气提出几十个问题,例如:“为什么要收复新疆?”“新疆被谁占领了?”“是谁收复的?”“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收复的?”“收复之后又如何?”……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出来,然后让学生看书后经过小组讨论解答,一节课就在看似热火朝天的激疑与探究,发现与解决的过程中完成。下课铃响了,学生仍感到意犹未尽。这节课上,我捕捉到以下几组镜头。  相似文献   

10.
对探究性教与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习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按学生的思路来进行教学。教学中要重视的是真正来自于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首先是“提出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那就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就仍然是教师的问题,而不是学生的问题。如在《燃烧》一课中,教师点燃沾了汽油的棉球,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继而问:“你有什么问题?”教师再提出问题:“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提出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想法,实现了教学目标向学生需求的转变。学生在…  相似文献   

11.
崔金全 《广西教育》2014,(1):118-119
最近,笔者观摩如皋市骨干教师考评的评优课时,听了8位教师的课,每位教师都有很精彩的表现。在此过程中,笔者反思了这么一个问题:教师“精彩的教”是否等于学生“有效的学”,在教与学之间又有着怎么样的桥梁关系?本文结合常态课下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化学教学谈谈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2.
fangzil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很多数学教师在进入新课程后困惑的问题。fangzil老师在“买铅笔”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的“六急”。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课堂探究如何安排教学时间?二是算法多样化如何引导学生?三是课堂中如何顾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三个难题引出教师的矛盾心理: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地探索问题,又担心教学时间的不允许;既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现数学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又担心教学如一盘散沙无法控制;既要尊重学生自我建构的选择,又担心学生两极分化的加速。  相似文献   

13.
李霞 《河北教育》2002,(5):32-32
朗读,是感受语言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有目标、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全身心地朗读。但是,笔者最近听一位教师上《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对这样的朗读训练不无忧虑:环节一:生:轻读第一小节。师: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生:我感到孩子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生:(读)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读得很正确,但毫无条件艰苦之感)师:不行,应该把四个“没…  相似文献   

14.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笔者发现教师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会使学生的课堂思维表现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下面笔者以两位教师执教的《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思考,建立起问题——经验——知识——方法的问题解决思维  相似文献   

15.
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时说“上一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朗读课,然后说说是不是真的甲天下。”  相似文献   

16.
翟凤鸣 《考试周刊》2012,(40):34-34
【教学片段】 片段1: 上课伊始,教师亲切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教室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呢?"在得到同学们肯定的回答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豆豆这一动画形象。在大屏幕上蹦跳着的活泼可爱的小豆豆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们。这时,小豆豆用十分有趣的语调和同学们打着招呼,并提出了问题:"大家好啊。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你能够写正确吗?"接着,大屏幕展示《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的部分新词拼音,由学生写出相应词语。  相似文献   

17.
张冬云 《语文知识》2014,(12):16-20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位语文教师问他的学生,假如给你最后一天上最后一节课,你想上什么课?学生们议论纷纷,最后一位学生回答:语文课。教师感到很欣慰,面带微笑地问他为什么?孩子的回答让这位老师大跌眼镜:因为语文课度日如年,我想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8.
笔者目前任教的文科班里有几个爱好写作的学生,个别学生还颇有写作天赋。笔者认为他们在写作上取得的成绩与教师没有太大的关系。事实上,笔者一直在深深反思:语文教师在学生写作学习上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们的写作教学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本学期开始后,济南七中施行了学生给老师打分的评教办法,结果先后有15位教师因为学生打分过低而离开了教学岗位,其中还包括一位校级教学能手(2006年10月25日《大众日报》)。读到这则消息,笔者在惊讶之余陷入了沉思,是我们的这15位教师确实不胜任本职工作,还是在评教机制上出了问题呢?笔者认为无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上,以下三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2003年7月,我从南苑乡教委调到石榴庄小学任校长。上任后不久,一位教师要开区级研讨课。试讲时,我和学校教学主管领导以及学校请的特级教师到班里听课。课讲得非常糟糕,存在很多问题:一节课下来,一道数学例题都没讲完,重难点突破之处的教法设计观念陈旧,学生不在上课的状态,教师更不在讲课的状态。在分析这节课时,授课教师也承认自己的课上得不好,并希望中层干部能指导他,帮助他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