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舞炮龙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民俗体育活动,有着其独特的民族特质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宾阳舞炮龙运动的起源、成因、表演形式及特点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对宾阳舞炮龙运动的文化精神及当代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考察法等方法,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广西宾阳芦圩镇舞炮龙制作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舞炮龙文化内涵丰富,制作技术环境温润,舞炮龙制作技术有地方性、传承性、时代发展性和变异性的特点,体现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展现民族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舞炮龙运动体育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流传于广西宾阳地区的舞炮龙不仅具有民俗的传承性、地域性、宗教崇拜性、民族交融性等特征,而且具有竞技、健身娱乐、维系种族繁衍与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交流和经济发展等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考察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广西宾阳舞炮龙活动与当地旅游业的互动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西宾阳以"炮龙节"作为宣传品牌,对当地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炮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动力和平台。  相似文献   

5.
梳理"舞草龙"文化记忆与失忆的历史脉络,分析其失忆的原因,并结合上海松江城镇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推动"舞草龙"文化记忆重构;以"文化失忆与记忆理论"为分析视角,采用实地调查和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对上海民俗体育"舞草龙"进行个案研究;结果表明:造成"舞草龙"文化失忆的原因有异质文化的冲击;都市化、城镇化侵占了"舞草龙"文化的生态空间;"时尚娱乐主义"和"科技产品"占据着市民的休闲时间;教育失范带来的挑战等方面的原因。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学校教育、城镇文化建设以及地区生态建设都将是促成"舞草龙"文化记忆重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个案,从历史渊源、炮龙的制作工艺、表演方式和功能对其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揭示出广西宾阳炮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广西宾阳炮龙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相应建设性意见,促进宾阳炮龙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炮龙节是宾阳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宾阳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宾阳炮龙节形成的原因及历史、炮龙节活动内容、炮龙节事象的文化、炮龙节的功能及意义、炮龙节的当代变迁与保护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舞草龙是兴龙村特有的民俗文化,每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节,村民都会将草龙舞向人间。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舞草龙”逐渐成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娱乐活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舞草龙在体育竞技、文化传承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且重要用途,因此对兴龙村舞草龙体育文化及价值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健身操舞与企业文化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健身操舞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天津体育学院作为全国首家开设舞蹈学专业的体育高校,在近十年的教育中努力使学科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健身操舞为主要形式与企业合作,一方面拓展体育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就业,另一方面服务于企业文化的健康、长效发展.建议:重视研发企业健身操舞的科学化编排,加强学生的服务与引导工作,探索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定制工作,尝试推广体育健身舞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百姓健康舞文化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民健身的推进、城市形象的提升、居民多元化文化需求的满足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百姓健康舞文化的作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百姓健康舞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创新和发展的建议,旨在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对于百姓健康舞文化的重视,促进百姓健康舞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刍议龙文化与舞龙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文化和舞龙运动是华夏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形态,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优秀的传统人文精神。通过对龙文化和舞龙活动的文化解析,为现代舞龙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龙舞”起源于雷州半岛,具有中原“龙”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双重文化特征.“人龙舞”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娱乐性、民俗性、凝聚性和经济性等社会文化方面.“人龙舞”的存在和发展应遵循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又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不断扩大自我的存在空间,加强理论研究力度等.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体育舞蹈创编中文化元素的融入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阐述了体育舞蹈创编中融入文化元素的原则,就如何在体育舞蹈创编中更合理的融入文化元素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我国体育舞蹈能够通过文化元素的融入进入世界舞台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论舞龙运动中的节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舞龙运动中的节奏是舞龙美得以充分展现的重要因素之一。舞龙运动中的节奏主要包括动静节奏、快慢节奏和含展节奏。在舞龙运动中,不同动作类型具有不同的演练节奏,不同的舞龙队也表现出不同的节奏。此外,艺术素养也会影响舞龙节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erobic capacity (peak oxygen uptake) and aerobic dance experience on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an aerobic dance routine. The heart rate (HR) and VO2 responses to three levels (intensities) of aerobic dance were measured in 27 women. Experienced aerobic dancers (AD) (mean peak VO2 = 42 ml.kg-1.min-1) were compared to subjects with limited aerobic dance experience of high (HI) (peak VO2 greater than 35 ml.kg-1.min-1) and low (LO) (peak VO2 less than 35 ml.kg-1.min-1) aerobic capaci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LO group exercised at a higher percentage of peak heart rate and peak VO2 at all three dance levels than did either the HI or AD groups (HI = AD). Design of aerobic dance routines must consider the exercise tolerance of the intended audience. In mixed groups, individuals with low aerobic capacities should be shown how and encouraged to modify the activity to reduce the level of exertion.  相似文献   

16.
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流变——以江西永新盾牌舞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个案研究,在民俗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江西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认为江西民俗体育文化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显著变化体现在4方面:参与人员的身份变异;宗族崇拜的削弱;活动指向的功利化;传播方式的立体化.江西民俗体育文化发生流变的原因:一是文化语境的变化.体现在意义系统的匮乏、价值系统的偏离、交流系统的瓦解;二是社会语境的变化,体现在民俗体育参加者的个人背景复杂化、"表演"场合的政治化.  相似文献   

17.
体育舞蹈风格、表现力以及运动员有意识的形体表演都源自身体感觉、身体表达及技术技能.身体的空间性是体育舞蹈构建一个有意义世界的条件.体育舞蹈中身体的暂时性体现了主观与客观时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论校园集体舞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校园集体舞的解析,指出校园集体舞的特殊作用,阐述了校园里开展集体舞的重要性,并指出校园集体舞不是一成不变的单调循环,必须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浅析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是分析音乐与体育舞蹈的关系;其次是探究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的作用;最后是提出体育舞蹈的音乐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此对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韩国街舞文化的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韩国街舞文化品格的发展脉络20世纪下叶,青年文化在美国社会土壤中生长,繁衍,街舞运动作为表征美国青年文化的个体在80年代初孕育成熟。“它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方式,同时,它还代表着现代人生活的方式、追求的方式和自我实现的方式。它的产生是20世纪下叶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