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纪耀宗 《体育教学》2008,(11):18-18
一、忽视跑的体力分配 耐久跑是一项长距离、有氧运动项目,体力分配合理与否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可教学中,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一边看秒表,一边向学生喊“加油!”或“快!快!快!”结果导致学生前半程体力好时跑得快,后半程体力下降了就跑得慢,甚至于走到终点,成绩自然也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唐军良 《体育师友》2010,33(5):22-23
一、对“终点跑”教学设计的思考 在基层学校运动会径赛项目比费和体育课短跑类项目测试中,学生跑过终点时经常会出现跳过、跨过、身体后仰或急刹车等现象,反思我们在短跑技术教学过程中,师生往往重视起跑技术和途中跑技术而忽视终点跑技术。然而终点跑技术是短跑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当运动员或学生接近终点旗鼓相当之时,合理有效地运用终点跑技术对判定名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龚华 《体育教学》2003,(5):54-54
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因素。有效地利用体育场地的独特优势,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弯道在短跑(50m)中的应用作如下分析:短距离跑包括50m、100m、200m、400m(非正式),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跑完全程,必须处于高度的身心和谐统一状态,才能跑出好成绩。拿50m来说,教师习惯采用在直道上训练,一再强调学生以最高时速冲过终点,但仍出现部分学生没有真正跑过终点,或者学生虽过终点但在终点前明显放慢了速度,练习效果比较差。针对这种情况,试采用“弯道+直道”的方法进行练习,发现练习效果比单从直道上训练要…  相似文献   

4.
钟华 《体育教学》2004,(5):53-53
50m跑是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由于种种因素,现在学生的50m跑成绩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本人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如下8种有效提高学生50m跑方法:1.提高学生起跑时的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1)身体站立、下蹲、坐地、仰卧、转身或半蹲等姿势,听信号(枪声、哨声、击掌)跑15~20m。(2)上体前倾到控制不住跑15~20m。2.增大步幅,提高步频(1)查步数、跑格或跑线50~60m,增大步幅。(2)10s、20s定时高抬腿跑,提高步频。3、提高终点冲刺跑的能力(1)加长距离跑,60m、80m、100m跑。(2)快速50m、60m、80m直接跑过终点,不做撞线动作,不减速。4…  相似文献   

5.
快速跑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完整技术包括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终点冲刺和撞线)。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练习中易犯的错误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是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快易网球”给高校网球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比传统网球教学方法,在高校进行“快易网球”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快易网球”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但是在高校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共性问题,该文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考察法进行探究发现,解决突出共性问题将使学生在“快易网球”教学中的学习更加迅速、乐享和标准,并快速融入游戏和比赛,也期望对我国高校网球教学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现又快又好的教学目标,,需要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既防止片面求“快”,又防止以“好”压“快”。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体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又快又好的教学,需要着力解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问题,建立科学考评机制。当前的“快”应当服从服务于长远的“好”,局部的又快又好应当服从服务于全局的又快又好。实现又快又好教学,需要把教学安排的“快”建立在观念的转变、课件优化、质量提高、技能增长和消耗降低的基础上,并与社会进步的呼声和要求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50m”快速跑中,我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利用绳子做牵引跑,并再三强调学生在练习中要把绳子放在躯干部位。巡视中,一组男生的行为引起我的注意,正在前面跑的男生居然把绳子放到颈部,后面拉绳的男生边跑边喊“驾、驾……”看到这一情况,我马上意识到他们的做法不当。  相似文献   

9.
一、在跑步中的应用 (一)在短跑教学中,为了防止起跑时急抬头、仰体、迈大步,影响速度的发挥,可在起跑线前适当位置(5米左右)拉一条离地1.5米高的橡皮筋,限制学生的身体姿势。 (二)终点冲刺跑,要求学生应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有些同学撞线时出现跨大步或跳起来的错误动作,这时可在终点线处拉一条1.6~1.8米高的橡皮筋,以此来提醒和防止到达终点时跨大步或跳起来撞线。 (三)跨栏跑是技术较为复杂的项目,教学时,可利用橡皮筋代替栏板,学生会信心百倍,大胆“攻栏”,顺利做出“压栏”“提拉”等动作,就是跨不过去也不会跌倒。改进过栏技术时,有些学生概念不清或者身体素质跟不上技术要求,容易出现跳栏现象,这时可在栏架垂直上方1~1.2米处拉一条橡皮筋,要求学生在橡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成功体育”还是“快乐体育”,它们在教学在的基本特点是“低起点,小步伐.多活动,快反馈”,让学生在自我选择和自主练习中,体验“成功”与“快乐”,其中的“多活动”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针对个体差异,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允分利用教学时间,让学生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谈到成功体育时,听到了这种议论:“反50m跑,那些起点在最前面的学生,被后面的人一个又一个地超过去,那么不是会给他更犬的打击吗?”(所谓反50m跑,即同组同学测50m跑,第一个同学到达终点时;各自跑到的位置为起点,做反方向跑,原来的起点则变成了终点。这样各个人争取第一的机会大致相等。)  相似文献   

12.
章琳 《体育教学》2006,(1):23-24
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以前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预先筹划,从而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只是规定了某体育教学活动完成后,学生应习得的终点能力及其类型,并没有具体说明这些能力或者行为倾向形成或获得的过程与条件。要使体育教学目  相似文献   

13.
经过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日常的教学中,配以有节奏的音响喊“l、2、3”数字口令,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而且可以使“数字口令”的节拍与学生的动作建立联系,又可帮助提高肌肉感觉的准确性。一、“1、2、3”口令在队列队形游戏中的运用小学低年级“快快集合”游戏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使学生在教师发出信号后,能由散开队形变为集合站队,同时做到“快、静、齐”。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发出规定信号后喊“l、2、3”,学生齐说:“快、静、齐”,这样就可以把全班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二、“l、2、3”…  相似文献   

14.
丰建明 《体育教学》2010,29(1):56-56
蹲踞式起跑技术是短跑四大技术之一,也是首先用到的技术。然而,在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学生往往对途中跑、终点跑比较重视,对起跑技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学生起跑时只有在老师强调多次并监督下才勉强用力撑、蹬地,否则将手提起就跑。还有的不注意起跑器的安装和检查,还有的不注意听枪声而抢跑(或枪响后没跑)等等,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应做好“一明白”和“四注意”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探讨学生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办法,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确保学生心身心健康,均有着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各类跑的项目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是擦伤。大多是由于场地不平坦,地面过硬、打滑,或是终点冲刺做“压线”动作时身体重心失去平衡摔倒擦伤;或由  相似文献   

16.
赵老师在设计中十分关注学生心理特点,教学中适时启发指导激励和学生自我勉励、同伴牵制,进行反复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基本部分运用场地不变路线变、路线不变方向变、距离不变起终点变、场地路线不变队形变等手段,始终“变”与“不变”相间交替交融,使得学生自始至终都“陶醉”在新的环境里进行跑练,注意力需高度集中,很好地达成了预期目标中的发展体能目标。但在设计中提到的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方法”在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和基本部分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因此,在制定教学重点上还有更多的思考分析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一、目标的虚化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所要达到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同内容的体育教学目标有其不同的特点,应是“因生而订”、“因材而订”而不是“因师而订”,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冲刺跑是途中跑的继续,临近终点往往由于疲劳而产生步幅缩短、步频减慢的情况。因此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应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力量。跑到距离终点线一步时,上体急速前倾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迅速跑过终点后,上体抬起并逐渐减速。学情分析:部分学生重视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而不重视终点冲刺跑。该阶段学生体能下降、速度降低,就造成跳过、跨过、身体后仰、不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等过终点的现象,影响跑的成绩。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过线即停,来个“急刹车”很容易造成跌倒等安全事故。教学技巧:1.原地撞线…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设计”成为体育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比较时尚的用语或话题。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主要侧重于描述性分析体育教学设计的理论问题和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教学实践方面主要侧重于教案设计或某一次教学课的设计等。然而,从现有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运用情况来看,不少学者或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内涵认识比较模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体育教学设计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产物,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传统备课的继承和发展,并据此提出“现代体育教学设计取代传统备课”,或“传统教案走向现代体育教学设计”等观点。显然,这是把体育教学设计与备课并列起来,教学设计也就定位于教学工作中的备课层次。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仍然固执地追求“快、静、齐”的传统课堂样式固然不可取,但只顾时髦而刻意模仿“慢、吵、乱”的新课堂样式也不完全符合中国文化环境,因此,本文提出走出误区,重新构建体育课堂“教学新秩序”思路:学生与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机溶解教学内容,进行生动、广泛的互动与交流,达到心灵的敞亮、交融与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