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赣闽粤边客家乡村旅游开发之现状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客家乡村旅游自身的独特条件给客家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会。开发客家乡村旅游资源对赣闽粤边客家地区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客家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限制性因素,这势必限制其自身可持续旅游发展的进程。本文尝试在可持续旅游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对赣闽粤客家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及其解决对策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杭州的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了理清杭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19个评价指标,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杭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杭州乡村旅游发展受到经济动力因子,乡村旅游产业基础动力因子,社会服务动力因子和旅游资源动力因子等四个主导因子的影响。最后在动力因子的基础上构建了杭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3.
我国乡村旅游正在兴起,赣闽粤边客家乡村旅游的资源十分丰富而独特,旅游资源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客家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开发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粤东灵村惭愧祖师信仰的人类学考察,深描旅游语境下的客家民间信仰重构实践,以揭示客家乡村社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多重面向和深微变迁。旅游语境下客家乡村居民在宗教仪式与现实生活中,既充满伴有地方依恋的宗教情感,也秉承基于旅游利益的经济理性,由此构筑了一个神圣与世俗叠合的民间信仰空间,展示了客家乡村丰富的、动态的社会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5.
关中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发展模式及驱动机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实地调查资料并借鉴前人研究,结合关中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实际状况,按对资源和市场的依赖程度和乡村旅游特点为依据就关中地区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析了关中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的空间结构和地域发展模式,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剖析了关中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提出关中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在赣闽粤客家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时间并不长,寻找到大力发展客家乡村旅游的有效对策,对于推动客家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客家乡村精神文明程度,保护客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客家文化旅游区是福建省重要的旅游区。客家祖地文化是闽西北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福建省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宁化石壁是世界客家祖地。RMP分析理论是旅游产品开发的系统理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优劣势明显。宁化石壁客家祖地应重视旅游产品主题性创新开发,加强RMP结构优化策略,以促进旅游资源保护、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8.
休闲养生旅游与禅宗文化产业高度关联,具有产业融合的天然属性。为探寻休闲养生旅游与禅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以宜春市为例,在对"旅游需求、市场竞争、政策支持"三大融合发展动力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重点从"相互依存、共生互融、相互促进"三个层面详尽阐释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并探讨了"大型项目带动、特种品牌引领、文化特色突出"三种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基于此,提出宜春休闲养生旅游与禅宗文化产业有效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完善管理体制,引导产业融合;实施资源共用,拉动产业融合;依托市场共享,推动产业融合;推进功能共融,提升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9.
基于竞争优势理论选取条件变量,以贵州省22个乡村作为研究案例地,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QCA)对民族地区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其组态效应进行探究。研究发现:(1)影响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7个条件变量均不是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需要组态发挥作用。(2)不同因素组合形成影响民族地区旅游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7条路径,及综合驱动、资本推动、资源带动和需求拉动4种协同发展模式。(3)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本是旅游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核心条件,对旅游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客家民俗文化产业是依托客家民俗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将客家民俗转化为具有鲜明客家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及民俗文化相关产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集合。客家民俗文化产业可划分为物质层面的民俗消费、行为层面的民俗表达和精神层面的民俗建构三个层次。当前客家民俗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业态较为单一。发展客家民俗文化产业,应树立正确的民俗文化资源观、跳出民俗主义的窠臼、处理好主位与客位的关系、在符合民俗文化发展规律的范围内对民俗进行"发明";针对客家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具体对策建议:一是提炼客家民俗符号,以民俗传播促产业发展;二是文化+科技,提升客家民俗文化产业竞争力;三是深挖客家民俗文化内涵,经营客家民俗文化IP。  相似文献   

11.
论闽粤赣边客家区域旅游合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闽粤赣边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客家文化"。该区共打"客家文化"旅游牌,走区域旅游合作的道路,其中包括在旅游业、旅游行政单位、旅游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将会促进该区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37个旅游模范村为例,通过德尔菲法进行模范村优势资源禀赋的确定和分类;基于GIS技术,通过核密度估算分析,找出安徽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空间分布在合肥都市圈范围内相对稀少,呈现"远城、近水、傍路、依景"的特点;宏观上表现为"皖西北分散、皖东南聚集"的半包围特征;资源特色、农业基础、交通网络与旅游发展规模是影响安徽省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因认识不到位,盲目跟进,一些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区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于对城市郊区乡村旅游概念的理解和思考,分析了当前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认识不足、规划不力,布局混乱、生态失衡,产品单一、品味不高等问题,并对四川德阳龙居村乡村旅游发展思路进行了实证个案研究,在充分评估龙居村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坚持乡村旅游的核心要素———"乡村性",提出了"整体规划、长效发展,生态为本、回归乡野,突出主题、打造品牌,政府驱动、市场主导"的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以期对其他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概述客家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利用客家文献发展客家文化旅游的具体措施,分析客家文献蕴藏着丰富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由此着重阐述了客家文献对发展客家文化旅游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游客对乡村旅游需求的变化驱动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与升级。河北省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必须解决好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强化主导驱动力,有效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防控产业升级带来的风险。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提升产业内在价值水平。价值水平的提升应以游客文化体验需求为核心,以区域内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为支撑,科学合理设计创新性体验项目,构建基于体验价值链的产业发展集群。  相似文献   

16.
就地城镇化是统筹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之路。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能为就地城镇化提供产业依托,解决就业等问题。在就地城镇化背景下,政府引导、技术支持是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拉力,市场的休闲偏好、居民的就业需求、产业的优化、企业的集团化等是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推力;乡村旅游产业融合需经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然后到企业融合等阶段进而完成产业融合的整个过程;推进乡村旅游产业融合,需采取政府实施积极的引导性政策、培育旅游企业集团、建立社区参与保障机制、培养和引进人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建构客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客家地区发展经济、带动旅游观光的主要策略。客家文化产业的建构必须将客家传统产业转变成文化产业,配合适当的产业发展策略,加上文化观光形式,才能促进客家地区经济振兴;客家文化产业经济必须加入客家历史与人文资源,结合客家文化图像,呈现更多客家特色,成为具有客家精神的文化产品。建构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商品、文化特色产业以及文化符码旅游意象,是客家地区发展文化观光、招睐人潮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论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动力机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具有宏观分布的点网性、中观布局的圈层性、微观选址的节点性特征。自然条件与旅游资源的禀赋、区位因素与集聚效益、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需求、旅游产业政策等因素共同作用于旅游产业,形成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动力机制。未来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将呈现由资源禀赋地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向客源市场地靠近、旅游城市和旅游区的互动性增强、产业布局的区域化和城市成为产业的核心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中,茶文化因其雅俗共赏的特点在都市和乡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都市茶文化和乡村茶文化一雅一俗,不仅满足了荼文化旅游的不同细分市场,而且二者统筹互动,都市荼文化开拓了客源市场,乡村茶文化丰富了旅游资源,共同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探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0.
四川的洛带古镇自1999年开发客家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通过对游客、商家、居民、官员的问卷调查和开放式访谈等方法,对洛带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洛带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