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到知识和人才方面,人才资源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竞争,政策先行,在我国人才政策体系正处于发展期和攻坚期的新形势下,亟待完善人才评价、人才市场、人才管理、人才安全四大制度体系,以促使我国人才工作的整体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0):144-147
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建设,是一个地区人才吸引、开发和创新的重要源泉。建立了城市创新人才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徐州市及江苏省其它12个主要城市的创新人才成长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运用比较分析法、象限图法对徐州市在江苏省13个主要城市创新人才成长环境中的地位、优势和劣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引擎,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先决条件。本文选取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流失现象都具有代表性的沈阳市为案例,基于103份调查问卷,采用数据调查及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沈阳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沈阳柔性人才政策存在覆盖面较窄、较保守、操作性不强以及省外知名度较低等问题。并提出完善沈阳高端人才的柔性引进政策的对策建议:建立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快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聚集。同时设立域外研发机构,提高沈阳国际认知度,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人才政策新优势。  相似文献   

4.
科技人才是广州市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人才效能又与人才政策因素密切相关,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充分发挥人才效能的重要要素。本研究通过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人才政策的对比整理,分析四大城市人才政策体系的异同之处,探索广州市人才政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为广州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提出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的若干举措,以期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5.
汪群  梁秋璐  张勤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1):119-128
基于勒温的场论和ERG理论,遵循"外部环境——心理认知——行为倾向"的逻辑,探讨东道国人才生态环境通过中介变量人才成长预期对于人才根植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1)东道国人才生态环境的四个维度中,经济发展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对人才根植意愿具有正向影响;(2)经济发展环境、生活环境、人才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对人才成长预期有正向影响;(3)人才成长预期对人才根植意愿有正向影响;(4)人才成长预期在东道国人才生态环境与人才根植意愿间起中介作用;(5)东道国人才生态环境的四个维度及人才成长预期对人才根植意愿影响的总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发展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人才政策环境、人才成长预期.  相似文献   

6.
赢得人才,才能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区域间的人才竞争,不仅取决于吸引人才的能力,更取决于保留人才的能力。然而,区域人才保留的研究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鉴于此,根据Weng和McElroy(2010)的建议,本文从经济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人才政策环境四个方面,实证检验区域人才环境对人才根植意愿的影响;运用承诺理论,构建和验证区域承诺在区域人才环境与人才根植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通过对291份有效问卷的实证分析发现:区域承诺对人才根植意愿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在区域经济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和根植意愿的关系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研究暗示,人才基于自身需求来选择环境——人才在需求得到满足时可以产生高的区域承诺,进而形成根植于当地的强烈意愿。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焦点,也是企业立足之根本。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经济基础、资源、规模等方面存在很多弱点,在人才竞争方面处于相对的劣势。因此中小企业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便成为中小企业经营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论述了中小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中小企业人才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企业竞争的焦点,也是企业立足之根本。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经济基础、资源、规模等方面存在很多弱点.在人才竞争方面处于相对的劣势。因此中小企业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便成为中小企业经营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论述了中小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中小企业人才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杭州滨江区与上海杨浦区同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两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政策都具有系统性的特点,都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政策效果都比较明显。同时,两地之间在政策扶持领域、政策的针对性、政策的完整性和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等方面也有所区别。增强政策的系统性,加强政策法制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有助于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郑代良  钟书华 《科研管理》2012,33(9):130-137
当前中国高层次人才政策存在政策"弱法律化"、"激励官本化"、"项目碎片化"、"弱企业化"、"重引进轻自主培养化"等显著特征,从而需从营造知识积聚环境,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人机制;出台人才基本法律,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人才政策法律体系;实践人才强国战略,启动"培养为主引进为辅"战略转型;创新政策评估机制,完善人才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国际接轨制度,强化以企业为主的人才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隋映辉 《学会》2017,(4):42-46
近年来,一些城市或地区在创新人才引进、集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然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本文阐述了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缺乏联动等问题,分析了国内先进城市人才链接成因,提出了进一步缩小人才政策差距、完善人才链接机制、建立人才评估体系、推动产业集聚配套、加大成果转化奖励、落实人才待遇措施、改革部门考核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高端人才是现代社会国家竞争、城市竞争的核心要素。从情报的研究视角出发,构建了高端人才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践验证,以期为当前双创背景下高端人才的选拔使用提供一种科学可靠、客观公平的遴选方法。[方法/过程]立足情报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大数据搜集、文献库检索、情报分析、专家咨询与综合评价法等构建了包括3个维度18项指标的高端人才评价体系,并将其在超导材料领域进行了实践验证。[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基于情报视角构建的高端人才评价体系具有科学可靠性,可作为高端人才选拔使用的一种基本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可在参考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作为人才引进、学术交流专家推荐、项目评审专家推荐的选择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翁清雄  胡蓓  古家军 《科研管理》2008,29(4):103-110
本文研究产业集群经济状况、集群人才政策、集群文化、集群生活环境、集群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集群内人才成长的影响,并以武汉光谷、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区、东莞振安工业园四个产业集群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证实了:(1)集群经济状况对集群内人才成长有直接的正向的显著影响;(2)集群人才政策对集群内人才成长有直接的正向的显著影响;(3)集群文化对集群内人才成长没有显著的影响,但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间接影响到集群内人才成长;(4)集群生活环境对集群内人才成长有直接的正向的显著影响;(5)集群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集群内人才成长有直接的正向的显著影响;(6)集群文化、集群人才政策对集群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直接的正向的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认识产业集群人才成长优势以及人才集聚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为政府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安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先导区,西安高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其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推动西安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园区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的竞争地位,通过对西安高新区人才资源总量的统计分析,并与中东西部国家级高新区的人才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西安高新区人才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人才队伍具备规模,但与先进园区相比尚有差距;科技活动人员匮乏,科技创新实力有待提升;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政策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即推进人才发展战略,促进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人才政策的作用愈来愈显著.本文以国内七个城市颁布的人才政策为样本,对经济发达地区人才政策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各地区的人才政策差异主要在于"福利性政策"的力度和吸引人才类型偏好,而各地区"发展性政策"的差异则相对较小.在福利性政策的基础上,立足于满足人才的发展性需求,正在经历着由福利性政策向发展性政策的转变.然而,发展性政策尚未能充分满足人才的核心需求,因此,结合发展性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发展性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法两国科技创业支撑环境的若干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科技创业的制度环境、人才环境、政策环境、资金支持和创业企业的成长环境等五个方面对中法两国科技创业的支撑环境进行比较,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创业支撑环境的四点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从客观因素看,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人才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即人才成长环境的竞争。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的目的在于营造更适合人才脱颖而出和更适合于人才施展才能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人才政策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对于当地人才发展和创新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分析我国区域创新人才政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究人才政策对区域创新的作用规律,本文选取深圳市、苏州市和沈阳市的创新人才政策文本,基于基本政策工具和“系统失灵”两个视角,通过系统化的内容分析和统计,获取“一手”的量化数据,并与三个城市的人才发展与区域创新现状进行对照分析,探索区域创新人才政策与人才发展、区域创新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创新人才政策的总量、政策工具的类别与组合、人才多样性、机构多样性以及系统互动度等指标与区域人才发展、区域创新绩效密切相关。本文为后续相关政策的完善与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策建议。#$NL关键词:创新政策;人才政策;创新人才政策;政策工具;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19.
张波  丁金宏 《科研管理》2022,43(12):24-33
人才的竞争实质是生态环境的竞争,分析人才生态环境及各子系统对高端人才聚集的差异化效应对科学制定人才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研究基于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份高学历人才数据,以人才生态环境指数和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为核心指标,运用熵权法、因子分析法、OLS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高学历人才聚集状况及演变特征,实证检验人才生态环境及各子系统对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并评估各省份人才生态环境。结果发现:(1)京沪津是中国高学历人才高度聚集区,西部尤其西南地区是人才薄弱区,二者的人才聚集力差异总体偏大,但已经呈现出缩小趋势;(2)人才生态环境对高学历人才集聚效应具有显著影响,且总体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N型减弱态势;(3)人才生态环境的各子系统对高学历人才集聚效应的影响呈现出差异性与变动性,其中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创新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影响较大但出现减弱,生活服务环境尤其是房价对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影响逐步增强,人才市场环境对高学历人才集聚效应存在影响但并不稳定;(4)北上广是中国人才生态环境最优省份,长三角地区是最优区域,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区域间人才生态环境极差在持续扩大,且各省份人才生态环境优劣势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对现有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调整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在处理高维、非线性、非正态特点数据问题上具有独特优势的投影寻踪模型,从空间域上对15个“新一线”城市的人才环境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科研经费、每万人中大学生数量、专利申请受理量、教育支出等软环境影响因素业已成为“新时期”影响人才环境的主要因素;15个“新一线”城市的人才环境评价水平总体上偏低,有13个城市得分处于中下水平;城市之间人才环境存在比较优势,部分城市在一些特定指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地区之间人才环境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新一线”城市人才环境,吸引优秀人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更加注重优化人才软环境;充分发挥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强化对用人单位主体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