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种媒体的招聘启事和市场内电子屏幕招聘信息上,用人单位特别是外资企业招聘人员往往都规定这样一个条件:"有X年以上工作经验".这就将许多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大中专和职校毕业生拒之门外.其实,用人单位这一招聘条件有点绝对化了,招聘用人不必都要有工作经验,录用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2.
国内传真     
教育部:"三个严禁"治理就业歧视"非‘985’‘211’高校毕业生不要",曾是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时的明文规定,这种"就业歧视"是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对此,教育部日前发出《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强调各地、各高校在组织校园招聘活动时,要加强对用人单位资质、招聘信息的核查,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凡是教  相似文献   

3.
行业信息     
今年春季广西人才交流大会吸引近10万求职者近期,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09年春季全区人才交流大会"上共有823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超过4万个,吸引了近10万求职者涌向招聘现场。从用人单位来看,需求量最大的是  相似文献   

4.
用人单位:招数更理性 招聘大潮提前火热 离教育部规定的用人单位进校园招聘的开禁日--11月20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北方和南方的一些高校,求才若渴的用人单位已开始争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第一桶金",纷纷用宣讲会的形式打起了擦边球.  相似文献   

5.
临近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工作高峰期,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了.高校作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结合部,在招聘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高校重视处理好用人单位的关系,能够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融洽与用人单位的感情,最终使自己的毕业生能顺利地找到工作岗位,有一个发展的空间.高校在招聘工作前后做好下列工作有益于处理好与用人单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校园专场招聘会中存在着求职与求才适配性的问题。这一问题体现在单位求才难与毕业生实现求职难的"两难"并存的困境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用人单位在招聘准备、招聘要求、招聘过程及招聘人员方面存在问题,高校毕业生培养质量有待提升和毕业生择业观、职业素养都需改善。为实现求职与求才适配性,用人单位应在招聘会准备与提升招聘会效率上下功夫,高校应以单位人才需求为导向致力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应转变择业观念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7.
为扎实开展"党员源头拓展行动",日前,江苏省阜宁县重点为县内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无党员非公企业,举办党员人才专场招聘洽谈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做好此次招聘工作,阜宁县人社局专门在县人才市场开设了"党员就业专区"和"群众满意党员服务站",安排专人现场答复党员群众有关求职问题,现场办理聘用合同鉴定等事项。阜宁县人社局还专门制作了党建工作知识展板,印发了《致全县民营企业家的倡议书》,并组织重点镇区开展求职党员、群众的摸排、登  相似文献   

8.
研究用人单位校园招聘行为和趋势规律,把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特点和选才标准是进一步深化客户关系管理、保障校园招聘活动顺利开展、指导毕业生提高求职能力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入校招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届至2010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以统计结果为基础,动态分析不同性质用人单位招聘行为规律,研究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时注重考察的知识、个人能力和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9.
冯艺萍 《高教论坛》2012,(11):114-117
设计统一用人单位招聘意向调查表,对广西区内102家医药类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9.02%的用人单位招聘需求呈持续增长的态势,招聘的专业类型受医院级别及规模的影响,各类型用人单位薪酬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举办校园招聘是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实选择.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面临着"买方市场",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下,大学面临着"就业率"指挥棒的强大压力,纷纷主动出击,邀请用人单位进入校园,在自家院内搭建推荐平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双向选择的便利机会.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电视新闻中获悉 ,在福建人才招聘会上 ,一个大学生设摊挂牌 ,牌子上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 :谁聘我?年薪10万!当时就有20多个用人单位的代表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人才招聘会上 ,一般都由用人单位招聘应聘者 ,用人单位高高在上的处于主动地位 ,应聘者处于被动地位。这位大学生敢于挂牌应聘 ,在某种意义上 ,应聘者就处于主动地位 ,吸引众多的用人单位欲欲一试 ,探个究竟。姑且不说这位大学生是否有真才实学 ,他为用人单位争创经济效益的含金量能否值10万元 ,但这种有胆略的做法 ,自我包装 ,自我推销 ,自我创新 ,确实激活了人才市场…  相似文献   

12.
在人声吵杂、人头攒动的招聘现场,一高个男生手握准荐材料,气呼呼地冲招聘单位叫喊:"太挑剔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叫喊声吸引了众多目光,也令周边招聘单位不屑一顾.一看就明白,该生是在发泄对招聘单位"挑剔"的不满.其实,这种发泄并非个别现象.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毕业生面对用人单位的"挑剔"怒气冲冲,极不冷静;也经常听到一些面试失败者牢骚满腹,怨声载道.应聘不成,心情烦燥,属人之常情,皆能理解.但因此产生抵触情绪、过激言行,甚至迁怒于社会改革、就业政策,则是完全不应该.这种过激的言行,不仅与事无补,而且影响到大学生的形象,影响到高校同用人单位的关系,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率,当然也必然影响到就业者个体的身心健康.笔者认为,毕业生要顺利就业,就必须正确看待和对待用人单位的"挑剔",轻松越过被"挑剔"这道坎.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2月1日,浙江省2014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月师范类专场招聘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从招聘情况看,浙江省教师招聘的要求普遍提高,"掐尖"成为教育局招聘的常态,但浙师大毕业生仍深受用人单位青睐。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2010年、2012年,学校先后被教育部高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1月12日,学院2012届毕业生双选会暨招聘周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双选会期间,场内外气氛热烈、秩序井然。本次双选会采用主会场和各系分会场并重的形式。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情况,合理安排不同的招聘场所,缩短了用人单位在校招聘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双选会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举办校园招聘是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实选择。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面临着"买方市场",在"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下,  相似文献   

16.
5月20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2008届毕业生第一次“双选会”。本次“双选会”有205家用人单位发布了1400多个岗位的招聘信息。这些用人单位主要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等地从事畜牧兽医、园林绿化、生物工程、信息工程、农艺、机电电子等方面的企业,招聘的岗位大多是生产经营一线的技术员和基层管理人员。此次参会的用人单位与以往相比不同的是,省外的用人单位增加了,尤其是浙江、上海地区的用人单位就有22家,为拓展省外就业市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华中师范大学积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推进精细化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帮助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持续提供招聘服务,确保学生"有业就"。一是延长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时间,今年校园招聘服务时间截止到毕业生离校前一天,与往年相比,延长了半个月。截至目前,共举行专场招聘会320场、周五中型双选会20场,承  相似文献   

18.
杨晨光 《教育》2011,(17):42
前不久,"2011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北京地区专场招聘会"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300多家中小企业参加了招聘,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多数展台前无人问津,招聘会开始一个小时,到场学生还没有用人单位来得多。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招聘会的优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高校校园招聘会是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校园招聘与其他招聘渠道相比,既有它的优点,也有它必须面对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试从用人单位、学生、学校三个层面来探讨新形势下提高校园招聘会的有效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成长》2005,(3):4-4
“只要能吃苦的,坚决不要懒的!”——在扬州大学举办的的一场招聘会上,不少企业喊出了这样的招聘口号。来自苏北的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现场30多家苏南地区的用人单位中,有九成多都将与苏北学生的自荐材料囊入了自己的人事招聘档案袋中。很多用人单位言之凿凿:“我们只要苏北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