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教例]《田忌赛马》师 :第二次赛马时 ,齐威王见田忌胜了第二场 ,“有点心慌了。”第三场田忌又胜了 ,“齐威王目瞪口呆了。”而第一场田忌输了 ,但课文中没有告诉我们齐威王的表情、神态和心理 ,你能帮忙设想一下吗?生 :齐威王一定很得意。生 :不 ,齐威王应该更加洋洋得意。生 :他又会嘲笑田忌一番。生 :我觉得齐威王应该很骄傲 ,瞧都不瞧田忌一眼。他也许会趾高气扬地说 :“田忌 ,还是趁早乖乖认输吧!”[评析]课文有不少地方给学生留下了想像、发散性思维的空间 ,这需要教师深钻教材 ,敏锐地发现。本课第二次赛马第一场胜后 ,文中没有点出…  相似文献   

2.
最近,笔者听了《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颇有感触,觉得教者较好地处理了语言训练和创新思维训练的关系。一、揭题,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和发散思维训练板书课题,了解田忌和谁赛马,教者简要介绍了田忌和齐威王,问:“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你们想,谁会赢呢?为什么?”立刻有学生举手,教者示意先放下,要求将语言在心中组织好,说时要通顺连贯。学生自由默念后,各抒己见,回答颇为有趣,有的认为齐威王必胜,理由:①齐威王是国王,田忌是他手下的大将,齐威王的马一定比田忌的马强;②即使田忌的马强,他也不敢赢齐威王,因为古时候,谁也不敢超过国王。有的认为田…  相似文献   

3.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马场。这时,田忌发现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获胜。”田忌疑惑地…  相似文献   

4.
怎样让语文课“活”起来,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会知识,发展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现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6课《田忌赛马》的第二课时安排的几个教学环节来谈谈。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比赛的出场顺序采用让学生贴马图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自己来布“阵”,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真正掌握两次比赛中不同出场顺序的不同结果。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田忌和齐威王的两次赛马比赛,在学生大致了解了赛马比赛的出场顺序及比赛结果后,采用“现场解说”的方法,让学生将书本…  相似文献   

5.
随着上课铃声,《田忌赛马》拉开序幕。紧张、激烈、舒缓……错综交织的《赛马》曲之后,我们进行了第一场赛马。为了给孩子们形象直观的情感体验,我们通过精美制作的课件,欣赏了三轮对赛的刺激镜头。通过观察,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发现:“齐威王的每种马都比田忌的马快一个马头。”“齐威王的每种马都比田忌的马快半个马身。”“齐威王的每种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假如你是田忌的铁哥们,看着他伤心失意的样子,热心的你决不会袖手旁观。请汇集自己身边的智慧,为田忌设计设计转败为胜的方案吧!”教室里临时合作小组成立了,积极进行研讨。其…  相似文献   

6.
《红领巾》2007,(4):12-13,51
[专题简析]“田忌赛马”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故事。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输了。后来田忌在孙膑的点拨下,让自己的次等马、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田忌赛马战国时候有个齐国,齐国有个齐威王,齐威王手下有个大臣田忌。齐威王很喜欢赛马,经常和田忌比赛。比赛结果每次都一样,齐威王获胜,田忌失败。齐威王很是得意。有一天,田忌竟然请国王同他赛马,齐威王当然同意。没有想到比赛结果出人意料,田忌获胜,国王失败。原来,齐威王有上、中、下三匹马,田忌也有上、中、下三匹马。每次比赛,都是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每次都是国王以3:0获胜!田忌新得一位谋士,名叫孙膑。孙膑知道了此事授给田忌一计,让田忌的下马对国王的上马,上马对付中马,中马对付下马,结果田忌2:1获胜。…  相似文献   

8.
片断一 初读课文题目,推想故事结果—— 田忌、齐威王谁会赢? (学生读板书课题后) 师:这篇课文写两千多年前齐国大将军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同学们猜想一下,谁会赢呢? 生1:肯定是齐威王赢。因为齐威王是国王,田忌是他手下大将,齐威王的马一定比田忌的马强。 生2:也可能是田忌赢。因为田忌是征战沙场的武将,  相似文献   

9.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取得了第二次比赛的胜利。两次赛马时三匹马的出场顺序不同是胜负不同的原因,而“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则是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得以转败为胜的关键因素,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扑克牌游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实录。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人们都在追求美好情操,讲求人性美,彼此互相尊重,而语文教材更应给孩子提供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人格的良好素材。但近期听过的语文课《田忌赛马》却引人深思。《田忌赛马》写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每人各选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参加比赛,比赛按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进行。由于田忌每个等级的马都不如齐威王的,所以,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这时,孙膑给田忌出主意,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第二次比赛,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可想而知,由于第一…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与“咱们”都是第一人称代词,都表示复数,都可以用于“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在内)。如“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保证。’”(《毛主席在花山》)这句话是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这个“我们”当然包括听话人警卫员在内。再来看下面的对话:“齐威王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来赛一次!’”(《田忌赛马》)田忌所说的“咱们”同样包括听话人在内。在这里,“我们”与“咱们”用法是相同…  相似文献   

12.
1.写一写你自己或者周围的人是怎么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难题的。2.想象第二次赛马后,田忌与孙膑又见面了……第六册笔下生花4(北师大版)三级年田忌赛马原文)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马场。这时,田忌发现,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  相似文献   

13.
【教学理念】《田忌赛马》写了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用调换马的  相似文献   

14.
知识是在思考中增长的,在疑问时创造和更新的。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习惯,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质疑。一、抓住难点进行质疑学生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课堂上,抓住这些难点质疑是解决困难和突破课文重点的最佳途径。在教《田忌赛马》一文时,有位学生提出:“课文写第二次赛马时,第一场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一个是最差的下等马,一个是最好的上等马,比赛的结果会怎样,这一点难道齐威王看不出来?”学生这个问题提得有价值,这  相似文献   

15.
齐国大将田忌尤喜赛马,有一回,他与齐威王约定比赛,并设重金赌注。两人都将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但由于齐威王的最优、次优和较差的三匹马分别跑得比田忌的三匹马快,所以田忌总是以0:3告负。后来,田忌的谋士孙膑向田忌献计,让田忌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以上等马对其中等马,最后以中等马对其下等马,最终,田忌瞄三局两胜而赢了齐威王。这便是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蕴含了扬长避短、灵活应变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更是博弈论丰富内涵的最好体现。在这场博弈中,孙膑凭借其细微的观察与出色的谋略,赢得了这场比赛,而变换出马顺序正是博弈论原理的实际运用。另一方面,再让我们设想这样的场景,一旦齐威王得知了田忌的花招后,便会在之后的比赛中也更改出马的次序,于是田忌的出马次序也会随之改变,那么怎样安排双方的出马次序才是最合理的呢?这正是博弈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哲学茶座与你相约,本期关注——博弈论。  相似文献   

16.
最近拜读李德元同志撰写《对<田忌赛马>的异议》一文(以下简称“异议”),感觉立意甚偏,评价不公,有必要提出来商榷。一,孙膑出的主意是“不光彩”的吗? “异议”的作者认为“孙膑给田忌出了一个不光彩的主意”,田忌夺魁也因而“不光彩”。《教学参考》说得非常清楚:“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田忌连输三场。孙膑观看了这次赛马,根据观察分析,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方法,取得了第二轮比赛的胜  相似文献   

17.
一、《田忌赛马》师 :两次赛马截然不同的结局 ,其中有哪些因素起了作用?生 :双方马相差无几 ,田忌才得以挽回败局。生 :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是孙膑明察秋毫 ,加之精密的布局。生 :齐威王的结局的确应了一句话———骄兵必败。师 :假如让你去支持齐威王 ,你能改变第二场的结局吗?生 :假如让我去支持齐威王 ,我首先和他一道分析首场取胜的优势 ,再分析双方的实力 ,这样先做到知己知彼。第二场比赛前认真分析对方的阵势 ,灵活调整作战方案 ,以克敌制胜。生 :我会建议齐威王延缓比赛时间 ,以便加紧训练马匹 ,在马的奔跑速度上以绝对的优势迎战田…  相似文献   

18.
1.“包、剪、锤”的办法 在课堂上遇到需要裁决的问题应该怎么办?是由教师去仲裁,还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看起来是小问题,却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 我上《田忌赛马》一课就遇到了这样的小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第三次赛马”的活动。 “同学们,第一、二次赛马田忌和齐威王打了平手。我们现在举行第三次赛马,需要孙膑、田忌和齐威王参赛,谁愿意上来?”我的话音刚落,便跑上来四个兴趣盎然的孩子,我为他们的主动参与而拍手叫好。可是,赛马只要三个人。叫谁下去?看到他们那红扑扑的脸蛋儿,天真无邪的眼睛里透出渴…  相似文献   

19.
《田忌赛马》一文 ,通过叙述田忌、齐威王两次赛马的经过 ,体现了孙膑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态度和科学的思考方法 ,教师可根据作者的行文构思特点确定本文教学点。一是抓第一次赛马经过 ,以语言对比为主 ,指导学生学习简洁表达 ;二是抓第二次赛马经过 ,以演示感悟为主 ,学会推理总结 ;三是抓对孙膑的描写 ,以读为主 ,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一、以语言对比为主 ,指导简洁表达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次赛马时 ,可设计如下练习 :读课文找出描写第一次赛马的内容 ,思考 :田忌和齐威王在赛马前做了一件什么事?教师 :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刚才“田忌”的…  相似文献   

20.
古代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开初,田忌都失败了,后来,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又转败为胜,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田忌赛马”。这个故事经过改编选入了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4课),作为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两次赛马的情况。第一次赛马写得较简略。主要叙述了田忌在赛马场上的对策:用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比赛的结果,田忌皆告失败。第二次赛马写得很详细。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