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毕年 《云南教育》2002,(13):39-40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笔算加减法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减法的基础。教学时,要以人的发展为本,积极贯彻《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一、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提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为了让学生了解学习计算的意义,可通过创设现实性活动,让学生主动感悟、发现、提出算式,激发他们参与计算教学的积极性。学习笔算加法时,出示玩具店的价格表,如布娃娃34元、小汽车28元,小房子5元,小手枪25元等,让学生自由选购两种不…  相似文献   

2.
陈彦 《江西教育》2005,(4):37-38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基础上数学的,是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教学时应把握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49页“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口算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学重点,而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的道理是重中之重,也是该节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分析“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是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学内容,本节教材着重解决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彦 《江西教育》2005,(8):37-38
一、教材分析“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基础上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教学时应把握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遵  相似文献   

6.
教材以“美丽的云南”为情境,提出旅游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出减法计算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此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  相似文献   

7.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与评析设计:石嘴山第十一小学王巧燕评析:大武口区教学研究室赵雪贞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小学教学教材第二册整个教材的难点和重点,也是以后学习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为达到目的,我设计的思路是:激疑...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中的第五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二、教材简析   教学此内容之前,教材安排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口算,而本课时的内容,又是为后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作铺垫。因此这一节的内容既是这一单元的重点、难点,也是这一册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先复习 20以内退位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为学习新内容作准备。第二个层次,从两…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整十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及退位减法、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在"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在编写上突出了整体性、层次性和对比性,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减整十数"的减法,更好地理解"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材还安排了摆小棒的操作,  相似文献   

10.
高晓亭 《学周刊C版》2011,(5):102-103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对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系统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55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将来学习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重要基础。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估算,初步养成估算习惯。学生需要达到快速准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初步养成估算的习惯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这一节是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例3、例4是讲退位减法,主要解决“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例1、例2是讲不退位的减法,主要讲“先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减起”。由于学生在前一节学会了笔算加法,对于对位和从个位减起已没有什么困难。但学生在做退位减法的作业时,一般说来,要比学习前三节时出现的错误多:有的在退位以后十位数相减时,忘记被减数应减去1;有的会误算成不退位减法,个位从减数里面减去被减数;有的在做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练习时,会发生乱用法则的现象。因此,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教材为了使学生不致忘记从十位退了1,特意设计在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上面点一点;为了  相似文献   

12.
一、引疑激趣,明确目标。 1.铺垫练习。 教师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并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这样口算的算理。 12—9 15—7 18—9 15—8 13—7 13—6 11—2 10—8 14—5 16—9 教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算下面各题,并抽3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算。 87—34 53—41 79-38 学生演算完后,进行集体订正。订正时教师注意强调: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2.引人新课。 教师指出:刚才同学们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个位都够减。如果个位不够减,又应怎样计算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  相似文献   

13.
姜小玲 《青年教师》2007,(12):21-22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是小学数学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P80-81的内容,是学生在学完两位数和一位数进位加法以及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前和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2页、第23页。背景:教材以“美丽的云南”为情境,提出旅游中的一个行程问题,引出减法计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此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在新的知识点加以引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计算法则。另外,针…  相似文献   

15.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因而大部分版本的小学课本(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都在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百以内笔算加、减法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基础上,在万以内阶段要求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 1.方法按口算过程分,一般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通常有下列三种方法(以加法为例,减法雷同):  相似文献   

16.
陆丹 《广西教育》2013,(33):55-55
【课前思考】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以及千以内笔算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虽是100以内两位数加减口算教学的难点,但教材只是呈现一幅玩具店的情境图,以求玩具火车和玩具汽车的差价问题引出了减法算式44-25,为何不给出任何具体的算法?44-25的口算方法有多种,且不同算法本身存在着明显的优劣。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否在于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算法?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9~80页。【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学过程】板块一: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背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8页,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等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的,重点是掌握退位的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牵得过多,学生没有充分进行探索的空间,机械操练得多,掌握的方法单一,久而久之,学生对计算产生了厌烦情绪。一位教师在研讨课上进行了大胆探索,由情境引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启发,取得了实效。二、教学案例(一)情境导入。师:(课件展示玩具图片和相应的价格)小朋友,下面是一些我们喜欢的玩…  相似文献   

19.
两位数减一位数执教者黄海洋评析者李乃斌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伍)[1]。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珠算、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珠算、口算;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计算方法,个位不够减,...  相似文献   

20.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中第五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