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读到2006版11期《生物学教学》“对某些说不清知识的讨论”一文时,觉得有些见解颇有同感,确实在教学中有些问题“说不清”,但对“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孩子,单眼皮的变异来源问题”上有不同的理解,的确单眼皮的变异不可能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造成的,但却可以用基因重组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
阅读理解文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上难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要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读中放飞学  相似文献   

3.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以读为本”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诚然,要实现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要在多读上下些工夫。但是,在教学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以读为本”,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要多读课文,就一定没有错误,于是,课堂教学演变成了“一读到底”的局面。笔者在教学调研中发现,许多教师确实抓住了“读”这个主线。初读、引读、领读、对读、轮读、接读、齐读等,形式多样,书声琅琅。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生字、词的教学,而忽视了阅读,而且只是在教学中将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发现各个学段的朗读教学都要求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里所说的“充分地读”.并不是无目的、无要求、一遍遍、枯燥无味地傻读,而是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地朗读。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把“读”贯穿于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受到语言熏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做到从“读”入手呢?  相似文献   

8.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新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采取有效途径,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9.
吕艺 《成才之路》2011,(32):92-I0021
在小学朗读教学中,人们常用“朗朗上口”来比喻学生读书流畅的程度。《新大纲》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本身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是重点。教学中,教师要留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领悟、读中积累、读中欣赏、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熏陶。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读、说、听、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不二法宝。古人也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能独具慧眼地发现文本的内在价值。可见“朗读”对语文学习来说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3.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活动,一般都是通过“读”发现问题,只通过“读”和“想”去解决问题。学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读中求认识、求理解、求运用的过程。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与“读”的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有些差生之所以差,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读的能力跟不上。  相似文献   

14.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怎样落实让学生“充分地读”呢?我认为应当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反复读,每一层次都要达到应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读”。读一篇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脉,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离开反复的诵读、涵咏又怎样感悟去体会呢?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李健 《教师》2011,(19):71-71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方式读课文、让朗诵贯穿课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能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收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朗读的意境中体悟到语言美,想象美,情感美,“读”是我们语言教学的第一法宝。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适当的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一种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它具有表情达意、增强语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表达能力等作用,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语文课程标准盼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朗读并不是在盲目的、毫无意义的反复中“轮番轰炸”.如果说朗读教学是一次旅游观光活动,那么教师就是导游.“导游”适时巧妙地引导启发,能使“游客”充分发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创造力,使“旅游”活动成为获取、创造、审美的历程.那怎样才能使朗读指导更为有效呢?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一种“再创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形式表现课文的思想内容、语言的音韵美,同时融入自己的分析、理解,感受课文所产生的真实感情,经过这种转化,便能成为新的艺术品。新课标明确提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和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