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自信心与创造呈正相关,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课堂上饱含支持、鼓励、肯定、接纳、承认、赞扬、欣赏等积极成分的环境气氛对学生好奇心、自尊心与自信心的保护是必需的,因此也必然适宜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各学科教学中均要渗透创新精神的培养。小学语文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实际,渗透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一、从激发学生好奇心入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好奇心是推动对新事物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可以推动人们积极地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因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新情境,引发起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地进行思考,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去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教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的多项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好奇心有显著的正相关。换句话说,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好奇心的正确培养与引导,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培植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是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开端,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和不竭动力。教师在小学劳技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究,自主提问。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只有当学生产生了学习热情之后,才能谈得上对学习的创新.学生才愿意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去努力钻探、思考.  相似文献   

6.
社会在发展 ,知识在更新 ,新的时代要求我们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那么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创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可以通过树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抓住教学机遇,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改进评价方法,积极保护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等等,以训练为突破口,使学生具有创新好奇心、自信心、恒心.  相似文献   

8.
马宇萍 《上海教育》2010,(17):78-78
积极的评价能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探索欲、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能最大限度地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为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创造最基础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国家意识中具有塑造学生新的审美精神,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要通过采取国防教育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改革和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国防德育文化等措施,促进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创新意识是指积极发现问题、探求问题的一种心理取向。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对一些问题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有意识地去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出一  相似文献   

11.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它能驱使人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缺少问题意识而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是完全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事实告诉我们: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往往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强烈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人们去探索、寻找问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的诞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思路和新的培养方向,对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和“释疑”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这是当前与今后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一、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每个孩子,都有着强烈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学生肯深入思索事物奥秘的动力,也是培养追根究底精神的催化剂。因为学生只有在强烈好奇心的催动下,才能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主地参与学习,激发创新兴趣。作为老师,如果能够在课堂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无疑是给课堂教学加了催化剂,对于这节课的教学非常重要。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逐渐与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创新精神和开阔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首先,平时教学要让学生认识自身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要使创新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其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个性,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自信心和求知…  相似文献   

16.
一、巧设悬念,创设情境 每个孩子,都有着强烈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学生肯深入思索事物奥秘的动力,也是培养追根究底精神的催化剂。因为学生只有在强烈好奇心的催动下,才能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主地参与学习,激发创新兴趣。作为老师,如果能够在课堂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来,无疑是给课堂教学加了催化剂,对于这节课的教学非常重要。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逐渐与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主动探索数学的奥妙.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世界上许多的重大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  相似文献   

18.
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基础。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经说过:"最精湛的教育艺术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问题的提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所处的青春期正是好奇心强的时期,而好奇心强又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新的知识。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即使掌握了创新方法,也很难有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基础,教师要针对本学科的知识特点,深挖创新教育的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情景,诱发创新兴趣。兴趣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一旦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就会引发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总想知道:“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怎么样”。好奇心常常导致创造意识的萌发,爱护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并鼓励他们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这是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