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新世纪的《玉台新咏》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在理论建设和实际操作方面都体现出了多维的角度和空间,引进了各种理论和方法,尤其体现在《玉台新咏》的成书时间,《玉台新咏》与《选》的关系,《玉台新咏》的编选问题,《玉台新咏》与音乐的关系等方面;但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上有待深入挖掘和开拓,比如《玉台新咏》和《心雕龙》、《诗品》的比较研究,《玉台新咏》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以及与宫体诗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对《玉台新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玉台新咏》的成书时间、编剧纂目的、编纂标准及对《玉台新咏》的评价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了新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前人没有注意到的《玉台新咏》存在的糟粕和不足。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花间集》与《玉台新咏》两部总集在编辑目的、编辑体例、文学观上的继承性。二书产生的时代虽相差较远,但《花间集》在编辑时对《玉台新咏》的模仿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有所体现的。《玉台新咏》在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还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花间集》可谓词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同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一点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玉台新咏》是一部以宫体诗为主体,收录从汉到梁有关女性之诗歌的总集。徐陵是《玉台新咏》的实际编纂者。他编选《玉台新咏》的直接目的在于给萧纲的后宫妃嫔们提供一个宫教读本,深层目的则在于宣扬萧纲的文学主张,为宫体诗张目。《玉台新咏》中的“艳歌”应理解为主要指描写女性或男女之情的诗歌。在编纂体例上,《玉台新咏》的三个翻新之处体现在按题材或主题归类、对所录作家作品按历史时间的先后编排和录存者之作。  相似文献   

5.
清吴兆宜所作《玉台新咏笺注》是《玉台新咏》的第一部注释本,此本经程琰删补而广为流传。程氏依照删繁补阙的原则,充实了原注的作者小传部分,体现了知人论世之旨;注释中穿插评语,多有赏读批评之趣。程琰所为拓展了吴兆宜原注的诠释空间,有助于我们多层面地理解《玉台新咏》,是清代学者对这部总集的重要研究实绩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分析《玉台新咏》一书中所反映的南朝文人拟作对乐府古辞的改动.关于乐府的改动问题,研究者众多,也出现了累累硕果,但对《玉台新咏》所收入作品的研究还不足.通过对此的分析,可以更清楚的看出《玉台》编者的意图和收诗标准,同时还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玉台》作为一部诗歌总集,相对于其他同类集子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7.
《玉台新咏》的撰录者一度公认为南朝徐陵,但自章培恒先生基于《玉台新咏序》提出“张丽华”一说后,又有胡大雷提出“徐妃”说及一些学者认为的的“某妃”说。本文认为对《玉台新咏序》存在其他的解读的可能,并认为由《序》文否定《玉台新咏》的撰录者是徐陵,否证力不足;《玉台新咏》的最终成书时间可能在陈太建年间。  相似文献   

8.
《玉台新咏》序中指明收录的作品属于“艳歌”,但是一直以来对“艳歌”的内涵理解不尽相同,至今仍无确切定论,仅凭《玉台新咏》多收录描写女性外貌及其生活的内容就归于色情诗是不公正的。“艳歌”本身是一种音乐,《玉台新咏》选录“艳歌”体现了当时娱乐化文学观,这种文风符合徐陵本人的审美观及六朝上层社会的生活氛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梁书》、《陈书》不载徐陵编撰《玉台新咏》一事,有学者认为是出于撰史者遗忘,更有把此作为否定《玉台新咏》为徐陵所编的证据。但结合《梁》、《陈》二书的写作背景及唐初人对待宫体诗的态度,可知此现象是姚思廉有意为徐陵避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玉台新咏》是六朝时期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研究的历史包括古代与现代两个阶段,总的趋势是由感性判断走向理性论考。现代《玉台新咏》研究又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为突出,在文献研究、文本研究、成书背景研究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张长青的《文心雕龙新释》博采百家,独树一帜,他以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对《文心雕龙》原文逐字逐句逐篇进行注解、翻译的基础上,对各篇的思想观点以及全书的理论体系作了深入系统的诠释,力图还原刘勰原文本义及中国传统文论的原初体系,标志着张长青老师《文心雕龙》研究的新水准、新境界,也体现了我国当代《文心雕龙》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刘勰、钟嵘所论和《选》、《玉台新咏》所收的古诗中既有西汉的作品,并且尚没有充分的理由怀疑枚乘诗全为后人假托,也有东汉下层人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离别相思、生命短促的咏叹,体现了诗人的生命悲剧意识,预示了魏晋时代精神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文源五经"是《文心雕龙》文体论最重要的论点,具体到《诗》,刘勰讲"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在"论文叙笔"部分,《文心雕龙》实际考究的与《诗》有关联的远远超出上述四体。《文心雕龙》对《诗》的文体特点的总结和论述,鲜明地体现了刘勰的宗经思想,也恰当地见出了《诗》的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贾谊《诗》学寻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近出土文献,分析了贾谊引用《诗经》与四家诗的异同,注意到贾谊说《诗》以“雅”,“颂”为主的事实,说明贾谊的《诗》学继承了春秋官学中“以诗为教”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第一部音乐著作。从“音乐学”角度入手,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研究方法,对《诗经》的音乐结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初步的探索,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诗经》句式以四言齐言为基本句式,兼有从二言至九言不等的长短句,主要是由《诗经》音乐的物质性因素、长短句与齐言的协调配合因素以及抒情性因素所决定的;《诗经》以三段体为主要格式,其形成与《诗经》本身的音乐性有紧密的关系;《诗经》的曲式可重新归纳为同一曲调反复、主附结构、主副歌体、联缀体四大类十种曲式。  相似文献   

16.
新批评派以摒弃对文学史的分析而著称,但是通过分析三位早期新批评派理论家——休姆、艾略特和瑞恰慈的理论思想,可以看出这三位早期新批评派理论家并没有像后来新批评派那样摒弃对文学史的考察。他们的文学史观可以总结为“文学发展观”和“文学有机观”,但是,可惜的是,后来的新批评派并没有继承这两种文学史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诗经》兴象中的各种动植物具象,在其自然特性和视知觉特性背后,隐藏着丰富、复杂而神秘的原始宗教的观念内容,这些观念内容是诗经兴象争诗经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重要纽带。透析这些内容既是整体解读诗经的关键,更是认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思维起源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新文学史研究的“张力”论,尝试从“张力”角度来分析新文学史本身所具有的张力特性,并进一步阐释新文学史研究中“张力”论的践行及其价值。论文在反思现有文学史研究的基础上,力求达到对于文学史特点的辩证把握和多元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