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十运会田径比赛女子掷标枪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投掷步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快,但速度利用率却不高;投掷步时短,步频快,不能为最后的用力做好充分的准备;投掷各步躯干后倾角变化小,对标枪施力不够;左脚落地时膝角缓冲过大,制动效果差。同时,投掷成绩与最后交叉步后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和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的分析与对比,结果发现: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1、2步躯干后倾角过大,第2~3步躯干后倾角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以至于交叉步的动作速度及幅度受到影响;女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下肢前移幅度过小,影响躯干相关肌群收缩;我国男女运动员投掷步第4步都存在躯干后倾角下降较大,左膝弯屈角较小,左侧支撑无力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 2 9人次投掷步技术纪录影片的解析 ,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投掷步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 ,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 1、2步躯干后倾角过大 ,使第 2~ 3步躯干后倾角变化量相对较小 ,影响了交叉步的动作幅度。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下肢前移幅度不够。男女运动员都存在着投掷步第 4步左膝弯屈程度较大 ,左侧支撑无力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速摄影的方法,以250幅/秒的频率拍摄了战振起投掷标枪的动作技术影片。经过影片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认为:该队员交叉步步长(2.005米)偏大,从交叉步开始至结束躯干倾角变化5.5°,重心腾空较高;此过程重心起伏(25厘米;奥运选手4厘米)较大,致使右脚着地冲力大;交叉步的制动影响了与投掷步的衔接,使水平速度损失21.2%,大于亚运选手的18.04%(其中技术较合理的吉田雅美速度下降幅度最小,为13.67%);体重身高指数(390克/厘米)太小,力量不足,出手速度小(20.19米/秒)。这是影响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其它投掷参数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参加第 4届城市运动会 (1999.西安 )男、女标枪比赛运动员 2 5人次投掷步技术现场摄像的解析 ,并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投掷步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 ,我国男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第 1、第 2步躯干后倾角过大 ,第 2~第 3步躯干后倾角则相对较小 ,以至交叉步的动作幅度受到影响 ,女子标枪运动员交叉步存在下肢前移幅度不够 ;投掷步第 4步左膝弯屈程度较大 ,左侧支撑无力是我国优秀标枪运动员该技术环节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雍明  邹玉玲  陆阿明 《体育学刊》2011,18(6):119-123
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倒3步助跑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幸娟倒3步助跑弧线衔接不流畅,导致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助跑中两臂摆动动作不规范,倒2步摆动腿"牢固支撑"动作做得不够,直接造成身体内倾角加大;倒两步助跑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出现上升趋势,从而影响了助跑和起跳的衔接;助跑倒1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下降明显,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仅为5.94 m/s,比倒2步下降了0.64 m/s,低于国内外优秀女子运动员;助跑倒1步起跳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为正值,身体重心呈向上运动趋势。郑幸娟跳高的倒3步助跑技术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技术对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与世界优秀标枪运动员标枪技术的生物力学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步技术存在一定差距。表现为投掷步前两步躯干的后倾角度过大;交叉步躯干的后倾角度相对过小;最后一步丢失超越动作(躯干后倾角丢失);左腿膝关节弯曲角度较小等。当前完善标枪技术尤其是投掷步技术,是提高我国标枪运动成绩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助跑:肩上持枪,沿直线助跑逐渐加速,速度的快慢要与投掷技术的熟练程度相适应。投掷步:上体右转侧后倒,持枪臂后引,降低重心两腿向前赶的更紧。交叉步:右腿积极前摆要靠左腿屈着地快蹬。右腿的前摆要腿带髋、髋推腿。腾空动作中左腿要迅速向前赶超右腿。最后用力:在交叉步完成后,右脚落地髋推膝向前缓冲支撑,当身体重心超过右脚支撑点的垂直面后,立即里扣(膝部朝左腿方向“跪蹬“、脚跟外转)猛蹬,左腿“钢条”似的支撑(不大的弯曲弹性伸直),左侧制动,右腋窝向前急挺猛的转超左胸、腋窝带  相似文献   

9.
标枪属于轻器械过头顶类项目。看似简单的投掷过程,却对运动员的身体和技术有着复杂的要求。从助跑到交叉步,再到最后的标枪出手,整个技术动作的流畅性尤为重要。而身体动力链中各运动环节同样需要协调一致、一气呵成:举枪助跑产生水平速度;交叉步跑时肩关节后伸是主动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5年在江苏省宜兴市举行的“江缆杯”全国田径大奖系列赛暨亚洲田径公开赛4名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技术的运动学参数,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选手最后两步助跑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均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损失较明显;最后一步助跑动作不积极,助跑节奏不合理;助跑倒三步至倒二步身体重心移动轨迹平稳,但倒二步至倒一步身体重心高度变化明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助跑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获得当前世界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阶段的重心及角度参数,以此为基础,采用三维摄像解析法对2012年全国长投公开赛暨奥运会选拔赛女子标枪前3名运动员投掷步阶段的身体特征进行运动学分析,并将中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相关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找出中国优秀运动员投掷步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为促进女子标枪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跳远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小腿支撑扇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着地时,其小腿支撑扇角对跳板前的身体重心下降、水平速度以及离板瞬间的重心垂直速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不同落点(T内角、Body追身和Wide外角)网球侧上旋发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规律。方法:采用2台三维高速摄像机拍摄10名网球运动员侧上旋发球技术动作,使用北京体育大学视讯解析系统采集运动学参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和归一化处理等(Fc=10)。结果:1)抛球引拍阶段:抛球时左肩水平投影角呈显著性差异,左肩、右肩和左膝关节角速度变量呈显著性相关(R=0.82),站位方式无显著性差异;2)"挠背"阶段:不同落点发球时发力顺序协调一致,由下至上逐步将力量传递至击球点;3)挥拍击球阶段:击球时刻不同落点间分速度和击球角度差异性显著,外角侧旋>追身侧旋>内角侧旋,内角上旋>追身上旋>外角上旋,外角Angle>追身Angle>内角Angle。击球点高度与身高的倍数为外角(1.32)、追身(1.25)和内角(1.21),击球点由内至外逐渐向右偏移;4)随挥阶段:击球后重心位移和速度分量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膝关节角度变化均值39.7±1.8°。结论:我国高校网球二级运动员亟需储备发球隐蔽性、击球点空间位置、挥拍轨迹和击球速度分量等方面的意识体系。应当继续以运动生物力学为手段加强网球各类型发球技术动作、各环节运动特征和发球所致损伤因素等进行系统化和精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重心及下肢动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运动技术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法 ,对我国部分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一步重心速度变化和下肢技术动作进行研究分析 ,对影响标枪运动成绩的运动学因子结构进行探讨 ,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教学、训练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8 名国内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二、三跳起跳技术影片解析结果表明,第二跳起跳时所获得的垂直速度小,腾起角小,这与起跳蹬伸时机晚和蹬伸不充分有关,同时与摆动腿大小腿折叠不紧、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第三跳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较多,但也获得了较大的垂直速度,这与起跳时着地角小和起跳角大及着地过程中脚扒地速度慢有关,同时与摆动腿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8 名运动员第二跳距离百分比偏小。  相似文献   

16.
链球出手后在空中所做的运动为抛物体运动,影响抛物体远度的主要因素为: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出手高度。主要运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出手速度、角度、高度时于运动成绩的影响,并对于影响链球运动成绩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帮助教练员与运动员在链球运动实践中把握动作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calendar and skeletal age, anthropometric dimensions, training history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vertical jumping height and horizontal overhead throwing velocity in a cross‐section of 318 young male athletes (age range 9–16 years) participating in cross‐country skiing (n = 70), basketball (n = 40), apparatus gymnastics (n = 19), ice hockey (n = 50), track and field (n = 89) and wrestling (n = 50). Vertical jumping height was measured with four different loads held on the shoulders and then interpolated for loads representing 0 and 40% body mass. Horizontal overhead throwing velocity using both hands was determined for seven balls of different weights and then interpolated for weights representing 1 and 5% body mass.

Both vertical jumping height and overhead throwing velocity were found to increase (P< 0.01) from the skeletally youngest to the oldest cohort when the effects of body height and mass were controlled. The inter‐event comparisons did not revea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spect of vertical jumping height. Also in the overhead throwing tests, the inter‐event differences were small, although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reveal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01) differences for the skeletal age cohorts of 13 and 14 years. While the quantity of training had no effect on vertical jumping height, it explained the results in the overhead throwing test.

The effects of training on vertical jumping and horizontal overhead throwing among adolescent athletes were considered to be small, while 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anthropometric development followed by increase in calendar age were deemed to be of greater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8.
男子跳远运动员不同起跳级次及其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像、录像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A、B两组起跳阶段不同时相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变化与着板角、起跳缓冲和蹬伸阶段膝角变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缓冲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减小值会略大,垂直速度的增加值则更大;而且,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呈现出相对较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速摄影和3维测力同步方法对技巧女子3人双膝抛直体后空翻两周下动作进行定量测试,旨在揭示该动作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探讨3人之间的最佳配合技术特点。结果表明:抛起阶段两底座垂直支撑反力曲线形状为双峰型,最大峰值约为两底座体重之和的两倍,底座在抛起时相身体各部位用力表现为一定的顺序性,先是以腰、髋、膝发力为主,然后是以肩、肘、腕发力。尖子蹬伸时机比底座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