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14,(12):F0002-F0002
正11月28日,旨在促进中日两国媒体交流和发展的首届"中日对外传播媒体研讨会——交流与对话"于东京成功举办。人民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网、新华网、人民中国杂志社和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等中国对外传播主流媒体,以及日本共同通讯社、西日本新闻社、京都新闻社、东奥日报社、岩手日报社等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2018年10月16日,在第二届CGTN全球媒体峰会暨第八届全球视频媒体论坛(VMF2018)上,首部从传播生态学视角聚焦全球传播格局和世界传媒发展的蓝皮书——《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18)》重磅发布。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媒体的300多名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凤凰网、光明网等百余家媒体予以报道与转载。《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18)》由央视国际视频通讯社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编,在大传播框架下从生态学视角透视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12月6日至8日,以"开放与创新:构建经济新格局"为主题的2017《财富》全球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借助《财富》全球论坛的国际新闻价值,会前广州相继在纽约、伦敦、慕尼黑、东京、新加坡等全球13个重要城市举办一系列路演推介活动,中外近1500家企业参与。通过《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BBC等国际媒体和中国网、《中国日报》等开通的海外社交媒体,及时全面准  相似文献   

4.
随着北京奥运会脚步的临近,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海外媒体的记者们也不远万里来到这座千年古城。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北京奥运会国际广播中心(IBC)和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BIMC)的正式投用,显示了媒体在这场国际体育盛会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做好奥运会的报道"已成了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为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两次奥运会的见证者和亲历者——马胜荣,请他以他的亲身一线经历谈谈奥运会的对外传播及对北京奥运会理念内涵的解读,从而为在对外传播的新闻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来看,评估奥运会的国际舆论环境,这个"成功"有几方面的学术判断标准:首先,大多数研究机构会对奥运会期间,西方媒体和国际舆论对于奥运会的举办评价进行内容上的分析和认定;其次,在判断奥运会与中国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会根据最初设定的国家形象塑造目标,来衡量奥运会中的媒体报道和舆论变化是否实现了这一目标。而更重要的是,随着西方媒体上代表中国形象的符号变化、报道中国内容的语境变迁,奥运会之后,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变与不变,已经成为了一个广受关注的命题。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本土化是当今跨国公司普遍采用的经营策略,也被国际传媒集团广为运用。中国媒体在开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时,如何借鉴这一手法,通过开展全球本土化传播,提升传播实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国际传播领域,由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存在文化、传统和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地传媒业的发展水平也不同,人们使用媒体的习惯、接触媒体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传播策略,即全球本土化传播。  相似文献   

7.
《人民日报》驻日本记者于青已经在日本这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生活、工作多年.今年3月11日,他在日本东京亲历了地震,同时也很关注中日两国媒体有关此次震灾的报道。他分析了我国媒体在此次震灾报道中的整体表现,并对如何改善今后我国的对日传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郭可 《对外大传播》2010,(12):15-16
对于上海世博会这样一次“经济奥运会”,全球媒体会关注那些主题呢?全球媒体在报道上海世博期间又会如何呈现中国的媒体形象呢?  相似文献   

9.
城市形象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全球媒体有关广州的报道,对广州城市形象的全球媒体影响力开展实证分析,并从强化政府主导、畅通参与渠道;融入国家战略、提升传播层级;推进科技创新、塑造崭新形象;发展数字产业、夯实传播基础;布局未来传播、增强舆论引导等方面构建提出了增强广州城市形象全球传播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传播时代,中国面临怎样的媒体环境,媒体的发展趋势如何?全球传播对中国媒体提出的最新要求是什么?中国媒体如何在全新的媒介生态中调整发展战略?当下媒体的责任是什么?要向全球传播时代的媒体输送全能记者,新闻院校的变革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1.
王眉 《对外大传播》2008,(10):41-42
北京奥运会闭幕后,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位日本驻华记者,由于媒体的规定,该记者要求不透露他所在的媒体和他本人的姓名。《对外传播》:您所在媒体对奥运报道的情况如何?答:为了采访北京奥运会,总部一共派了几十名记者来中国,包括体育  相似文献   

12.
研讨会举办了"全球传播时代的国际传播战略转型"、"区域和城市形象传播"、"大数据时代的全球舆情新趋势"、"中国梦的国际传播"、"中国核心政治话语传播"、"中国媒体本土化战略"等四个专题分论坛和两个圆桌会议。(摄影徐讯)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在全球与地方、传统与现代的多维碰撞中成为问题域,涉及主体性建设、话语策略、价值传播、现代性等议题。我国政府、跨国公司、民间组织等在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方面着力颇多,但仍未完全实现中国形象、中国文化由他塑向自塑转化,尤其社交媒体这一重要渠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①而社交媒体是当下全球沟通的重要平台与途径。中国节日文化的社交媒体传播,其独特逻辑是以社交逻辑带动文化逻辑,以人际交往导向文化的全球融入。春节文化在中国节日文化对外传播中具有典型性。总的来讲,春节文化在海外有勃兴之势。究其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国际传播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空间和传播优势受到严峻挑战,社交媒体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国际传播平台,对社交媒体的利用和掌控能力直接关系到国际传播能力和国家形象的塑造。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年来国际主流媒体纷纷在三大社交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开展传播活动,抢占舆论阵地。在我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国家级主流媒体也在三大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了账号,积极传播中国新闻。以新华社为例,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暴发,一定程度上深刻影响了全球传播生态,并呈现出了一些新变化,这主要包括:全球疫情舆论场形成并在全球抗疫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西方媒体固有意识形态偏见破环了疫情信息的有效传播;传统主流新闻媒体价值回归,网络新媒体平台遭遇"信息疫情";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人工智能等加持下的疫情舆论场传播力增强;疫情下媒体商业化服务被削弱,公共服务型新闻复兴。面对疫情下全球传播生态的新变化,全球媒体应对需要强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16.
"视觉转向"背景下,短视频已然成为全球媒体竞争新赛道。对于当前对外传播工作来说,媒体亟需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方法三方面完善短视频对外传播策略:聚焦最易引发国内受众共鸣的、最能满足海外受众需要的、最与传播平台调性契合的内容;尝试动画特效、街采Vlog(视频博客)、情景短剧等形式;善用议程共创、后台前置、全球本土化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9月5日,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暨本刊编辑部召开了"奥运会后的对外传播"研讨会,邀请来自国务院新闻办、北京奥运会新闻宣传协调小组、新华社、国际台、中央电视台、外文局等外宣部门和单位,以及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专业研究机构的20位专家学者,就近期国际涉华涉奥舆论的变化和发展变化态势,西方舆论对中国的深层认识框架,北京奥运会给国家形象传播带来的长远影响,以及对今后对外宣传工作的思考和建议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8.
《对外大传播》2008,(10):4-4
2008年9月16日,由中国日报社与日本“言论NPO”组织主办的第四届“东京-北京”论坛在日本东京正式开幕,论坛的主题为“亚洲的未来与中日的作用”。中日双方参会代表在政治、经济合作、安全与救灾、环境、粮食与食品安全、媒体等众多领域进行了坦诚、理性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以2004年脸书诞生为标志,社交媒体开始步入全面勃兴的新阶段。数据分析公司Statista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全球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为45.7亿人,社交媒体活跃用户数量达39.1亿人。其中,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脸书活跃用户数量规模达26亿。对各国媒体机构而言,社交媒体空间不仅是开展国际传播活动的必争之地,更是延续和重塑媒体品牌形象、提升新的传播环境下的传播力、影响力,维持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互联网话语体系下的全球传播,对国家形象塑造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要求,新媒介的广泛使用,使得国家形象不再简单依靠舆论宣传和外交博弈。中国官方媒体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全球传播,塑造出一个同样处于变革中的积极的大国形象,便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Facebook社交媒体平台的央视网CCTV全球页账号为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6月25日至2016年9月25日期间发布的所有贴文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数据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