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西歌剧演唱艺术迥然相异的美学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歌剧演唱艺术“戏剧唱法”由于受到传统戏曲的影响,其美学价值是达意之情,美学理想是韵味。韵味又包含着字、声、情、神韵,四合一达到塑造人物、表达故事情节、感染观众之目的,这种独特的美学品格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审美风貌和精神。西洋歌剧演唱艺术“美声唱法”由于受到音乐创作观念和演唱家本身对歌唱技巧的审美追求,其美学价值是华声之情,美学理想是唯美。它用一种均匀、统一、华丽、完美的声音艺术达到感染观念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美声唱法是一种以意大利民歌唱法为基础的演唱方法,其音色洪亮、富有穿透力,表现的内容很广泛。长期以来,歌唱家们演唱艺术歌曲、歌剧、清唱剧等均采用美声唱法。美声唱法的演唱、表演体系发展经过了从口传心授到由声学、喉科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共同组成的多门类交叉学科。时至今日,声乐学习者不仅仅要学习声乐演唱表演能力,还要掌握大量相关学科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民族唱法是西洋美声唱法(Bel Canto)的起源,是在18世纪歌剧大发展时定格下来的.现在"美声唱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唱法盛行全球,并且影响着各地区各民族的本土唱法.而中国唱法所包含的戏曲唱法、民族唱法和曲艺唱法,是中国歌唱艺术的精华,因此我们必须在借鉴外来唱法和保持、发展本土唱法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态度,将中国唱法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它是随着艺术歌曲、歌剧的诞生和发展而逐步完善的,它主要以艺术歌曲和清唱剧、歌剧等题材作为表演形式。它的歌唱发声是在遵循演唱者自身的发声器官、共鸣腔以及气息运用的科学规律,充分挖掘最佳声音潜力,使得声音自然流畅、音色优美、连贯并富有弹性。而我国的民族唱法来自于生活和劳动中,它的声音具有朴实亲切、明亮高亢等特点。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发声方法来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唱法,可以逐步完善我国民族唱法,达到更具魅力、完美的民族唱法。  相似文献   

5.
姚元强 《考试周刊》2010,(27):188-188
声乐教育不仅是美声唱法中的意大利语的唱法,而且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学习和掌握好意大利唱法的技能技巧,然后融入中国的作品中,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作品内涵、需求。  相似文献   

6.
徐珍红 《鄂州大学学报》2010,17(1):65-67,75
中国歌唱者中有一部分声音尖细、清脆的适合民族唱法的歌唱者。有一部分声音浑厚、共鸣极强的适合美声唱法的歌唱者,然而绝大多数歌唱者的嗓音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要适应绝大多数歌唱者的“民美”嗓音,“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交融式教学”的研究在我国声乐教学领域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最大的区别就在咬字位置和共鸣腔体的应用上,因此.在“民美”唱法教学中除改变咬字位置外,更多的要从共鸣的角度来协调统一。巴巴罗一帕里,玛米夫人①的《嗓音共鸣》提出:人的全身是嗓音的音板,在良好的歌唱中,人的全身是一个复杂的嗓音共鸣腔,接受并传达发自声带而传向四周的振动。“民美”唱法的声音就是这样一个“全共鸣”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是欧洲艺术和美声歌唱的故乡,有着非常丰富的音乐传统.17世纪意大利声乐家卡契尼就已经创立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今天的“美声唱法”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Bel canto,英文译作beautiful Singing即“优美的歌唱”,也就是所有歌唱家竭尽全力探索的歌唱最高境界.美声唱法来源于意大利,那么要唱好美声唱法当然就要细致认真地分析.研究和学唱意大利歌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意大利语的发音、吐字、历史内涵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原文为Bel Canto,意大利语为精美的歌唱之意。一般译为美声唱法,也称欧洲传统唱法或西洋唱法,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入我国并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声乐  相似文献   

9.
美声唱法产生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漫漫岁月中,经过许许多多声乐教育家及歌唱者的探索与磨炼,美声唱法已用她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登上了声乐艺术的高峰.而“关闭”唱法对美声歌唱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十九世纪以前的男声大部分是在自然声区中演唱,当时男高音一般不超过4g~2,男中音不超过e~2,一旦起出这些高音,声音变得细而弱,有点象女声的唱法.后来由于欧洲歌剧艺术的兴起与发展,英雄人物、历史事迹等在歌剧中出现了,情绪很激烈,原来的老唱法一到高音就变假,不能真正表现出…  相似文献   

10.
“美声唱法”又叫“西洋唱法”,它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它的原文是“贝尔康托”(Belcanto).原意是“美好的歌唱”或“美好的表演”形式,后来我们中国把它译成了“美声唱法”,把它的意义局限到声音上去了。 文艺复兴(公元1450~1600年)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运动,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它的宗旨是以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来反对中世纪的神学。当时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们提倡人性,  相似文献   

11.
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唱法,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陶健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9):125-128
美声唱法是伴随着歌剧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它以歌剧和艺术歌曲这两种题材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因其遵循人体发声器官和共鸣腔以及气息运用的科学规律,使得声音自然流畅、连贯而富有弹性。我国的民族唱法来源于生活和劳动,有朴实亲切、明亮优美的特点。借鉴美声唱法的演唱技法可以丰富和发展现代民族唱法,使现代民族唱法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3.
声乐教育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是一门很古老的艺术,在我国很早就已经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概念了,《诗经》也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歌曲集。现在我国的声乐教育主要分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是源于地中海半岛国家——意大利。所谓美声解释为美丽的声音。民族唱法也就是以民族风格演唱歌曲作品,这两者之间大同小异。只要有一副健康的发声器官,人人都是可以学习歌唱的,在《声乐教师面临的新问题》中说:“老的看法认为,好的歌唱仅仅局限于少数具有特殊天才的人是错误的。”当然,嗓音具有特殊天才的人,在歌唱中会更好的体现。但不具有特殊天才的人一样可以很好的歌唱,例如:伟大的意大利歌唱家卡鲁索,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有一段话:“事实上,卡鲁索的咽喉器官并没有说明特殊,他的较宽的声带或发声器官的别的特点,并不是对他奇妙歌唱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相反的,他的喉咙有缺陷”。  相似文献   

14.
Belcanto的字面含义为“美好的歌唱”,起始于16到17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是为适应欧洲歌剧的诞生而形成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目的是为了造就美好的歌声。这种使意大利人引以自豪的美妙歌唱,发展成为法、德、俄等国的“美声唱法”。1920年代末传入中国,被称为欧洲传统唱法,后被约定俗成为“美声唱法”。它为什么几十年间便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15.
美声唱法源于欧洲的意大利,在意大利文中称美声唱法为Bel canto,这种唱法在欧洲有三百年的历史。在我国仅有六、七十年的历史。那么什么是美声唱法呢?概括起来有以下美声唱法有声部之分;美声唱法要求声区统一;美声唱法要求母音一致、吐字清楚;美声唱法要求声音连贯;美声唱法要求具备良好的音  相似文献   

16.
美声源于意大利,意思是美好的歌唱。作为一种唱法,它发源、成长于欧洲,这种唱法更确切地应称其为欧洲传统唱法。二十世纪初,美声传到中国以后,人们把美声唱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对某些结果的简单模仿。尤其是二十世纪末以来,伴随着专业声乐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我国声乐界在美声唱法训练上已基本掌握了这种唱法的内在规律,美声唱法被比较系统、全面地传播开来。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在美声唱法爱好者中,甚至在一些非专业化教学单位的教学中,还停留在摹仿外国人声音的音响结果上,而不是努力究其理、悟出道,因而导致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合唱的训练中,合唱的声音是其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对于合唱水平的高低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作为国家公认的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说,美声唱法对帮助合唱队员发声技巧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本文主要从文化馆合唱训练中美声唱法的特点,对美声唱法对声音的影响做进一步探析,而且和其他在合唱时的主要训练唱法进行了对比,对在其他唱法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说明,说明了在文化馆合唱训练中美声唱法对声音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浅谈歌唱艺术的三种唱法及其风格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是歌唱艺术中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技巧性和规范性,强调声音的共鸣和追求强烈穿透力的“面罩集中点”,以获得高质量的声音效果。民族唱法则注重歌唱发声的自然性,强调行腔与咬字的有机结合,主张“字”正才能“腔”圆,追求“字清”而“韵正”的传统格式。通俗唱法则更多的注重“感觉”,强调乐感和摹仿在歌唱中的重要性,追求声音的个性与特色,以及“口语化”式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世界著名声乐大师、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吉诺贝基曾多次到我国讲学,他非常强调面罩唱法,他认为面罩唱法是美声唱法的精髓。吉诺贝基的面罩唱法理论对我国的声乐演唱和教学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谓影响深远。实践证明面罩唱法是科学的,严谨的。而一些人错误地理解了面罩唱法,把面罩唱法片面地理解为“找位置”,从而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20.
现在很多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部在一味地追求声音的技巧,追求音色。他们认为要想解决技术的问题就必须建立在西洋美声“科学的”唱法基础之上,认为美声唱法是公认的最科学的唱法,只要拿来为我所用,把我们的语言韵律、咬字吐字方法与其结合,把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融会贯通,丰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就是中西结合最科学先进的民族唱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