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高新区风险投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传洲  艾华 《未来与发展》2010,33(11):11-15
国家高新区是我国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基地,需要大量融资支持。文章从高科技产业与风险投资融合的内在机理入手,分析了高新区吸引风险投资的特有优势,评述了当前我国高新区发展风险投资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并根据我国状况指出了高新区进一步加强风险投资所需要采取的策略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支持。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1):I0002-I0002
[导读]今天出席第十届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联席会的代表共同发声:“创新驱动从国家高新区开始!”国家高新区已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引擎”。  相似文献   

3.
国家高新区人才资源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国家高新区人才数据具体的统计分析,探索目前高新区人才的特点以及对高新区发展的作用研究,并通过定量研究,发现高新区人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革新》2009,(11):F0002-F0002
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09年3月18日,经国务院批;隹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在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湘潭特有的人文、区位优势,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等条件,建设精品园区,创新机制,发展高新产业,取得了初步成功,新能源、环保机电和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产业立园与创新强区相互支撑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5.
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毋庸置疑,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我国新的所得税法的实施.国家高新区的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本文对2008年以前的国家高新区历史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成就和现状,分析国家高新区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指出国家高新区今后需按照产业集群的导向,从硬环境优势转向软环境优势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对国家高新区的评价研究进行细致梳理,从实践和理论研究两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综述,有助于对高新区评价现状的总体认识,进而加深对高新区存在问题的认识。在分析国家高新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子远 《科研管理》2014,35(5):138-144
把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细化为要素集聚效应、人才集聚效应、创新集聚效应、生产力促进效应四个维度,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比较对象,运用配对样本均值t检验,基于2007-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各个维度上,高新区企业均明显优于比较对象,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十分显著,对区内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但各高新区存在个体差异,在发展中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南京、苏州、无锡、常州4个国家高新区的案例,对全国高新区发展情况中的经验、做法、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高新区产出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建立高新区产出效率的评估指标体系,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的产出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从整体上来说,我国高新区的产出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国家高新区人才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高新区当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推动着科技与经济的成功结合。人才资源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发展国家高新区的重要保障。本文依托战略学的战略要素,通过对当前人才战略国内外环境以及国家高新区人才情况的详细分析,提出国家高新区人才战略的指导思想和人才战略目标,并进一步探讨了人才战略重点和人才战略对策,以期服务于国家高新区人才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范柏乃 《科学学研究》2003,21(6):667-671
根据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本文提出了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预选指标,运用专家法和鉴别力分析对理论预选指标进行筛选,构造了包含16个指标的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利用SPSS12 5forWindows软件包对我国52个高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表征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强弱的效用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总结了国家高新区30年建设的历史过程和发展成就,评价和揭示了建设国家高新区的国家作用和历史意义;深度剖析了国家高新区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转型发展规律;提出了国家高新区三次创业"创新经济体"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并结合高新区的现实发展提出了新时代建设的重点推进方向与举措。  相似文献   

13.
国家高新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促进高新区的管理引入竞争机制、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高新区作为一种科技产业社区系统,以功能分析、国情分析和国际经验分析为出发点,通过对高新区系统的结构特征、高新区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高新区考评指标的分类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国家高新区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框架和方案,从而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一种制定实际考评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经济环境,将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和主阵地的国家高新区与一般性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加以区分,把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概括为“四化”:智能化、生态化、平台化和国际化,并以“四化”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包括11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10家国家高新区作为评价对象,以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经济环境,将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和主阵地的国家高新区与一般性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加以区分,把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概括为"四化":智能化、生态化、平台化和国际化,并以"四化"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包括11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10个国家高新区作为评价对象,以验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高新科技园区的本质特征。我国高新区发展新阶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赋予高新区的历史使命,是高新区“二次创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本文在提出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指出了重要途径是整合创新资源,关键是培育创新型企业,重要抓手是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战略工程,而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则是不可缺少的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指导国家高新区创新网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强  高量 《软科学》2005,19(5):82-84
结合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以实现高新区全面可持续发展,并设计了高新区区域创新网络的运转模型,并对创新网络的主体、创新动力及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税收、财政、土地、人才等倾斜性政策,重点支持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国家高新区)为载体的高新技术产业。20年后的今天,作为政策推动的结果,国家高新区是否已承担起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贡献如何,以及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导向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从政策评价的视角,讨论了国家高新区对创新体系建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制度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和目标实现程度,同时,结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发展变化,提出了高新区新需求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导向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新区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得到了中央各部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2001年以来,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二次创业",进一步推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尤其在推进自主创新工作和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发挥了先锋表率的作用。下面就以高新区"十五"期间的发展主要显示点为依据,对其发展态势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史普润  李昆  贾军 《科研管理》2019,40(12):21-30
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前沿,它的创新效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高新区可以借助平台理论来指导自身中介作用的发挥。本文构建了高新区创新平台运作模式的理论模型,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的思想验证了高新区创新平台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新区平台化创新的演化过程包含了域内和域间两个层次;平台效应是导致经典BCC模型效率估计偏差的环境因素之一;创新平台效应存在于高新区的域内和域间;2013年高新区创新平台效应尚未完全显现,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建议政府扩大宣传、提升园区规模,吸纳更多创新主体;建立良好的创新平台互动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和吸引力度;支持创新平台领域的相关研究。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深刻认识平台在促进创新效率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新区平台理论及应用的研究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