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宫扬州御档》中的“奏为两淮中学堂学生毕业照章请奖事”奏折涉及“扬州中学”早期历史,反映了清末新政“办学堂、废科举”的历史事实,体现了江苏地方官员对新式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2009年,笔者初到扬州市档案局馆工作,接受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参与到清宫扬州御档项目中并担任编辑工作。能够参与这样一个"重量级"的文史项目,对一名入行新人而言无疑是莫大的殊荣。经过一年的努力,线装一函六册《清宫扬州御档选编》顺利付梓。  相似文献   

3.
正被誉为"中兴之臣"的李鸿章于同治四年至五年(1865—1866)担任两江总督两年。《清宫扬州御档》第十七册收录了李鸿章在任期间及其前后,与李并与扬州相关的三件御档,分别是:同治二年(1863)《奏为兵饷支绌请旨敕下江苏巡抚李鸿章勿在扬州高邮等处招募勇夫事》(附件)、同治五年(1866)《晓谕奖励李鸿章等人事》、同治七年(1868)《奏为赴扬州与李鸿章晤商并察看丹徒等地荒田等事》。这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扬州市档案馆合作出版的《清宫扬州御档》(以下简称《御档》)一书,选录清代自顺治朝至宣统朝十个朝代与扬州有关的宫廷档案,全套书18册,计12967页,按朝代顺序排列。作为清史工程《档案丛刊》之一,《御档》具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5.
以笔名为名的文学大师 林语堂在小学四年级时,转入鼓浪屿教会办的小学,以后上中学,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任清华大学英文教师。1917年,在《新青年》以“语堂”笔名发表文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近期,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江苏省扬州市档案局(馆)合作编纂出版的《清宫扬州御档》,因其内容丰富、史料性强,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扬州当地电台数次在品牌栏目"绿杨城郭"节目中邀请《清宫扬州御档》相关编者,就此书的  相似文献   

7.
名人手迹     
《档案与史学》2010,(1):3-3
梁漱溟(1893—1988),广西桂林人,生于北京。原名焕鼎。字寿铭。早年毕业于北京顺天中学堂。曾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五四运动时提倡“生命派哲学”,一九二一年出版成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九二四年辞离北大,  相似文献   

8.
<正>梁漱溟(1893-1988),广西桂林人,生于北京。原名焕鼎。字寿铭。早年毕业于北京顺天中学堂。曾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五四运动时提倡"生命派哲学",一九二一年出版成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九二四年辞离北大,为筹办乡治讲习所接办广州第一中  相似文献   

9.
2004年我到北京师范大学读博士,第一堂专业课就是童庆炳先生的文论课,讲的是《文心雕龙》。当时童先生已过古稀之龄,带着20多名文艺学专业的博士们,从头开始一字一句地阅读这本书。文艺学专业,开一门古代文论课本无可厚非,但当第一堂课结束时,童先生跟大家说《文心雕龙》这本书他已讲了十五年之后,  相似文献   

10.
正清朝末年的扬州,先有仪董学堂(校址在今扬州市解放桥西堍东关小学),后有两淮中学堂(校址在今扬州市东关小学,部分校址在今扬州市东关街)。进入民国,始有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校址在今扬州市广陵路梅花书院)。这三所学校是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发展史上早期的三座里程碑。今天人们使用的三所学校开办日期,是  相似文献   

11.
卢见曾与雅雨堂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捷 《兰台世界》2006,(17):62-64
一、卢见曾生平卢见曾,字抱孙,号雅雨山人,又号澹园,室名雅雨堂,山东德州人。生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卒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人,康熙六十年(1721)中第二甲进士。其父卢道悦,康熙九年1670)中进士,曾作过陕西陇西、河南偃师县知县,著有《公馀谩草》《、清福堂遗稿》。卢见曾幼时聪慧绝伦,师从王士祯、田雯,学问具有根底。雍正三年(1725)为四川洪雅县知县,雍正九年(1731)任安徽蒙城知县,后任六安知州。雍正十二年(1734)任亳州知州,十三年(1735)升任江南江宁府知府,后调安徽颍州。由于历官有声,乾隆元年(1736)出任两淮盐…  相似文献   

12.
正第一次与《档案与建设》接触是在常州轻工业学校临毕业那年,为写毕业论文要参考相关资料,从学校图书馆里借来了厚厚一摞《档案工作》《档案学通讯》及《档案与建设》等杂志,一册册泛旧发黄的期刊既厚重又独特。平时很少有人阅读这些专业刊物,它们只是静静的立在书架一角。1991年,我被分配至新沂市档  相似文献   

13.
徐学林 《出版史料》2004,(4):114-117
程晋芳(1718-1784年),原名志钥, 又名廷鐄,字鱼门,有蕺园、桂宦、勉行堂、三长物斋、勉行斋,歙县岑山渡人,居江都(今扬州市)。身材魁梧,人称美髯公,“蕺园”是少年时读明末蕺山刘念台先生列宗周《人谱》,仰慕其道德文章而自号;“桂宦”是藏书处,翁方纲在《程先生墓志铭》中说: “君有《桂宦书目》若干卷。桂宦者,君读书室名。”先世业盐,是两淮盐商世家,本人也从事盐业而成巨富。  相似文献   

14.
正1644—1645年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时期。其间风云突变、波涛迭起,有明与李自成大顺的相互搏斗,又有满清对中原的虎视眈眈及后来统一全国。清、明、大顺,这三个互相敌对的政权,展开了逐鹿中原的争斗。翻开《清宫扬州御档》(下简称《御档》)第一册,我们发现顺治朝第一件至第五件御档均出自《清实录》,其内容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其中还涉及史可法和扬州。笔者拟从解读御档入手,试图展现明末清初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瞬间。  相似文献   

15.
上海印刷公司从一九七二到一九七三年,陆续在所属中华、新华、商务、市印一厂、美术厂等五个印刷厂,办了五所厂办印刷技工学校。学制两年,半工半读。五所技校共设置了:平印制版、平印印刷、凸版排版、照相排版、凸版印刷、图版印刷、书刊装订和印刷机械修造等八个专业。共有专职教师、干部61名。学生来源是招收中学毕业生。从一九七二年到现在,共招收学生1,098名,已毕业798名,现在校学生还有300名。技校毕业生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水平,有些好的毕业生已担任了机  相似文献   

16.
一侯方域,字朝宗,号雪苑,斋名壮悔堂,商丘人,明万历四十八年(1618)生,清顺治十二年(1655)卒。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清别集类著录《壮悔堂文集》  相似文献   

17.
俞颂华名垚,笔名澹庐,江苏太仓人,1893年3月9日(清光绪十九年农历正月廿一日)生于上海。今年是他诞生九十周年。俞颂华在上海澄衷中学和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毕业后,于1915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毕业于东京法政大学,得学士学位。在日本时,就开始研读马克思等的著作。1916年年底,曾回国至北京,与钱梅先结婚,婚后又去日本。他在中学时代,就喜爱阅读报刊杂志,关心时事,立志成为于国于民有利的新闻工作者。从日本回国后,于1919年4月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编,这是他从事新闻工作的开始。同年9月,《时事新报》发行《解放与改造》杂志,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香港凤凰卫视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整理编纂的大型档案文献汇编《清代皇家陈设秘档》,自2014年开始由文物出版社分批出版。这里就清代内务府陈设档的有关问题作简要披陈和探讨。一内务府陈设档的历史概况内务府是清代总管皇家宫廷事务的专门机构。内务府堂是内务府各机构的总汇之所。内务府下属各机构经办之事,均要定期呈送或呈请内务府堂核办。由此内务府堂形成了大量档案,其中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为管理皇帝、后妃与宫中其他皇室成员等人的饮食以及典礼筵宴等事务,在内务府下设立了专门的机构.顺治初年称为茶房、膳房,乾隆十三年(1748年)合并为御膳房,其长官为管理事务大臣,由皇帝于王、大臣内特简.  相似文献   

20.
每当看到山区孩子因家庭困难而无钱上学的报道,每当看到失学孩子那一双求学的眼神,我的心在颤抖、在哭泣,在为无力帮助他们而懊悔。 当读到高宝燕和王光辉拍摄的《失学孩子的家长座上被告席》这组摄影报道,心情沉重又欣慰。 沉重在一个中学辍学学生达128名,欣慰的是谷城县赵湾中学在对辍学学生及学生家长多次劝学无效后,出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