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文化移情能力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质量、效果和进程。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应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对文化意识的渗透,进而建立起学生跨文化的意识并培养学生跨文化的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是共同构成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的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策略,使学生正确理解文化现象中的非语言交际的行为和手段,以实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3.
“文化定势”是影响跨文化交际效果及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文化定势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提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从态度、知识和技能三方面正确合理地利用和克服文化定势,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文化的学习才是最高目标,因此,大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就变得格外重要。首先,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及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三点,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需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加入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实现课堂文化导入。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与跨文化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郝广伟  时秀华 《今日科苑》2007,(22):283-283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语用学理论和文化迁移理论入手,分析了导致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原因,以期引起对文化教学的重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实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语言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伟 《科教文汇》2010,(23):177-177
文化交际是语言学习的目的,英语学习的目的即为同英语的使用者实现信息交流。本文想通过介绍跨文化交际内容的相关知识,阐述提高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并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在课堂中引入跨文化交际内容。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过度强调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语言技能,忽略了对英语文化的学习,这就导致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交际中无法融入异域文化,带来误解和障碍,教育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浅谈大学英语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翠华 《科教文汇》2014,(11):80-81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培养跨文化意识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可以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本文根据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结合大学英语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总结了在大学英语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适应民族院校民族多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需要。而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不同课堂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目的语文化知识为目标,和以目的语为母语的群体范围交际行为为标准的单向文化教学的局限。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引导学生使用语言进行旨在培养语言使用能力的交际能力训练,建立相应的语境,在语境中传授文化知识、分析文化差异,让学生正确地把握语言的真正涵义,在交际时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为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入世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赏析英文电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西方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英文电影,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马雅楠 《科技风》2011,(14):232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要采用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培养文化交际能力、利用情景创造交际氛围、通过加强课外学习增加知识积累等有效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2.
叶会云 《科教文汇》2011,(22):121-122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我们总是遇到很多沟通上的障碍,而这些障碍多数情况下是文化意识的欠缺所造成的,因为我们会不自觉地借助于母语的交际规则、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来表达思想。为了减少沟通上的障碍,为了使英语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的关系,把跨文化交际的背景知识与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3.
吕林 《科教文汇》2008,(28):146-146
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因此英语教师要重视文化导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陈炎芳 《今日科苑》2008,(12):31-32
本文只从高职高专(笔者所在的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去论述培养文化意识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问题。教学实践表明,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进展,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和频繁,随之不同文化的冲突也不可避免地日益凸显。如何消除由文化引起的交流障碍,是跨文化交际主要涉及的一个问题。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剖析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16.
受不同文化、价值观等影响,英汉语言的礼貌用语略有不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本文从问候、谦虚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分析了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以期望学习英语学生能够注重语言的文化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交际技巧。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榴 《科教文汇》2009,(9):243-243,245
称谓语属于民俗语言的范畴,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亿的一面镜子。不同文化由于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称谓语的不同。通过了解汉英称谓语的差异进而分析汉英两个民族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根源,并把这种文化因素运用于跨文化交流和英语学习中,能更好地促进两国文化的传播、跨文化交流和英语学习者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称谓语属于民俗语言的范畴,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不同文化由于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称谓语的不同。通过了解汉英称谓语的差异进而分析汉英两个民族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根源,并把这种文化因素运用于跨文化交流和英语学习中,能更好地促进两国文化的传播、跨文化交流和英语学习者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也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的交流和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英语的学习的。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跨语言文化交际能力。在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院校来说,民族地区的院校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这也导致了民族院校英语教学存在差异。对于民族院校的学生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更为困难。由于在民族地区的学生不仅存在国外文化与国内文化的差异,也存在一定的民族文化差异。这也加大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难度,以下对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陈钢 《内江科技》2009,30(8):12-12,11
词汇是外语学习中重要的环节。中英文词汇具有丰富而复杂的文化内涵,准确理解和掌握它们的用法,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中英文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探讨了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