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情"的字义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情”字,最先是指谓事物的真情实况,与“伪”相对。尽管上古先哲普遍重视情感研究,但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形成总括各种情绪形式的“情”的概念,直到庄子时代始有改观,后经荀子才有明确定义;但荀子当时实质上混淆了人的性与情。  相似文献   

2.
王戎性格复杂,据《世说新语》、《晋书》等文献,王戎有“才”有“情”,但也有与“才”、“情”相悖的“伪”.之所以有“伪”,这是由时代潮流、自身变化和人性的弱点所决定的.王戎“才”、“情”、“伪”看似矛盾,也恰恰因为这种矛盾冲突而显得真实.  相似文献   

3.
“错误”是生活所忌、人皆避之的东西。但有趣的是,“错”与“误”用在文章中,却往往是出新现奇的法宝,是引人入胜的趣点,是一波三折的核心。一、以“错”写情,情更浓记叙文大多注重写情,以“错”相衬,情会更浓。下面是《飘香的生命》中的一段话:我想起了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上自习后11点才回家,而那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里过了一夜,才知…  相似文献   

4.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这是冰心为光华学校的题词。爱是教育的基础,情是心灵的钥匙。有爱才有情,有情滋生爱!爱和情只有真正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它的预期效果。开展班集体建设,我认为应从“爱”开始,从“情”入手。  相似文献   

5.
在人与人交往中,如果对方某件事做得很好,或某个方面很突出,很多人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你真有才!”“太有才了!”这当然能表现出赞叹者内心的景仰之情,但如果不分场合、不分事情、不分人物的都这样称赞,那就显得干篇一律,没有新意了。  相似文献   

6.
汉语的“情”字,最先是指谓事物的真情实况,与“伪”相对。尽管上古先哲普遍重视情感研究,却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形成总括各种情绪形式的“情”的概念。直到庄子时代始有改观,后经荀子才有明确定义;但荀子当时实质上混淆了人的性与情。  相似文献   

7.
浅析班主任工作的“情”与“理”廖锦兴学校班主任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情”“理”结合,“情”“理”相济,这样才能相互促进,情通理达,提高思想教育。作的功效,体现出学校德育的功能。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做...  相似文献   

8.
诗歌创作决定的因素是“才”还是“学” ,古往今来有许多不同的争论。其实“学”与“才”是不同侧面互为作用的一个合体。首先是“才”的“大小”“奇”“犭益”离不开学。人在学与力索的过程中劳逸深浅不同 ,体现心智的灵明程度也不同。人在与外物沟通时有“耳听”、“心听”、“神听”的不同层次。所以体现在诗的境界上也有或“执情强物” ,或“超越其形” ,或“神凝形废”的不同境界。另者 ,“才”对艺术成败又起决定作用。诗人只有在怦然所动 ,灵性将至的情况下 ,才可生情 ,情可生文。总之 ,诗产生于性灵 ,博学又要以培养触激性灵。更重要的是诗以识为主 ,“非识则才学俱误”。  相似文献   

9.
朱熹注《中庸》时,追求义理上的贯通,发明“中和新说”,明确指出“中和”乃兼言性情,“喜、怒、哀、乐,情也。其未发,则性也,无所偏倚,故谓之中。发皆中节,情之正也,无所乖戾,故谓之和”。朱子在贯释孟子“四端”、“四德”说时,也依循伊川的思路,作出了性情论的理解。朱熹的性情论说解,是针对佛禅的“反情”、“恶情”说,李翱等人的“灭情”说而提出的重情的主张;而其“心统性情”论中的“心”,则为一种“有限心”,须“持敬”、“格物致知”,才可达于“理”,这也同佛禅之“心”及受佛禅影响之“心即理”说划清了界线。  相似文献   

10.
情志之情     
情志之情诗歌的情志关系,一直是中国古代诗论中争论不休的问题。《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情:“情:人之阴气,有欲者。”并引用董仲舒的话说:“情者,人之欲也,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礼记·礼运》中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不学而能。...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智慧”问题,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情感”问题。在情智交融、和谐共生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健全的人。科学“情智课堂”“入境—感知—探究—拓展”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逐步形成敢于质疑、追求创新、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翻开己卯本第三十一回,有一段脂评:“金玉姻缘已定,又写一金麒麟。是间色法也。何颦儿为其所惑?放颦儿谓情情”。这“情情”二字,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情”字,才是名词,指有情的人或物。大意是说,黛玉对有情的人(或物)才施之以“情”。纵观《红楼梦》全书,只有贾宝玉才是林黛玉“施以情爱”的唯一的“有情的人”。一句脂评,划定了林黛玉形象的性格,她就是为了贾宝玉的爱情而生活着,“没有恋爱生活,便没有林黛玉的存在。”①关于林黛玉形象的性格和爱情悲剧,述者颇多,本文仅对林黛玉形象的爱情心理作简单的分析,不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各种有关教育的话题中,发现了一个叫得最响、使用频率最高的字,这就是人。如“关心教师人生”,“营造学校人文环境”,“尊重、爱护、发展一切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等等。什么叫人?我下不了定义。总觉得人就是人,人不是物,人也不是野兽。人是七情六欲的集合体。单就人的情感而言,就多种多样。比如,人有亲情,人有人情,人有山水之情,人有草木之情,人有衣食之情,人有爱情,人有民族之情,人有社稷之情,人还有另类之情。人,应当有人性;人,应当有人权。人…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情能动人,唯情能感人,情在文学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在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感情真挚。唯有真情,才是作文最重的砝码,才能拨动那难以触动的心灵之弦。  相似文献   

15.
从文章的内蕴来说,一篇作文成功的奥秘无外乎“情”、“理”二字。“情”和“理”是文章的两大内核。在写作过程中,只有释放出这两大内核的能量,文章的内蕴才会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老邻居     
退休前,每天早出晚归忙于工作,左邻右舍叫哈都弄不清楚。“告老还乡”后,才发现长久以来,自己竟遗失了一段同样温馨暖人的情结——邻居情。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口语表达是一个教师人格、气质、个性和学识、才华、情趣的展示。冰心认为:“只有才、情、趣兼备者才有资格成为理想的朋友。”作为学生良师益友的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口语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趣”。在教学中无论是叙述、描写、抒情的语言,还是议论、说明的语言,均要做到意美感其心、声美悦其耳、形美娱其目。  相似文献   

18.
我常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某些国际会议场面,不同国家的人戴着耳机听着会议的发言,本以为是电脑完成的同步翻译,后来才知道,其实在耳机另一端,有一群翻译高手在进行“异口同声”的口译。他们所做的,就是“传说”中的同声传译,于是那仰慕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相似文献   

19.
《长城》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人教版“教参”上这样解释句中的“才”字: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2002年版“教参”仅把这句话中的“赞叹”改为“赞美”,两个词的语义近似。  相似文献   

20.
爱情故事是《一千零一夜》与《十日谈》共同的亮点,由于文化背景和创作意图不同,二者呈现不同特征:阿拉伯民族情重爱浓的文化传统和伊斯兰教教义的束缚使《一千零一夜》的爱情故事重“情”不重“性”,而卜伽丘反禁欲主义、促进人性解放的决心则让《十日谈》的爱情故事重“性”不重“情”。二者恰当结合于婚姻之内,这才是现代人的爱情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