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热现象”一章中,除了学习温度计的知识外,更多的是学习物态变化的有关知识,而且这些规律性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概括出来的.因此.在物理课上仔细观察现象,积极思考是十分正要的.下面谈谈有关实验的观察、概括与理解.一、海波与松香熔化和凝固实验1.海波熔化与凝固实验(1)海波熔化前:注意观察海波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可知海波在熔化前吸热温度升高).(2)海波熔化时:当海波温度上升到48C左右开始熔化.虽然一直继续加热,观察到固态海波越来越少,液态海波越来越多,但通过温度计示数看到海波在完全熔化完前温…  相似文献   

2.
王友贵 《物理教师》2001,22(8):28-29
本教具是根据初中物理中海波熔化实验不易成功的难题而立意设计制作的.传统的熔化仪器及方法,不能保证海波熔化过程所测温度恒定,其关键所在是包围在温度计液泡周围的熔液稍微吸热就要升温所致.本教具以固液分离方法,也正抓住这一关键。及时将熔化出液体与待熔固体分离,并离开温度计液泡,使这一实验难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一册p.40[实验与思考]关于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的熔化实验,其目的是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揭示晶体的熔化规律.该实验是必做的演示实验.但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在演示该实验时,常常以失败告终,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多次实验后,发现海波的熔化实验还是可以做成功的. 海波的熔化规律是:熔点为48℃;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海波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而实际操作时观察到海波往往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  相似文献   

4.
现行物理教材“熔化和凝固”一节的演示实验设计存在以下不足:一、实验现象不明显教材中考虑到萘有毒,对身体有害,改用海波代替萘来做晶体熔化实验,用以说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并且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但是用海波做晶体熔化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因为海波温度升到40℃时就开始变潮湿,温度继续升高,海波由粉末状变为粘稠状,此时温度计示数会在某一点停止2-3分钟(很多参考书都说明海波的熔点不是一个确定值,而是一个范围;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备海波(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我想自己先做一遍以期做到心中有数.我用水浴法加热,并注意控制海波与水之间温差始终保持在1℃~2℃.在海波全部熔化后,我得到了相应的实验数据.正当我沉浸在实验中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我不得不熄灭酒精灯匆匆离开了实验室.下午,当我再次来到实验室时发现海波竟然还是液态的.我看了看温度计,其示数为23℃.  相似文献   

6.
熔化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教材一般都采用海波作为晶体的代表进行实验。多年来,笔者发现采用海波存在如下不足:第一,利用酒精灯和试管进行实验时,海波从加热开始到完全熔化需要15min左右的时间,对于45min的课堂而言耗时过多;第二,必须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或者使温度计上下移动,否则会由于受热不均而使数据存在很大的出入;第三,海波对初中学生而言属于陌生事物,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会转移为提问:海波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等。  相似文献   

7.
热学实验探究题重点考查晶体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等实验,侧重考查温度计等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归纳实验结论、用图象描述规律等. 一、固体熔化实验 例1(2014年东营市中考题)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 min开始熔化,第8 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相似文献   

8.
“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特征”分组实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试管内靠近外壁的海波过早熔化,学生在此时看到试管内海波温度仍在上升;第二,试管内中间部分海波熔化时,观测到温度不变过程时间较短,数据较少。根据反复实验数据对比,我们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仪器的改革解决海波熔化时受热不均匀和熔化时间太短的二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中,晶体熔化实验因实验时间长、效果差、不稳定,历来都是教学中的畏难实验。现在人教版新教材选用海波做实验,无毒无味、安全环保,但实验效果不理想,很难成功。如不能观察到海波的熔化过程并准确测量海波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将对学生认识晶体的熔化特点产生障碍。经过认真研究和一系列的实验探索,笔者认为如何使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尽快传热是突破实验的关键,最终使用金属辅热水浴法彻底解决了这一物理实验难题。  相似文献   

11.
冰的熔化实验不易成功。问题:冰块的制取;温度计的读数。解决方法: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方法的更新;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蔡启仙 《物理教师》2007,28(10):31-32
在浙教版《科学》教材7年级上册的第4章第1节“熔化和凝固”中,编者试图通过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让学生发现晶体熔化时,继续吸收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规律.为了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总结出晶体熔化的规律,教材中的实验采用“水浴”加热,如图1所示.采用水浴加热海波,其目的是为了使海波受热均匀.但是用该实验装置测定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时,却难以观察到熔化过程中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的规律.下面我从实验的异常现象入手,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两点改进措施,供同行们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40页关于观察物质的熔化现象演示实验中 ,用海波、松香的熔化 ,分别观察晶体、非晶体的状态变化过程 ,说明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熔点。课本的实验中是用海波来观察其熔化过程的 ,虽然实验不太难做 ,因为海波的熔点低(4 8℃ ) ,但只能观察它的熔化过程 ,而很难观察它的凝固现象。况且 ,实验操作较麻烦 ,实验不容易做 ,若要观察物质的凝固过程在一节课中很难完成。课本没有做物质的凝固过程实验 ,是因海波很难凝固 ,而若用萘来做 ,萘的熔点和凝固点又较高 (80 .5℃ ) ,实验时间过长。我改用下面的…  相似文献   

14.
用图像来描述物理现象,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熔化与凝固》的实验教学中,描绘图像是必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学会了描点连线的方法来描绘图像。这里我们谈的是用Excel来描绘海波熔化图像的一种方法。以下就以"海波熔化"实验为例,介绍这种描绘方法。1测量并录入数据在研究海波《熔化与凝固》实验中,观察海波的状态变化,每隔1min记录1次温度,并录入到Excel中,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5.
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是38.5℃,用它来测一位病人的体温,这位病人的体温将会是(摇摇) A.38℃摇摇B.37.5℃摇摇C. 38.2℃摇摇D.39℃2郾体温计的精确度比常用温度计高,是因为(摇摇) A. 玻璃管内径细B.玻璃管内径粗C. 体温计短些D.玻璃泡容积小3郾用温度计测一杯水的温度,如何读取示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摇摇) A. 温度计放入水中后立即读数摇摇B.温度计放入水中后等一段时间,然后把温度计取出来读数C. 温度计插入时间越长,读数越准摇摇D.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水中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数4.海波…  相似文献   

16.
常用湿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利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首先要看清楚所使用的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值,对被测物体的温度进行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不得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一定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在研究硫代硫酸钠的熔化和凝固实验中,湿度计的玻璃泡必须插在硫代硫酸钠之中,不能跟试管底或试管壁接触,或放在硫代硫酸钠的上表面上.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温度计代替搅动器进行搅拌.常用通度计不能拿离被测物体进行读数,否则温度计的示数将会发生变化.读数的…  相似文献   

17.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熔化与凝固”一节中将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实验安排为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分析由实验结果得到的图4-8、图4-9的熔化与凝固图象,得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我体会到:1.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低,学生看不清,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调动。原因是实验室所用温度计的液柱、刻度很细,只有坐在第一排的少数学生可以看到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装海 波的试管很细,海波是否熔化难以看清,实验的时间长,大部分学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注意力很难集中。2.演示效果不明显,数据测量随机性较大,易造成演示失败。原因是海波的熔点较低,用水浴法加热时,烧杯中水的初始温度难以掌握。初始温度低,演示加热时间就长;初始温度高,演示加热时间就短,熔化现象不清晰,易造成演示实验失败。3.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关系倒置,演示实验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1课时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学生没有绘制熔化图象的时间。特别是演示实验失败后,所绘图象的直观作用难以发挥,易造成知识结构上的夹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科书》第一册第四章有一个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即“观察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我观察到的结果与其他的同行们没有什么两样,都是看到颗粒状的白色固态海波在被烧杯中的水加热之后,逐渐升温,当温度升高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变成无色透明的液态海波;当停止加热之后,海波的温度逐渐下降,并且降到48℃时,液态海波开始在试管壁上部开始凝固,直到全部变成固体。今年10月某一天上该节课时,我准备拿实验器材到另一班上课却发现,昨天被我加热熔化了的海波依然呈液体状一点都没有凝固,我仔细检查了一…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在讲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时,设计的实验是观察海波(或冰)的熔化。笔者曾多次按课本的要求做这个实验,但很难观察到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现象,而且这个实验设计的是  相似文献   

20.
“探究海波熔化过程特征”分组实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第一,试管内靠近外壁的海波过早熔化,学生在此时看到试管内海波温度仍在上升;第二,试管内中间部分海波熔化时。观测到温度不变过程时间较短,数据较少。根据反复实验数据时比,我们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