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玛蒂尔德是莫泊桑《项链》中的女主人公,传统定论认为,玛蒂尔德是“小资产阶级妇女庸俗鄙陋”的典型形象,“十年的艰辛”是对其虚荣心的惩罚,对其所追求的享乐思想,作者给予了“辛辣讽刺”。笔者联系现实,认为玛蒂尔德的形象,至少有以下六方面的魅力值得欣赏。  相似文献   

2.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为中国读者所熟知,历来公认的观点认为: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小说的主题是尖锐地讽刺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刘轩 《科学与生活》2009,(3):106-109
为什么"似人非人"的形象最让人恐惧?德国医生恩斯特·延施在1906年发表论文《恐怖心理学》中认为,这是因为人们不确定"它们"究竟是不是活的;而弗洛伊德则认为这是人们无意识层面对死亡及与其相关的尸体。  相似文献   

4.
杜甫对儿女的呵护疼爱,在其诗里表现得很是充分.诗如其人,透过儿女诗,杜甫向我们展现了他人性中的慈父形象,使其"诗圣"形象更加可亲可敬.  相似文献   

5.
解读学者们对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探讨,认为"免费服务"作为国家政策,让呈现"爱"的公共图书馆精神变为一种"爱"的实践有了形象内涵,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的图书馆使命的实践,更是对公民图书馆权利意识的感召。在"免费服务"实践中,彰显公共图书馆精神,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建立对图书馆员工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吴倩 《百科知识》2021,(15):24-25
山若内子被认为是美国戏剧文坛中亚裔美籍女性书写的先驱.她的作品以日裔女性人物为中心,描述了她们随夫赴美后苦不堪言的生活及孤苦的精神世界.在她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诸如《灵魂要起舞》《12-1-A》《音乐课》《母亲教给我的歌》等优秀的戏剧作品.在《灵魂要起舞》中,山若内子记录了这些日裔女性身处异国他乡,在男性中心主义权威社会中的生存境况.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在其《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中,认为男性声音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所以在他们的写作中,女性的形象被固化为"天使"或"妖妇"."天使"将女性推崇为"温柔、美丽、顺从、贞洁、无私、无知的天使形象";反之"妖妇"则是将女性贬化为"淫荡、风骚、凶狠、多嘴、丑陋、自私的妖妇形象".事实上,这两种形象都体现出男性中心主义对女性的歪曲解读和贬抑.此外,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到了"一个女人如果想要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子".这里的"钱"和"房子"都是对经济独立的隐喻,女性只有在经济上实现独立并且摆脱对男性的依附,才能获得从事写作的独立空间.剧中,花和惠美子象征着生活在父权制权威下的"天使"和"妖妇",但她们都无法实现经济独立,这也成为她们摆脱男性中心主义控制的首要障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DAST测试调查了重庆市883名中小学生的科学家形象,以调查中小学生心目中科学家的内在和外在形象、学生科学家形象的来源、"我们周围的科学家"和学生最崇拜的科学家.结果发现,不少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家刻板印象.多数学生认为科学家是男性,年龄在50岁左右.小学生的科学家刻板印象高于中学生.教师、教材、大众媒体等应进一步削弱科学家的刻板印象,还原科学家的人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2012年上半年,"孝工资"以一个新名词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中并成为焦点。对此,各界人士见仁见智。有人认为企业此做法动机不纯,有笼络人心、合理避税之嫌等;而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激励员工的方式,是可以打造企业以人为本的美好形象方式之一,因为它传承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无论网络评价如何,"孝工资"的概念界定以及理论研究目前还是一片空白。对实施"孝工资"的利弊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企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传统上大家对西藏的认知一般为"神秘""圣洁""遥远"等。文章从旅游者的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探究了国内旅游者对西藏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分析其感知的影响因素,得出网络构建了"大美西藏"的整体旅游形象,但其具有两面性与综合性特点,与传统认知有一定偏颇,并对其网络视角下的形象传播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僵尸娃”     
谈到"吸血",大家不免会联想到欧洲中世纪残忍嗜血的"吸血鬼"形象,虽然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吸血鬼",但在重庆开县,却有一个男孩被人们认为是"僵尸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业份额占到世界的22%,其产品海外形象却是"质次价优"的代名词。中国提出要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和供给侧改革,重点在于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德国制造"海外形象重塑问题的研究,对标"中德制造"海外形象重塑的背景、现实差距和驱动因素,总结"德国制造"海外品牌形象重塑的经验,并对"中国制造"海外品牌形象重塑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邓卫明 《知识窗》2011,(3X):48-48
<正>"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图汇集着大量的地理信息,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对比鲜明等特点。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它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特殊功能。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土品牌吉利并购国际名车沃尔沃,引发了一场是"攀龙附凤"还是"惹火烧身"的争议;不同身份地位品牌之间的并购行为究竞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传统研究主要从企业绩效角度衡量企业在并购后的协同效应,关于并购对公司品牌影响的研究文献尚不多见.本研究从消费者视角探讨了品牌并购对原品牌公司综合形象和公司能力联想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并购信息能够提升消费者对原品牌的公司能力联想但不一定能提高其公司综合形象;并购高形象(身份)的品牌比并购低形象(身份)的品牌更有利于提升原品牌的公司综合形象;多元化并购战略对母品牌公司能力联想的影响要小于强化并购.  相似文献   

14.
许映建 《今日科苑》2007,(24):252-253
长期以来,创造被赋予神秘莫测的形象,认为带领学生搞创造,就是搞"发明",实际上创造并非是学者专家的专利,就其内涵而言,创造是指具有新颖性,并有社会或个人发展价值的活动;就其内容而言,有三种不同的创造:"前所未有"、"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  相似文献   

15.
钱海英 《今日科苑》2007,(16):231-231
"西湖小说"是近几年来地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明代周清源的《西湖二集》是西湖小说中的代表作。本文以其中的女性形象为分析视角,将着重从空间场所和民俗风景两方面来探讨女性形象与地域性紧密联系的特点,试图通过对其女性形象的分析论述,来探寻其中隐约可感的地域文化特征,希为其他类似作品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考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冯佳 《大众科技》2016,(4):122-124
形象种子,指的是未来演出的形象化立意。它是生发整个舞台形象的"种子"。戏剧形象的种子可分为"角色形象"的种子和"演出形象"的种子两种。运用外部的表现形式加入真实情感体验是创作人物形象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佳 《百科知识》2021,(36):11-12
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在其文学当中塑造了大量的"硬汉"形象,这些人物在面对命运的阻挠和困境的纠缠时,都能表现出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不丧失勇气,永远表现出刚强的品质.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精神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向上的现实意义,具有珍贵的思想价值.对海明威作品中"硬汉"形象进行溯源,分析其作品中"硬汉"形象的发展以及现实意义,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硬汉"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承载者,同时也是建构者和作用者。本文讨论了电视对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建构和解构,本文认为电视一方面建构了中国传统女性形象,并运用身体文化政治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这种建构作用。另一方面,电视又解构了传统女性形象,并联系女权主义运动,考察和分析了女性形象的变迁。同时认为,解构本身就蕴含了一种新的建构,而这种建构有可能形成新的女性刻板形象。  相似文献   

19.
日本作家有岛武郎的代表作《一个女人》被认为是近代文学纪念碑式的名作。女主人公叶子的悲剧命运与几位男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粗犷阳刚却自私冷酷的情人仓地和宽容仁慈却虚伪自私的未婚夫木村一步步将她引到了万劫不复的凄惨境地之中。马丁·布伯说:"只有在生动的关联中,才能直接认识人所持有的本性。"本文尝试以其"我—你"、"我—它"关系理论分析《一个女人》中的两个主要的男性形象,以更好地把握叶子这一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20.
强大的科技服务能力是科技与经济有效对接的根本保障,汪洋书记曾将此形象地比喻为科技"托"。文章认为"托"的实质是高效率的科技服务体系,具体表现为科技中介与服务组织、科技服务商业模式、科技服务网络、科技服务人才队伍等四部分内容。据此,提出了广东进一步发展科技服务业的新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