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对陕西省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以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陕西省企业和政府研发投入最优比例的研究,发现陕西省政府研发投入占比较高,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增速很快,但企业所占比例偏低,陕西省企业还未成为真正的科技投入主体和科技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完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研发活动的主体,企业研发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民营企业的优势地位不断增强.然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仍没有真正确立,其原因在于中国企业研发活动的质量仍有待提升,企业研发投入中仍存在着许多关键的结构性问题,包括研发强度低、科学研究的比重低、高技术研发占比低等等.本文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私人部门是与公共部门相对应的个人、家庭、企业及各类民间组织的总称.目前私人部门已经成为中国研发投入的主体,例如2016年来自企业的研发经费占比达到了77.5%,然而中国农业研发长期依赖公共研究机构.近年来,科技资源分配不均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私人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私人农业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率更高,同时也能弥补公共部门的研发投入不足,因此,鼓励私人参与农业研发已成为解决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的进步推动湾区经济的发展.运用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法,从研发投入、创新主体、创新政策、产业结构和开放式创新5个方面,分析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创新主体数量上的优势,同时财税支持力度较大、对外开放度高,但存在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偏低、高素质人才欠缺、创新主体之间合作存在阻碍等问题.最后从研发支持力度、城市协同发展、创新主体合作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与研究机构都是科技创新主体,其研发活动各有特点.在分析2000-2010年浙江省高校与研究机构R&D投入差异的基础上,利用DEA方法评价其R&D活动的相对效率,结果发现:浙江省高校平均R&D效率略高于研发机构,但评价期内高校R&D效率有效年份少于研发机构;高校与研发机构的纯技术效率都明显高于规模效率,并且规模非有效的年份都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因此应增强R&D投入规模,合理组合配置R&D资源,以实现最优效率,提高浙江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是提高我国机械电子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机械电子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比如自动化水平不高、科技研发能力薄弱、企业研发投入较少、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以及对传统机械电子行业的改造力度不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在于促进机械电子行业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扶持中小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以及加强产业融合等,本文针对机械电子行业的科技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政府科技投入到底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们之间是互补还是替代?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以2006—2009年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215家高科技企业的496条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应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来消除政府资助的内生性问题,进而对政府科技资助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政府的科技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一定激励作用,但就中长期而言,这种激励作用十分有限.该研究对科学地评价政府科技补贴的效果、反思政府科技投入机制、优化科技政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柴玮  申万  毛亚林 《科研管理》2015,36(10):28-34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我国企业研发项目数、投入的人力和经费均大幅攀升,显示出我国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活动中,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升级和发展。本文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六家资源型企业科技创新绩效进行评价,以研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和下设研究机构数量作为科技投入指标,以SCI论文数、授权发明专利数、申请专利数以及所获国家级科技成果获奖数作为科技产出指标,分别计算基于投入和产出的技术效率,并通过投影分析,为企业改进绩效、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研发效率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时也应该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的主体地位体现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科研组织的主体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以上海为例,对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4个方面发挥的主体作用进行研究,通过对标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内外创新活力强的地区,找出上海企业在4个方面存在的差距,并提出增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程华  赵祥 《科研管理》2008,29(2):37-43
政府科技资助的绩效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建立影响企业R&D投入的实证模型,采用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数据,测度了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进一步,分别从企业规模、研发强度、资助强度等不同视角研究政府科技资助的激励效应,探索政府科技资助的激励机理,研究发现: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滞后一年的R&D投入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越大,政府科技资助激励效果越好;政府科技资助强度越大,激励效果越好;企业研发强度影响政府科技资助激励企业R&D投入。  相似文献   

11.
利用我国2005-2007年30万家工业企业数据,对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我国仅10%左右的企业有研发活动,在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中49.25%的企业研发活动不稳定;年销售收入大于3亿元的特大型企业,其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也只有0.52%;研发投入产业分布具有明显重型化工业结构特征、地区分布不均衡;政府引导企业研发投入的特征明显;大规模、寿命期长的企业从事研发活动的比例高、研发投入总量大,但研发投入强度反而更低;研发投入集中度较高,约1/4的研发投入集中在有研发投资活动的3%的企业里,研发投资还没有成为一般企业的自主行为.对企业研发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第一,企业规模、年龄等内部因素显著正向影响研发投入总量,但显著负向影响研发投资强度,企业规模与“研发投资/总资产”表示的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企业利润显著正向影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研发投资强度,但对国有企业影响不显著;第二,地区财政的科技支持、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显著提高了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但对国有企业的作用大大超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投入存在两难: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大、强度高,主要来源于财政和信贷支持,企业缺乏内生的激励与资金来源;私营企业创新投入有内生激励,但缺乏政府财政支持、尤其信贷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由于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企业作为国家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其创新水平提高对国家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因此,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微观企业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以企业规模为门槛变量,探讨了在不同企业规模区间内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确实存在着企业规模的门槛效应,在不同企业规模区间内,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有着不同作用及影响力度.具体来说,当企业规模较大或较小时,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应依据企业规模,合理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优化政府的资金支持与信息服务、加强企业创新理念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当代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猛烈冲击着社会、经济、军事、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等各个领域,影响着国家的盛衰和世界格局的演变.在全球变革的大势下,企业技术创新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包括:各国加强科技政策调整,企业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企业是社会研发经费的主要投入者;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研发重点转向高新技术;研发投入多的大企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欧洲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合作创新成为企业的主要创新模式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十二五"甘肃省科技投入机制及特点,测算了科技投入目标实现程度及差距,认为投入差距大、投入结构不合理、主体投入增速不平衡、社会风险投入机制不完善等是甘肃省科技投入的主要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小、创新人才短缺。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机制的四点建议,为"十二五"目标的实现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101个国家和地区18076个非金融企业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主要将中国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印度6个国家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与强度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得到:第一,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主导全球研发,中国顶级企业研发投资规模与之相比差距较大,经济增长缺乏引领全世界技术创新的核心企业的支撑,且依靠能源、原材料消耗和固定资产投资推动;第二,与发达国家企业研发投入的行业分布特征比较发现:中国能源行业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差距较小,反映了国家对绿色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视;中国信息科技行业企业的研发强度在本国所有行业的企业中较高,但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过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产业链的延伸;中国企业在医疗保健、消费者非必需消费品行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与发达国家差异较大,主要受人均收入水平决定的经济复杂度制约,这将影响中国产品品质与质量的升级;第三,与发达国家企业研发投入的年龄分布特征和规模分布特征比较发现,中国高龄企业、小型企业研发投资规模过低,新创企业、大型企业研发投资强度高。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利用在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从企业微观层面分析了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整体情况和分行业的研发投入特征。同时从分行业的角度分析企业规模、企业产权属性和行业集中度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通过研发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研发投入强度要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但是还远远低于全球研发活跃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企业规模和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中型规模企业的研发投入弹性要低于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从企业的产权属性来看,民营企业的产权属性对提升企业的研发投入弹性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从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结构来说,行业市场集中度对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任曙明  王梦娜 《科学学研究》2024,(5):977-990+1052
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冲击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分析了该试点政策影响科技企业研发投入的内在机理,并基于2009-2020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渐进DID模型评估了该试点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该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科技企业研发投入,且这一政策效应具有持续性。此外,政策的研发投入效应在不同生命周期、不同所有制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间存在差异。机制检验表明,该试点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效应、信贷支持效应和机构投资集聚效应对科技企业研发投入产生影响,其中信贷支持效应贡献度最高,机构投资集聚效应贡献度次之,财政补贴效应的贡献度最低。拓展分析发现,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科技企业的创新产出,并提高了科技企业的创新质量。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研发投入效应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前的R&D投入强度与世界各国相比处于何种水平?如果要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研发水平,应该是加大政府投入还是加大企业投入?中国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三类研发活动的发展是否平衡?造成中国基础研究强度偏低的主体是政府还是企业?中国政府和企业今后将如何调整研发投入格局和投入强度,才能改善研发活动不平衡的状况,并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研发能力与水平?这些是本文试图回答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创新理论建立了政府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之间的影响因素模型。利用1992-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政府给企业的科技投入、政府给科研院所的科技投入和政府给高校的科技投入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杠杆作用,但政府给高校的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不够突出。另一个重要发现是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也能促进中国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在2002年前后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企业研发投入产生了结构性变化,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杠杆作用上升为0.147,较之前的影响效应提升了一倍,超过了政府给科研院所的科技投入和政府给高校的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证实了知识产权保护是促进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0.
郑延冰 《科学学研究》2016,(7):1036-1043
本文利用2013年有关北京市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通过建立Ordered Probit模型和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了政府资助水平对企业研发投入及研发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资助水平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但对企业的研发效率无显著影响。此外,企业的研发实力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也有较大影响,而企业获取资助的成本、企业规模及企业的行业属性对企业的研发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