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了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中“教师的智慧”,我被文章中所引用的一个精彩事例而深深打动:一位教师上《角的度量》一课,课的开始,该教师在指导了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后,学生开始了实践活动。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用量角器去度量锐角、直角、钝角的方法,教师十分满意,一切都在预设的轨道中有序进行着。就在这时,一个学生喊道:“老师,我的量角器断了,还有一个钝角的度数没有度量,怎么办?”听课的老师嘀咕:借一个量角器给他不就行了。该教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趁机抛出了一个问题:“小鹏的量角器断成了两半,它还能量角吗?”“球”就这样抛给了学生。“那小半块量角器肯定不行了,因为它没有中心点。”一个学生说道。“那大半块上面有中心点,还有刻度,应该可以量。”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补充道。“可是小鹏要量的角是钝角,那大半块量角器也不管用呀。”一个学生质疑。“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老师话音刚完,听课老师就会意地笑了。接下来,教学的闪光点出现了。“先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在所量的钝角上画出一个直角,再利用那大半块量角器去量余下角的度数,用量得的度数加上90°,就是原来钝角的度数。”有个小组的学生说出了本组的方法。“可以把这个钝角分成两个锐角,用那大半量角器分别量出两个锐角的度数后再相加,就是所量钝角的度数。”另一个小组的学生谈出了不同的方法。“老师,还可以把这个钝角补成平角,量出补上的锐角的度数,再用180°减去补上锐角的度数就行了。”另一小组的学生迫不及待地进行了补充发言……  相似文献   

2.
在力的分解一课中,对力进行分解时,力的作用效果是一个重要的依据,但力的作用效果的确定,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常常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如果稍加改进给学生演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例如,三角支架问题,如图1所示,物体通过绳子使支架上O点受到向下的力F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力F对两根梁产生怎样的作用呢?可以对装置改装如图2所示,用一条橡皮筋代替斜梁,一细杆代替横梁,橡皮筋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系在细杆上。将杆的另一端垫一块较厚的图1图2OO橡皮筋细杆F海绵顶在木板上,移动海绵的位置,找一…  相似文献   

3.
一、制作材料: 方座支架一个、三合板一块、U形玻璃管1根,漏斗1个、带玻璃管的胶塞一个、灯钩2个、细铁丝、螺钉、螺母若干。 二、制作方法: (1)用铁架台作为简易风向风速指示器的底座,在底座上标出“东南西北”字,在立杆下端三分之一处套上塑料圈。(见图一)  相似文献   

4.
我的学生用三角形知识测量学校门外的河的宽度。给出了三个方案.从中同学们由于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而兴奋.下面是他们的测算报告. 目的:测量河宽. 器材:量角器、三角板、卷尺. 人数:8个同学. 方案1 如图1. (1)在河岸取一点E,作直角,用量角器作出其平分线; (2)在A、B、C、D处各站一  相似文献   

5.
陈桂莲  曹立文 《海南教育》2011,(10):37-38,4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②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1度角、几度角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③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基本方法,能灵活、正确地测量各种不同位置的角,同时使  相似文献   

6.
一、学数学就是做中学的过程。华老师在《角的度量》一课中创设了这样一连串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找角,然后在纸制量角器上画角,最后再用量角器量角。  相似文献   

7.
葛非常 《文教资料》2005,(26):94-95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往往需要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特别是航海员、旅行者和探险家,他们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是很重要的。而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是由经度和纬度来表示的,其经度值可以用时间(世界时)来确定,纬度值要用天文测量仪来测定。这里介绍两种测量纬度的简易方法。1.两种简易测量仪器1.1一把钢卷尺,一个小重锤和细线,两根长度不同木棒或竹竿。1.2一个教学用的大型木质半圆量角器,三颗大头针,一个小重锤和细线。将两颗大头针的圆头剪掉后分别订到量角器的底边的两头,使其在一条直线上,且留在部分高度相等;另一颗订在量角器的中心0位置,…  相似文献   

8.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水平仪来检测物体是否水平,常见的水平仪是水准泡式水平仪,如图1所示。它是靠玻璃管内壁水准泡内的气泡的移动(具有一定曲率半径)来判断物体是否水平,当水平仪发生倾斜时,则气泡向水平仪升高的一端移动,进而判断被测物体表面哪一端高,哪一端低。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这种水平仪有几个弊端:1.制  相似文献   

9.
对气泡式水平测定仪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功能不足提出了两种改进,一是对现在常用的玻璃气泡式水平测定仪的改进,二是利用变介质式电容传感器制成的智能式电容水平测定仪。这二种水平仪都能够既进行水平测定,又测量一定倾斜角度。  相似文献   

10.
《角的度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一节操作技能课。此前,学生已学会运用直尺测量长度的方法,然而,量角器的结构与直尺大相径庭:量角器呈半圆形,标有内外两圈刻度,有两个“0”起点。能否跳出测量长度的思维定势探究出度量角的方法?这是对学生已有认知的挑战,于是,让学生熟知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笔者尝试通过引导学生“解析量角器——在量角器学具上画角——领悟度量角的原理与方法”,在自主探究中领会习得度量角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1.
在机械维修专业中常用到水平仪,它是机床修理、调整、安装最常用的测量仪器之一,主要用于检测机床导轨直线度、工作台平面度等。下面我们来了解水平仪是怎样测量导轨直线度的。机床工作台的直线移动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床身导轨的直线度。但机床导轨一般比较长,往往难以用平尺、检验棒等作为基准测量导轨的直线度,这时可以用水平仪进行测量。其工作原理是:假设在被测导轨上有一条理想水平直线作为测量基准,再把被测导轨分成若干段,然后用水平仪分别测出各段相对于理想水平直线所倾斜的角度值,通过绘制坐标图来确定导轨与水平直线的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机械测量,是机制专业学生及工厂实际生产中常遇见的问题。如机械制图中的测绘和画展开图、冲压件反弹角的测量和钣金放样等。通常测量角度时以量角器作为测量工具,因其受形状、尺寸等因素的限制,在测量中显得不方便。本文介绍一种用刻度尺和圆规代替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方法。此方法操作简便,测量精度能满足工程要求,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静电学内容比较抽象,需向学生做一些直观演示,传统仪器价格昂贵,难以普及。我们可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易拉罐等)自制教具来向学生演示,从而使静电感应、静电作用、尖端放电等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下面就介绍几则,供大家参考。1静电单摆a.仪器装置如图1。b.制作过程及使用。①制作导电乒乓球。用石墨粉和胶水均匀混合,涂于乒乓球上,再在上面用502胶粘一细尼龙线。②制作底座。取一绝缘塑料板,在上面固定一绝缘支架(有机玻璃和其他塑料杆均可)和两个易拉罐(两罐底相对,相距8cm水平放置,罐身各扎一圈铜丝)。③组合…  相似文献   

14.
读过茅盾的《风景谈》,我联想到这样一道特别风景: 年轻的父亲身前,是一盏精致的小灯,深蓝色的底座,用透明玻璃和海蓝色玻璃相间贴合而成的灯柱,正六边形的白色棱台灯帽,点缀蓝花朵朵,玲珑、雅致。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声音》一课,重点、难点是研究“音调”的变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教材上是研究橡皮筋,通过研究橡皮筋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变化来观察音调的变化。以前上这课时都是用橡皮筋,但是橡皮筋产生的效果不是很好,用什么材料呢?  相似文献   

16.
"用量角器量角"一课,教材安排了一道通过观察图示判断量角方法是否正确的练习,编写此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量角方法的正误进行判断,进而掌握量角的方法。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量角不应拘泥于规范操作;二是"会动手测量"比"按规范测量"更重要;三是核心素养的培育要落实到教学细节中。  相似文献   

17.
跳跳跳     
动作说明:由两个小朋友拉直一条橡皮筋。奏前奏,小朋友手拉手跑跳步至皮筋的一端。第一遍歌词:双脚沿橡皮筋左、右两侧向前跳,直跳到橡皮筋的另一端(图一)。间奏:把橡皮筋两头系在一起撑开成三角形,扣  相似文献   

18.
1 仪器的制作如图1所示,它是由底座、屏、带支架的滑块、笔架等部分组成。①底座:用一块长木板做成有凹型轨道的底座;②屏:底座后侧竖一块白色的薄胶板作屏;③带支架的滑块:取一长方形木质滑块,使滑块的宽度刚好能在底座的轨道上顺利滑行。滑块上开四个圆槽,以便盛砝码,在滑块的一侧竖一狭木条作支架,把圆筒测力计(有秤钩的一端位置向上)固定在支架上,支架的上下两端各安装一个定滑轮;④笔架:在测力计的秤钩处装一个笔架,笔架上开一个孔比笔的直径稍大,在笔的末端开一细槽,用固定在笔架上的细橡筋卡住,这样,笔尖在细…  相似文献   

19.
何谓小说?“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隋书》卷34 《经籍志》).小说是怎样采辑、编缀而成的呢?三国郡丞如淳注《汉书·艺文志》说:古者“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小官)”,采缀“街谈巷说细碎之言”,“使称说之”.是“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汉志》);而小说则是稗官所采民间细言琐语而缀成的杂记野史,有别于正史,故谓之稗史——小说.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六年制小学自然课本第五册中"水的浮力"一课是用四个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认识"在水中浮着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前面三个实验学生会做、会说,效果也很好.最后一个实验是:用橡皮筋吊着土豆(见图1),量一量橡皮筋在空中和水中吊着土豆的长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由于学生用橡皮筋吊土豆时有的吊不稳,而在量橡皮筋的长度时有的也量不准,所以我作了如下两种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