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概念进行讨论,从年龄、身体活动方式的调节效应和身体活动动机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三个方面,回顾了身体活动与心理幸福感关系的相关研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研究被试和实验者效应的问题,并指出今后的研究应在中国文化下的心理幸福感测量和研究设计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2.
摘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域,对身体锻炼与积极情绪、幸福感、乐商、积极心理品质以及成功老龄化等积极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锻炼心理学未来研究趋势。结果表明,锻炼心理学在身体锻炼与积极情绪、主观幸福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身体锻炼与乐商、社会幸福感、积极心理品质等方面研究相对不足;研究对象过于集中,抽样科学性不高,研究范式缺乏严格的实验设计,研究结果普适性不高,因果关系结论匮乏。未来锻炼心理学应重视身体锻炼的积极心理效益、积极心理品质的运动处方以及身体锻炼积极心理功效的神经机制和心理机制等问题,并在研究中注重概念和测量工具的本土化以及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心理测量、实验等方法,以健美操和太极拳作为不同锻炼方式,对吉首大学部分大学生就不同锻炼方式对身体自尊的不同影响进行了15周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5周健美操锻炼和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但太极拳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效应不如健美操效果好,不同锻炼方式对湘西地区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产生不同的效益,均可促进身体自尊不同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锻炼心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国外学者的元分析、叙事性综述以及2000年之后的研究报告,对身体锻炼与焦虑、抑郁、应激反应、心境状态、自尊和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展示锻炼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身体锻炼与上述心理健康指标的理想变化有关,其发生作用的效果量整体上为小到中等,但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然而,要揭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以使身体锻炼真正成为传统心理健康疗法的替代或补充,仍任重而道远.还分别探讨了第三变量对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的影响,指出今后对该领域进行大量的"剂量反应"研究的必要性.还对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领域的发展提出了5点建议,即,研究身体锻炼对"积极的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行心理健康运动处方的研究;加强身体锻炼与自尊、自我观念及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对研究中额外变量进行控制;并且探索研究中的第三变量.  相似文献   

5.
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是锻炼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身体活动或身体锻炼伴随着各种情绪效应 ,且大量的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但是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文章从生物和心理两方面对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产生心理效应的机制作了阐述。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假说。  相似文献   

6.
身体锻炼与高中生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考察身体锻炼与高中生应付方式的关系,采用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福州市371名高中生身体锻炼与应付方式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 自觉参与课外锻炼的高中生比不自觉参与锻炼的高中生更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付方式;身体锻炼对高中生应付方式产生作用,需要中等以上的锻炼量.  相似文献   

7.
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身体活动与(或)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是锻炼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身体活动或身体锻炼伴随着各种情绪效应,且大量的研究报告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身体活动与(或)身体锻炼的范式是研究设计中制定锻炼计划的依据,也是临床开具运动处方的依据。当前的研究证据,不足以支持"身体活动或身体锻炼在改善情绪方面优于其他方式"的假设。  相似文献   

8.
60名被试在跑台上完成有无音乐欣赏各1次的30min中等强度定速(前期自行调速实验中每个被试表现出的适宜跑速)跑或走,并在实施前5min、期间30min和之后10min进行情绪状态(焦虑、抑郁、疲劳,愉悦、活力、流畅)自行测评;兼顾访谈核实结果,探究一次性身体锻炼与一次性身体锻炼辅以音乐欣赏的短期情绪效益差异.研究表明:与一次性身体锻炼相比,一次性身体锻炼辅以音乐欣赏不仅更能产生积极情绪效益,而且还能长时段弱化对消极情绪的诱发作用;辅以音乐欣赏既能强化又能弱化一次性身体锻炼的愉悦效益,能长时段强化一次性身体锻炼的流畅效益、弱化一次性身体锻炼对抑郁的诱发作用,还能弱化一次性身体锻炼的疲劳感受、延迟一次性身体锻炼的疲劳出现,以及在易于诱发疲劳的锻炼时段强化一次性身体锻炼对焦虑的消除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将为我们更好地监测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以及科学参与身体锻炼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高师女大学生身体锻炼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抑郁倾向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身体锻炼、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影响抑郁倾向的因素,是缓解突发应激事件的手段;身体锻炼对抑郁具有预防作用,并可以增进社会支持和改进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一次性身体锻炼对人格特质、流畅状态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文献法、心理测量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一次性身体锻炼对大专女生的流畅状态存在直接的正性效应。(2)一次性身体锻炼能够对主观幸福感及主观幸福感具体每个因素产生直接的正性效益。(3)一次性身体锻炼可通过作为中介变量的流畅状态,以及流畅状态的具体因素(除行动意识融合因素)对大专女生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的正性效应。(4)把人格特质作为调节变量,流畅状态作为中介变量在一次性身体锻炼影响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作有调节的中介变量检验,发现人格特质在假设模型中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念是现代心理学中一个新的构念,近年来,正念已成为众多应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基于此背景,本文介绍了正念的研究概况;分析了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的价值和依据;构建了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内容的理论框架。综合分析说明:特质正念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特质正念研究是锻炼心理学发展的内在需要;体育锻炼心理结构与正念心理结构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为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特质正念研究内容丰富,为解决锻炼心理学中多方面问题提出了新的切入点。因此,特质正念为锻炼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了深入揭示国际有氧运动研究的动态,以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收录国际有氧运动研究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III分析软件对1969-2015年国际有氧运动研究的3317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力图揭示国际有氧运动研究的热点与演化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有氧运动研究发展呈多项式函数增长趋势,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形成了以体育科学为主导的多学科交叉群,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有氧运动改善认知能力和心脏功能的效应、有氧运动训练与健康、运动风险、身体成份与身体负荷的演变等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来,有氧运动研究不断引入到增强人体健康上,在研究演进过程中心血管疾病、力量训练、运动强度、超重现象、人体的炎症问题、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随机对照实验和抗阻力训练逐渐演化为国际有氧运动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教练员素质结构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提高教练员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竞技体育科学化训练水平的主要途径 ,为了使我国竞技体育工作者对有关教练员素质结构研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运用文献资料法 ,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教练员素质结构问题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管理学等领域所进行的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以大学生足球选项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调控训练,观察其对学生在体育考核时心理状态的变化和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体育考核前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调控,可有效降低学生考核时的焦虑心情,使动作技术完成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增进体育考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视角对"健身气功·五禽戏"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3个月"健身气功·五禽戏"新功法锻炼后,中老年女性的血压、脉搏、WHR、握力、肺活量等生理指标都有显著性良好变化;同时,对心理状态及诸因素也有积极影响;新功法的难易程度、功效等方面也得到广大练功群众的认可;证明"健身气功·五禽戏"新功法编创合理,对提高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以双性化、未分化性别角色大学生为个案,考察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利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 CSRI-50),在954名有效被试中甄别出346名双性化、358名未分化被试,采用修订版主观锻炼体验量表、锻炼承诺分量表、锻炼坚持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大学生虽具中高程度的积极幸福感和锻炼承诺、低度的心理困扰和疲劳感,但其锻炼坚持性却不甚理想;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在性别角色类型上存在差异,其中,双性化者的积极幸福感、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显著高于未分化者,并且,疲劳感在观察上低于未分化者;而未分化者的心理困扰显著高于双性化者。②除疲劳感外,积极幸福感对锻炼坚持性正向影响、心理困扰对锻炼坚持性负向影响皆显著;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正向影响显著;在积极幸福感或心理困扰影响锻炼坚持性时,锻炼承诺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在积极幸福感或锻炼承诺影响锻炼坚持性时,以双性化、未分化为个案的性别角色类型具备调节效应。结论:转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丰富正性的锻炼体验,激发认知决策能力,可能是促进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一个有效策略。研究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理念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大众健身操--身心健康的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健身运动已经进入一个成熟而多样化的新阶段,人们参加健身运动是希望通过适度的,科学的锻炼,使疲劳的脑子和疲惫的身体同时得到康复,并达到预防和治疗某种疾病的目的。健身操运动不单纯是减肥和长肌肉的运动。而且是一种完善自我,轻松心境,健身体魄塑优美的体形,培养正确的姿态,预防疾病的延缓衰老的运动。  相似文献   

18.
田径运动科学进程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径运动科学经过生理学、解剖学、医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等学科人员多年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人体机能在运动中各种变化的基本规律,使田径运动科学成为人体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人体科学研究的各个学科都把田径运动作为研究人体运动规律的实验和应用场所。传统的田径学科曾经为这种研究作出过贡献,但随着人体运动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宽,应逐步调整田径学科的建制,才能适应于田径运动科学综合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