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斯·茨威格1881年生于维也纳,父亲是一个犹太人,开办一家纺织工厂,母亲是一个银行家的女儿。家庭的殷实富有使茨威格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起了他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获威格十七岁时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首诗歌,此后几年他相继在小说、戏剧以及传记领域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姚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纺织教育家和纺织材料专家。 1930年 5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 ,195 2年西北工学院纺织系毕业留校任教 ,1982年晋升为教授。他在陕西生活、工作了半个多世纪 ,成果卓著、贡献突出。他建立了纺织材料学科新体系 ,开拓了人体着装舒适性研究新领域 ,曾参加国家“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 ,他研究建立的“系列纺织测试技术和标准”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多项 ;1998年编写的教材《纺织材料学》获纺织总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有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对发达国家纺织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做法作了分析介绍,指出纺织产业曾在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先导性作用.虽然,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等因素而将纺织产业中的中低端部分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造成纺织产业的规模与比重持续下降,但由于持续的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品牌培育等举措而使发达国家在纺织产业的高端领域仍然保持强势.因此,对中国这样一个纺织大国来说,唯有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提高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本文对此作了解析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时尚的不断追求,对服装的造型艺术也发生了改变,在众多改变当中非纺织材料的不断应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盛行起来。这不仅仅是传统纺织材料的发展,他更让服装设计师的思维由此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非纺织材料在服装造型中做出贡献同时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在非纺织材料在服装造型艺术中的设计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亚麻纺织品是近年来备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服装原料,亚麻纺织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亚麻防治产品却面临着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产品的染整问题。受亚麻纺织品自身特点的影响,其染色非常困难,可染性很差,即使染上颜色,色泽也不鲜明,这给亚麻纺织产品在市场中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局限。如何解决亚麻纺织产品的染色技术问题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本文就从化学成分、化学反应性能以及化学微观结构这三个层面,来谈谈亚麻纺织产品染整技术的难点和原因所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纺织服装制品出口竞争力的SWO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在2005年全球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激增,进一步凸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优势,但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从内外环境两个层面、有利与不利两个角度,利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进行系统的分析,旨在指导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趋利避害,继续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云 《发明与创新》2005,(12):12-13
《韩非子》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人,非常擅长纺织麻鞋,他妻子也是织绸缎的能手,他们准备一起到越国做生意。有人劝告他说“:你不要去,不然会失败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人回答“:你善编鞋,而越人习惯于赤足走路;你妻子善织绸缎,那是用来做帽子的,可越人习惯于  相似文献   

8.
正贾旭东有一份丰富多彩的职业履历,大致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搞技术搞到工程师,做企业做到总经理,读书读到博士,教书教到教授!从本科、硕士到博士,从纺织工程、企业管理到行政管理,他在3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了3个完全不同的专业,使他有了横跨理工文科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从技术员、车间主任到总经理,这一近乎完美的企业管理者任职经历,将他塑造成了一位不可多得的集深厚理论与丰富实践  相似文献   

9.
以咸阳市组建新兴纺织工业园,整合相关资源的战略举措为突破口,对陕西关中地区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进行探索与研究,并提出促进集群发展的若干建议,契合陕西从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转变的重要节点,助推陕西纺织产业的再次腾飞。  相似文献   

10.
《学会》2019,(12)
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科技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驱动作用,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是驱动纺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该文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推进技术研发中心、成立生态纺织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方面,重点从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方面介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科技与纺织产业融合方面的工作实践,探索促进技术与经济高效融合的"学会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的科技史告诉我们:科技进步创新了生产工具,同时,生产工具的创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我国历来是棉纺织生产发达的国家,棉纺织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纺织机械化的今天,任家智潜心精梳技术应用研究,正推动着纺织业的发展。力主棉纺精梳技术革新全国棉纺精梳技术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虽然有那么多光环照耀着他,但都无法改变中原工学院任家智教授骨子里"谦和热情、极富亲和力"的为人为事风格。从纺织学院院长的职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纺织大国,在新时代发展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工艺、新机械设备不断涌现,为纺织工艺又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此背景下,我国民族纺织业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传统纺织业业逐步向现代化迈进,现如今,我国现代纺织技术已经初步形成。我们知道,我国中职院校是我国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了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质量、高水平的纺织技术人才,相继开设开设了纺织专业,并对纺织专业教学进行了强化,有效的提高了我国中职院校纺织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具体教学环节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深化纺织专业教学改革以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狙击手     
他或它是一个狙击手。 “哈哈,又完蛋一个。”他将眼睛从瞄准镜上移开,自言自语道。完蛋的是一个病原体,说准确点,是一个电脑病毒。他又看了一下眼镜上的一个微型液晶屏幕,在他瞄准开枪消灭那个病原体这段时间,屏幕上的数字正从215跳到了208。“他们也干得不赖,”他想。他们和他一样在消灭电脑病毒——在电脑内部。  相似文献   

14.
纺织——一个艺术与科技最美丽的结合体,不断的创新思想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创新,纺织也不能带我们无远弗届。亚当、夏娃自伊甸园走出后,就用一双手创造人类自己的世界,正因为人会想象创新,才能巧用上帝留在我们身边的各种材料。十几年间,陈廷教授一直致力于纺织流体加工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将流体力学和高分子材料等学科的理论应用到纺织流体加工领域。  相似文献   

15.
熊凯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6):28-29
剖析了武汉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从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加强纺织服装品牌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七个方面,对如何把武汉市纺织服装业从优势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纺织业不断发展,新的纺织材料逐渐产生,纺织技术也得以创新并得到广泛应用。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据着不可取的的重要位置,而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积极加强纺织新材料技术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是对纺织新材料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类纺纱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史前,但现代纺纱机的出现却距今还不到300年. 故事要从1764年的一天说起.英国兰开郡的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下班回家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第一反应是赶紧把纺纱机扶正,但是当他弯下腰时,却突然愣住了,原来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了.  相似文献   

18.
纺织特色高校是我国高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纺织特色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着纺织行业的发展。如何评价纺织特色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对纺织特色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内涵和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纺织特色高校科学研究水平评价体系,对各评价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量化计算方法。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对其从2006年至2009的年科学研究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总结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赶生 《金秋科苑》2011,(18):25-25
在北京市朝阳区中纺里小区,有一位颇有名气的刮痧医师,他虽然年逾古稀,但是每天骑着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走街串巷,为老百姓刮痧治病。十几年来,他为成千上万的患者减轻了病痛,送去了健康,同时也为自己的晚年增添了新的辉煌,他就是原纺织工业部退休干部邬家富。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06,(11):F0004-F0004
梅自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29年4月生,汉族,江苏常州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南通学院纺织工程系。1958年获莫斯科纺织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纺织工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50-60年代,他牵头与有关单位合作研制成功4种新型梳棉机,其中A186型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是国产梳棉机的主要机型,由于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减少了配台,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60-7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