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黎刚  冯会明 《教育与职业》2006,(32):171-172
研究性学习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其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色受到普遍关注,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中的必修课。大学历史课程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紧迫性和可能性,笔者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大学历史课程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所谓新课程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新课程的实施,在给教师带来极大促动与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的历史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活动进行重新的认识与换位思考。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有感触。本文谨对在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师要转变哪些教育观念、转换哪些角色,略谈拙见。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点到面即将在全国实施,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必将为中学历史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如何深化历史教学的素质教育,这是摆在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面前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重要任务。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学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谈谈点滴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杨扬 《文科爱好者》2004,(13):69-69
大家对课程改革早已不再陌生,课程改革正在对我们的日常教育和学习产生影响,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历史课程也不例外。与传统的历史课程相比,新的历史课程突出了历史教育公民性、人文性的特点,使新的历史教育更能体现其价值,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新的历史课程。  相似文献   

5.
谈历史课程标准较之历史教学大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的更新,我们对中学历史课程教育作用的认识在深化,也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中学历史教育观。在教育部组织编制的21世纪中学历史新课程中,这一思想得到重视和实施。中学历史新课程贯穿着新理念,有了新的框架结构、新的内容体系、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育功能,使新研制的历史课程标准与大家熟悉的历史教学大纲有了许多区别和发展。本文仅就研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及课程标准较之教学大纲的发展,谈谈个人的意见,就教于历史教学界的同仁。根据教育部的安排,2000年春,基础教育司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  相似文献   

6.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社会工程,而未成年人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教育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中学历史教学更应发挥其重要作用。本文从贯彻新的课程理念,全面落实历史课程目标;精心挖掘德育素材,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独到的教育功能;提高自身学识修养,勤写教学反思和日记三方面,就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廖天坤 《中学文科》2006,(12):27-28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对内容标准进行了重新调整,强调要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历史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我们的中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振荡,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的历史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活动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反思。值得关注的是,新的历史课程旨在统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功能已经“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9.
成绩 《双语学习》2007,(12M):134-134
新课程改革,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课程观、历史观产生了影响,突出了历史的多种教育功能和强化了历史学科的思维特征,对今后的教学实践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在有关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比较注重从一般教育理论出发,构建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以及相应的评价系统。这种研究范式强调了教学的标准化,但往往忽略了学习主体对课程的认知对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影响。根据新的认知主义教学观,学习主体对所学课程的评价认知是其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要把学生对历史课的认知和评价作为重要的研究参量。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高中学生对于历史教学各个环节的认知评价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了解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动机,对学习历史课程的意义和功能的认识,以及对历史课的期望等等;  相似文献   

11.
历史乃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的历史。不是历史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历史。历史也需要我们去延续,延续历史的根本意义还是在于当下和未来。我们应该改变物化的历史观,拉近历史与当下生命的联系。历史教育必须超越知识的教育,而成为提升个人主体性,提升生命中的历史意识与历史情怀的教育。正是生命化的历史与历史教育,使我们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侯外庐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失误后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它把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提出文明发展的多线论,打破生硬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面,真正走进中国历史资料库,着力揭示中国历史的具体特征,在史学理论和方法论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14.
世界教坛中出现的历史教科书公然违背历史的现象,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美国一些宗教团体为了维护其宗教利益,日本右翼势力为了掩盖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的罪行,任意修改、篡改历史教科书,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破坏了民族和国家的形象。因此,我们要坚决抵制有意识地篡改历史的反科学做法,还历史以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区域社会史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论著,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界从地方史到区域史研究的学术研究历程,这种转向体现了国内学者追求本土理论和方法的学术研究,成就了不少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范式.但争议也不少,主要集中在区域是如何划定的,争议的背后在于如何看待自己研究的“区域”.这些区域史的基本问题,对于做区域社会史研究来说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史学、史才、史识,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提出的治史三长,是作为一名史学家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的要素。把它移到当今的历史教学中非常契合,符合素质教育对课堂改革的要求,也可以解决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与怀旧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流行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一是重述的历史,以二月河、唐明浩和以《还珠格格》等为代表的戏说历史;二是以上海怀旧类小说,使小资情调渐成时代风尚;三是知青怀旧类小说,使曾经被叙述为苦难的历史成为审美对象。历史小说的流行,是90年代多元文化语境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文化显现。  相似文献   

19.
History     
Rachel Theilheimer teache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t Borough of Manhattan Community College in New York City. Rachel Lebwohl is a fourth-grader at Irvington School in Portland, Oregon. Rebekah Lebwohl is in third grade at the Portland Jewish Academy. Sean Masterson is a third-grader at the Chapel Street School in Stratford, Connecticut.  相似文献   

20.
《关于"问题与主义"之公案的历史还原》一文认为,"问题与主义"之争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内部对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和现代中国历史命运的理性讨论;胡适与李大钊共同开创了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史.这些认识摒弃了阶级分析方法,离开了历史的大背景,无视这场论争的实际,因而是非科学的,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科学的历史研究,应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当前一些错误的思潮,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