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铁锤 《收藏界》2011,(3):54-57
图16的省油灯口径12.4厘米,足径4.2厘米,高4.3厘米。无柄,管状嘴,灰胎,盏面及上沿施白色化妆土和不均匀褐釉,具有唐代早期器物特征,应为唐代琉璃厂窑器物。图17的省油灯口径11.5厘米,圈足外径3.9厘米,圈足内经2.6厘米,高4.1厘米。无柄,短嘴,灰胎,上部施白色化妆土及不均匀酱釉,具有宋早期琉璃厂窑特征。  相似文献   

2.
马起来 《收藏》2008,(11):39-39
此越窑青釉荷叶口碗为唐代饮食用具,高5.1厘米,口径13.9厘米,底径5.7厘米。碗面像出水的荷叶,两边自然对卷,底为圈足,造型新颖。眙色灰白,质地坚硬细密。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闪黄,釉层透明,晶莹润泽,布满细裂纹,玲珑精巧,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3.
张朝晖 《收藏》2011,(2):30-31
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珍藏了一批有唐以来的出土瓷器珍品:唐瓜棱三足白釉盖罐(图1) 1985年5月岐山县凤鸣镇李家沟村唐墓出土,同出有塔式罐、乾元通宝等随葬品。通高6厘米,腹径6.5厘米。敛口,有盖,鼓腹,平底,下有三足。通体施白釉,釉不及底。从造型、胎釉等方面分析,应为唐邢窑系产品。唐褐釉执壶(图2) 1988年11月岐山县凤鸣镇陈家河村唐墓出土,同出有开元通宝等。此壶通高11.6厘米,口径4.8厘米。喇叭形口,圆唇,束颈,圆肩,平底,短直流,颈肩部有执手,深褐色釉,底部露胎。  相似文献   

4.
陈锐 《收藏界》2011,(9):45-49
湖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康熙青花人物故事瓷笔筒"(图1),高16.1厘米,口径18.3厘米,底径17.5厘米,敞口稍撇,中腰微束,底略外倾,造型优美。通体施白釉,器内光素无纹,内底有数处缩釉,器外壁绘青花人物故事图案,玉璧形外底边露胎,  相似文献   

5.
玳瑁釉盏和黑地白花莲纹瓶,南宋吉州窑烧造的生活用具,安徽省博物馆藏品。前者是1959年由上海博物馆调拨的,后者为1955年安徽巢县宋墓出土。两器皆完好无损,为宋代瓷器珍品。玳瑁釉盏,碗式饮食用具,口微敞,斜直腹,矮圈足,高5.5厘米,口径11.3厘米,足径3.6厘米。通体施黑釉,釉质晶莹,肥厚滋润,釉面呈玳瑁状的黄褐色斑块。近足  相似文献   

6.
梁姝丹  胡健  夏晨光 《收藏》2009,(5):73-73
阜新市博物馆度藏一件元青花鸳鸯卧莲纹玉壶春瓶,属于馆藏二级品,不失为存世不多的元青花瓷特色之作。 瓶残高26厘米、腹径14.5厘米、底径8.4厘米,口残,颈细长,圆腹,圈足稍外撇,足底宽厚。底施釉,刮削不甚工整。圈足边缘露胎,有粘砂。灰白胎,胎骨稍厚,结构紧密。釉汁光润透亮,呈鸭蛋青色。  相似文献   

7.
馆藏精品     
稀世珍宝宋代黑釉油滴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展品中,有一件宋代黑釉油滴碗,虽然色彩单调,但其满布的银色小圆点却非常引人注目。当人们的目光落在这件色彩最深的黑色器物之上,即有一种深沉、庄严之感。此碗征集于陕西渭南蒲城县城关镇,高8.5厘米,口径30.2厘米,底径10.6厘米。器型规整,口大足小,口沿微敛,浅斜腹,圈足。器物通体黑釉,黑釉中有密集均匀的银色小圆点,晶莹透亮,形似油滴,稍凹入釉面,使油滴纹更加深刻。器外黑釉不及底。内外均有缩釉点,釉层较厚。胎色灰白、坚致。釉润泽。  相似文献   

8.
近日,笔者在长沙老城区基建工地渣土中捡拾到4件琉璃瓦残件,其中两件为圆形瓦当,两件为扇形滴水。圆形瓦当直径约17厘米,厚1.5厘米,模印五爪立龙(图1、2),扇形滴水最长处为16厘米,最宽处为10厘米,模印五爪龙赶珠纹(图3)。胎色为土黄色,胎质粗松,但烧结较好,表面施绿色琉璃釉,釉薄开细小片,局部泛银白色铅光。4件残片上龙纹清晰、立体感强,龙作蛇形,龙首之鬓、发、须齐全,身披鱼鳞纹,五爪分开呈风轮状,身躯矫健,怒发冲冠。凶猛威武,尽显权威。  相似文献   

9.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以其古朴厚重的造型美、光润如玉的乳浊釉效果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的窑变艺术,为世人所倾慕。特别是历代帝王、名人更是对钧瓷推崇备至,遂使其盛名传天下,素有"国之瑰宝"的美誉。图中展示的钧瓷碗为南阳市博物馆藏品,口径23厘米,高9.5厘米,造型饱满,敛口、斜长腹、圈足,俗称宋钧"鸡心碗"。胎呈牙白色,泥质感较强。除圈足墙外,器身满施天蓝色窑变乳浊釉,施  相似文献   

10.
明万历款青花花篮纹觚,现藏湖北省文物总店。此觚属景德镇窑制品。其造型高大,敦实古拙,线条圆浑柔和。整体造型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盘口唇边、束颈,中部球腹,下部简形至下渐广。足际露胎向斜削且微显窑红,平底无釉。颈中部及肩部各饰凸弦纹一周。通高83.3厘米,口径24.8厘米,腹径25.5厘米,底径26厘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08,(9):44-45
五代耀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耀州窑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五代耀州窑创烧出天青釉和淡青釉,在青瓷中创造出面貌一新的品种。其以青瓷为主流,青釉有灰青、青绿、天青、淡天青等色调。兼烧少量黑釉、酱釉瓷及白釉褐绿彩瓷。器胎可分为黑胎和白胎两类。黑胎呈黑灰与铁灰色,胎体外施有白色化妆土,化妆土上再施青釉。白胎出现较晚,呈白色或淡灰白色,一律不施加化妆土,釉层直接挂坯上,其数量比黑胎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12.
王勇刚 《收藏》2010,(10):63-63
民间收藏的这件三彩折枝海棠纹陶枕为六角箱形。枕长29厘米,宽11.5厘米,厚8.5厘米。泥质红陶,胎色浅红,陶质坚硬,外施较厚的粉白色化妆土。枕面呈六角梯形,前部微下凹,四周稍高。枕面开光亦为六边梯形,施墨绿色釉,开光内压印折枝海棠花叶纹,整个图案色彩清丽,纹饰写实。海棠花叶两侧各有一白色云纹装饰。  相似文献   

13.
明“文魁星斗图”青花碗一对,高5.6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4.8厘米。侈口,深弧腹,圈足,白色胎,胎质细薄坚致,可见青花纹饰中的不同色阶,有浓、淡几个层次,所用应为晚明时的“浙料”。从绘画手法上看,采用“单线平涂法”,青料平涂超过轮廓线,这正是晚明时期青花描绘纹饰  相似文献   

14.
周京京 《收藏》2012,(8):52-53
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龙泉窑“河滨遗范”碗,高6.2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5,3厘米,敞口,斜弧壁,圈足,粉青釉,釉面有小开片,内壁有5条粉白色的筋线等分排列,内底有“河滨遗范”四字楷书方形印章款,外底无釉,内墨书章草体“户元美宅庚戌年”从右向左竖列三行七字,灰白胎,1957年由绩溪县文化馆上交安徽省博物馆。20世纪...  相似文献   

15.
张天琚 《收藏》2010,(3):31-31
几年前,笔者在一位藏家处欣赏到邛窑十方堂窑模印莲花纹花口高足盘(图1)。此盘最大直径17.5厘米,高约5厘米,底足呈喇叭口状。盘面模印多达4个层次:中为莲蓬花须,四周围以莲瓣,莲瓣上面呈半圆形突起,盘沿为花口。器形以金银盘为样本,胎薄釉润,做工精细,虽口沿有残缺,仍堪称五代邛窑珍品。笔者认为它并非一般民用瓷器,而可能是官府督造的进献皇室或高官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尹青兰 《收藏》2008,(5):77-82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有几件明末青花瓷瓶。先介绍如下:1.青花松鹤鹿纹瓶两件(图1)形制相同,高27.8厘米。敛口,短颈,丰肩,圆腹瘦长,向下渐收,矮圈足。全器内外均施釉,圈足足端露胎,足端外侧露胎较多,露胎线整齐,足端内侧露胎较少,且露眙线不整齐。釉面肥润,釉色白中稍泛青,有人小开片,口沿施酱黄釉。腹部一面绘松竹悔纹,  相似文献   

17.
该洗口径达40.5厘米,足径26厘米,高8.5厘米,板沿,弧壁,广底,圈足裹釉,底部垫烧处一圈无釉,有刮削痕,呈火石红色,支垫痕纤细清晰。外底釉面靠近圈足处有钻具留下的六个浅点,边上还有一个十字形的磨痕,很可能是原先的器物主人铭刻了一些记号,后来器物易了主,新的使用者便有意消除原先的记号。  相似文献   

18.
藏品两则     
青花八卦纹碗此碗口径9.7厘米,底径4.6厘米,高5厘米。撇口,深腹,玉璧形足,底为不挂釉的细砂底,碗外壁施豆青釉,碗内为白地青花八卦纹,碗心阴阳太极图,周饰顺时针方向放射线纹,再饰连绵状朵云纹。八卦纹是瓷器装饰中典型宗教纹样之一。《太平御览》载:“伏羲坐于方坛之  相似文献   

19.
杨明旭 《收藏》2008,(7):65-65
2007年初,我收到一只少见的明万历青花月兔桂树纹碗。此碗口径18厘米,底径6.6厘米,高5厘米。直壁大敞口,绘画表现月中桂树和玉兔,桂树枝繁叶茂,点点桂花盛开,似乎飘出诱人的清香。桂树下一只硕大的玉免抬头张望,似乎正等待嫦娥到来。此碗釉色白中泛青,眙质白中微显灰,胎与釉交接处火石红明显而自然。青花发色灰蓝,微微泛紫,  相似文献   

20.
海外收藏一件绿釉定窑梅瓶(图1)。高35厘米,小口,圆卷唇,束颈稍长,略敞;丰满的圆肩,呈非常优美的曲线,上腹圆鼓,下腹曲收,底部较小,隐幽足,足底修挖得十分规整,足壁较厚,底心划刻“官”字款(图2)。白胎微微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