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诉讼时效制度对于物上请求权的适用问题在我国现行立法中尚无定论,各国立法对物上请求权的法律性质的界定及诉讼时效制度是否适用于该权利保护的观点各不相同,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应适用于物上请求权。  相似文献   

2.
基于遏制诉讼欺诈、弥补第三人利益保障体系的漏洞和开通纠正错误判决的新渠道为立法目的,我国在2013年民事诉讼法修订后新增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在他人间的生效判决对第三人产生不利影响时,为非因自身原因而没有参加程序的第三人提供事后的程序保障,以救济错误判决对第三人合法权益造成的不当损害。第三人撤销之诉起源于法国立法,在移植入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后必然面临着各种适用和完善上的困难,因此本文在进行制度的立法目的和理论基础分析后力图描绘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导向和制度前景,为其后在立法和司法上的展开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3.
由于法律规定尚不完善,诉讼时效制度中的某些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引发了许多争议。为维护法律适用的统一性,立法时应在明确诉讼时效客体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时效中断、分期履行合同和无效民事行为的诉讼时效以及法院应否主动援引诉讼时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普遍适用于不动产登记纠纷的相关程序性规定未能充分反映林权权属变动和登记纠纷的特殊性,对于解决林权登记纠纷的实际效用不佳.虽然行政救济与司法程序对于林权登记纠纷的解决各具价值与功能,但现阶段应当考虑优先适用行政救济的方式.在司法程序适用上,则应当充分认识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权;两种诉讼程序相互关联时,应当协调林权登记的“公信力”与“公定力”,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并实现纠纷的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5.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从各国或地区的立法来看存在差异,中国民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研究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是正确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债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人身权请求权、知识产权请求权等方面对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适用所有可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目前这两年普通诉讼时效的规定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均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本文拟从两年的普通诉讼时效制度的弊端出发,分析其本身的法律价值,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重新确定普通诉讼时效的期间。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法关于诉讼时效效力采胜诉权消灭主义立法模式,但对时效届满后时效效力的启动模式规定不明确,以往司法实践中多采用法院主动适用时效规则的模式。从我国近代以来移植大陆法系法律制度的传统以及目前庭审改革吸纳当事人主义的趋势出发,采用抗辩权发生主义的时效效力启动模式,限定法院不得主动依职权适用诉讼时效规则,法官不得主动对当事人释明诉讼时效规则,是我国民法对诉讼时效效力启动模式在立法上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根据一则案例,从立法的本意、法律适用上的统一性以及建立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的需要等方面。着重阐述债权人中办执行证书的期限应当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希望能对解决公证实务中的难题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司法实务中经常被运用。然而由于该制度在立法上规定至为简略,很难形成和谐易适用的体系,且立法与司法解释间存在冲突,因而导致司法过程中适用法律不统一,第三人权利屡遭侵犯的现象,完善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朱炼 《嘉应学院学报》2010,28(12):80-83
赋予案外第三人申请再审的权利,才能充分保护案外第三人的权利,这是保护案外第三人诉权、保障程序正义和加强外部法律监督的基本要求;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并没有赋予案外第三人申请再审的权利,司法解释对案外第三人申请再审的事由进行了过度限制并且司法解释本身存在矛盾;应当从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和统一司法适用两个层面完善我国的案外第三人申请再审制度。  相似文献   

11.
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情形.以传统民法理论构建的法律制度对债权人保护不足.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弥补传统法律的不足.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而我国法律上没有对该制度的规定.本文对侵害债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玲 《天中学刊》2014,29(6):39-44
随着2012年以来《民事诉讼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增加了消费公益诉讼,我国已形成了多元化的消费者诉讼形态.但现有模式中的个人诉讼、代表人诉讼、公益诉讼都还存在些许问题,立法也未能明晰其相互间的区别适用情形.因此,我国应借鉴域外立法,立足于实践,对消费者诉讼形态进行类型化分析,以使现有的消费者诉讼能够多元化、全方位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3.
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常以与第三者所签的合同来进行抗辩。而被告合同抗辩法律效力认定如何,又涉及到是否依法保护了原、被告双方的合法权利。本文从被告与第三者所签合同中的第三者的不同情形、以及所签合同性质的不同情况,对被告合同抗辩的法律效力认定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整体利益、社会秩序的保护,才使得时效制度有存在的意义。兼顾劳动法的社会功用,以及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价值取向,现行立法将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延至1年,有一定进步;但仍嫌不足,可考虑将之延长为普通民事诉讼的2年时效。并应将时效起算点回归到《劳动法》中“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的标准,并将之解读为“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明确表示异议之日”。  相似文献   

15.
新婚姻法确立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排除了第三者的责任。文章认为,配偶权是绝对权,第三者作为义务主体负有不得侵犯的不作为的义务。“第三者插足”属于与过错配偶的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对受害配偶的连带损害赔偿责任。第三者承担责任对于保护受害配偶的合法权益,倡导健康、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维护善良风俗是有积极的导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第三入侵害债权制度是近代债权制度与侵权制度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契约相对性原则的束缚,赋予债权以权利的绝对不可侵犯性,并藉此给予债权人以最为周全而充分的保护,而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规定第三入侵害债权制度。通过对第三入侵害债权的主观方面和主体的重点分析,着重阐述了对第三入侵害债权的救济,力图更清晰地界定第三入侵害债权制度。  相似文献   

17.
第三者侵害配偶权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学界存有争议。新婚姻法确立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排除了第三者的责任。笔者认为,配偶权是绝对权,第三者作为义务主体负有不得侵犯和不作为的义务。“第三者插足”属于与过错配偶的共同侵权行为,应当承担对受害配偶的连带损害赔偿责任。第三者承担责任对于保护受害配偶的合法权益.倡导健康、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维护善良风俗有积极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8.
鉴于实践中当事人合谋通过诉讼损害案外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多有发生,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尝试性地对此增设了旨在保护其权益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但作为制度初创,立法对此规定过于简约,无以为司法实践提供确定的详尽指引.鉴于此,界定其含义,审视其功能,以解释学和比较法学的视域,深度检讨我国现有的第三人救济制度,参考借鉴域外的相关制度,尝试性地构建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独立型第三人撤销之诉之程序要件,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股东派生诉讼是小股东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的救济方式。我国对此没有立法,小股东利益无法得到救济。引入股东派生诉讼必须修改民事诉讼法中原告和第三人的概念,并对原告资格、内部穷尽原则、诉讼费用担保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