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竞争是指不同的个体为了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 ,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或意向。合作则指不同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协同活动 ,促使某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结果得以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竞争与合作是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两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形式。人类在发展中 ,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伴随的。没有竞争 ,社会发展就不能获得更大的活力 ,难以有更大的超越 ;没有合作 ,社会就很难形成整体并得以有序发展。但竞争与合作往往发生矛盾 ,有时竞争破坏合作 ,有时合作限制竞争。特别是一些不良的竞争 ,常常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程载国 《教学考试》2023,(19):38-40
<正>写作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利他主义行为通常是指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好处的自觉自愿行为。对于人们为何会有利他主义行为,学者们提出过各种不同的解释。中国古代儒家学者们相信,利他主义行为是“人性向善”的本能显现;“亲族选择说”认为,人们对诸如兄妹子孙之类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友善是为了基因繁衍复制;“互惠利他说”则认为,许多看似利他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在社会中互惠互利的动机;“群体利他说”将社会群体视作一个有机体,这一理论相信利他的社会能牺牲掉利己的社会而生存下来,人们出于理性更倾向于选择利他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3.
吴黎贞 《教学随笔》2007,(12):26-27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活动教学理论同样认为,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发展都需要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也就是说,“活动”是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4.
谈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是社会的人,个体自出生之日起,逐渐经过社会化,由一个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断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首先需要与父母进行交往。其次,当个体成长到一定时期,需要与同伴相交往,否则就无法满足自己的各种生理需要和逐渐发展起来的心理需要。个体从婴幼儿直至终生,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要同他人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就是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技能的涵义 关于什么是教学技能,由于人们使用的标准不同,它的涵义就不同。西方的早期教学理论用外显的行为来界定技能,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一系列的行为”。或“促进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并为教师所熟悉的教学行为”。这种技能观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实证主义哲学。 前苏联和我国习惯用活动方式来界定技能。认为“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能够完成某一任务的动作系统。”是“主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复杂的操作系统。”并认为技能按其性质与特点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用活动方式来界…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数学教材教法课堂教学实践中 ,探索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一、模式的理论依据“合作学习”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特征 ,依据人自身发展因素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育理论界 ,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本质论 ,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 ,也是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是在相互合作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等等 ,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再说 ,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 ,任何…  相似文献   

7.
关于合作行为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合作行为概述  合作行为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 ,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所谓合作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协调活动 ,以促进一种既有利于自己又利于他人的结果出现的行为”。[1] 与合作行为相对的是竞争行为 ,竞争则是指希望超过他人而获得承认。早期的研究中 ,该领域只涉及合作与竞争两种变量。Knight&Kagan(1981)引进了一个新变量———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向个人目标挑战 ,不影响他人行为 ,同时也不受他人行为的影响。合作行为及相关的概念最初是从经济学领域借用过来的 ,近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8.
张继华 《成才之路》2009,(15):38-38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总是单独工作,有自己的教案、自己的学生,使用自己的教学辅导资料,靠一个人的力量来解决课程中时刻变化的种种问题,过着“自给自足”的“单干”生活。而教师之间的竞争压力太大,以致各自保留着自己的“绝活”,互不交流与沟通。真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即使有合作,也只是传帮带的“师徒”关系、“公开课”“教研活动”等形式。这些合作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片面性,为应试服务;强制性而非自主自愿.它们只是官方行为;单向性而非平等,合作的一方是权威、指导者,而另一方是新手、学习者。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设计者、导演和裁判.学生只是接受教育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应该用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学习的条件。”课堂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课堂讨论和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注意集中、思维敏捷、兴趣高涨,同时又有利于教学,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  相似文献   

10.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其基本形式。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的学习行为,同时还是一种群体活动行为。合作学习理论本身就是起源于20世纪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有针对性地认识合作学习中的几种典型的心理效应很有现实理论指导意义,它有利于对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行为与思想的变化形成更清晰地认识,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措施。1.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活动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意见和行为方式的…  相似文献   

11.
人际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是在人的交往中展开和实现的。所谓交往是指人的一种行为,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往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直接活动。“交往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中心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交往,自己影响了他人,反过来,又接受他人应答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习相互了解和喜爱,学习共同的观点和思想,学习并丰富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因此,交往是教育的基本而必要的活动。”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活动形成的。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交往活动中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因此,他们对教学师生人际关系形成的作用也不相同。学生,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学,是一种正式的、有组织的师生交往活动。教师,是教学中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心目中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教学行为往往能影响或改变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决定教学师生人际关系的性质。因此,教师是形成师生人际关系的主导因素,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优劣的关键。卡尔·罗杰斯认为教师在教学师生人际关系中“所作所为是举足轻重的。”他说:“课堂气氛主要地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  相似文献   

12.
当今,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合作中促提高,成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体育运动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合作,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环境下的重要学习方式.竞争是体育的又一鲜明特性,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具有竞争性.学会竞争与合作是个人成长与发展必备的基本要素.合作能使自己学会与人交流、配合及友好相处,增强自己对团体的自豪感.通过共同的学习、集体活动等,学生会不断地学习,并体验怎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共同目标及与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许多教育家强调指出:"21世纪,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人的重要素质."未来社会竞争将更加激烈,但竞争愈是激烈,合作的意识就愈重要,并且合作的范围也就愈广阔.为了使学生将来有更大发展,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游戏与教育密切相关,游戏是一种追求自由、愉悦和创造精神的教育方式。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对“游戏人”进行过研究和论述。20世纪初,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对游戏做出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正式提出了“游戏人”概念。“游戏人”理论认为,所有人都是游戏参与者,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游戏活动,教学自然也是一种游戏活动。在“游戏人”理论视野下,师生均可视为“游戏人”,教学如游戏,通过游戏而达成教学目标。将游戏与中学思想品德课相结合,挑选适合思想品德课的游戏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是参与式语文学习中最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其基本方法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活动。对设定的问题,每个参与者可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有时,一个人的发言能启发另一个人悟出或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社会促进”的作用。这种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组织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培养  相似文献   

15.
钱瑞云 《物理教师》2003,24(7):1-3,7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不少地区、学校都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探究发现、自己搜集处理信息、直接体验学习过程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自主性”是这种学习方式的两个基本特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建构,也有利于促使他们在获取基础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学习,能够创新,能够实践。这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合作与否。但就目前的课堂而言.普遍缺乏的恰恰是善意的、发自本性的合作与帮助,而暴露的却是内心世界的狭隘、自私、嫉妒的神情、动作与言语。试想,不愿与他人合作、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不懂与他人合作的人。涉足社会后如何与他人交往、又如何在社会上立足?这不得不说是令人担忧的一个问题。《新课程标准》在无数期待的目光中呼之而出。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重要的理念的深人人心。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下面我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 ,我们必须把幼儿培养成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精神的现代人。几年前 ,我国学者曾对北京市1000余名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只有30 1 %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 ,而69.9 %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 ;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只有24.2 %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 ;当活动材料缺乏时 ,只有10 %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① 可见 ,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如何培养幼儿与同伴共同生活与合作的能力 ?一种新颖且富有成效的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一、合作学…  相似文献   

18.
竞争意识通常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自我的动机形式。在这种活动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展开竞争,通过竞争能够锻炼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合作则是集体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以期达到某个目标。竞争与合作历来被认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两大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社会学家指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相似文献   

20.
刘林祥 《教师》2008,(2):76-77
新课程教育理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群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正是在相互合作学习中得到发展。”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与学生很难有机会进行合作学习。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系统中,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同时,不但获得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更体会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教会学生与人合作的方法。它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尊重他人与自尊,培养学生与同辈合作的能力,学会交往。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体会合作的乐趣,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