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创作精神不断分化着,池莉在分化中确定了自己的创作道路,她的写作充满了对生活的思索。这种思索来自实实在在的现世生活,来自池莉自身对生活的反复咀嚼与不尽的体恤。通过不断对艺术个性的自觉追求,对人生此在的质询,池莉逐步在盘旋与嬗变中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实践过程中,充满解构精神的一种批评方法,是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批评理论。在这种批评思潮的影响下,80年代的中国曾涌现出一大批女性作家,她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吸收并创作了大量具有女性意识,反菲勒斯文化中心传统的女性作品。王安忆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作家。她的“三恋”、《我爱比尔》、《岗上的世纪》、《弟兄们》等等,都是很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本。  相似文献   

3.
七月派小说家以改造人的精神世界为目的,以人生战斗与心灵博斗为对象,主张以“主观战斗精神”把握客观世界关要创作过程中再建作家的主观世界。所谓“主观战斗精神”包括“锐敏的感受力”、“燃烧似的热情”和“坚强的思想要求”三个层面,七月派作家大都具有斗士性格,他们把人生看作战斗,用自己的创作歌颂人民的“原始强力”与抗争精神,揭示其几千年精神的创伤,批判有理想与斗志或充满奴性的人。七月派的创作在中国现代小说史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作家是当前备受文坛关注的焦点。他们的作品极具个性化、感性化的创作特征。新生代作家与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同步“成长”。新生代作品中蕴含着“平面化”、“边缘化”、“零散化”等后现代主义因素。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新生代作家产生了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在各种流派争叱风云的当代文坛,王安忆的创作实力是无可厚非的。她始终都在不断地寻找属于自己的文本构建形式,在写作过程中反复论证自己的创作观念。从先锋文学到“新写实”再到女性文学,近四十年来,王安忆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以一种顽强坚韧的姿态,畅快地书写着自己独特的人生体悟、精神历险和生命向往,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立场,她真诚地与世界对话,在对外国文学的反复肯定与不断修正中通过小说文本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观,完成了主体心灵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东西的创作彰显了新生代小说家的艺术个性和写作姿态。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作家,新生代30年来的创作与整个当代小说发展史有密切关联。东西长篇小说《回响》的艺术新变所体现的叙事伦理具有作为当代小说艺术演变标本的价值。其雅俗互动体现了作家的读者意识,昭示出当代小说的趋优走向。相对于新生代小说中普遍存在的平面化叙事,东西小说的独异性在于,他抛弃了流行于新生代小说中的后现代思维,而把审美视点进行内向化处理,以聚焦心理的讲述方式,直接对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痛点“发言”。这种“差异”充分体现了新生代作家拒绝趋同、张扬个性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文坛的一大景观是一批较为纯粹的女性意识传导作家的涌现.作为女作家.她们拥有相近的年龄与相似的成长背景.但这并非她们被集体注视的根由,她们的共生地带置于一处标明着女性时空的所在.与新时期女作家竭力回避创作的性别属性不同,她们踏上文坛或经历一段摸索之后,不约而同地汇聚到女性存在的天空下,不仅高度认同自己写作的性别属性,而且由此找到了发挥创作个性的源头.陈染、林白无疑是这批女作家的代表,她们的写作从动机到状态都具备明确的女性意识.对此,林白的表述十分直接:“我觉得将我的写作称作‘女性写作’是可以的.女性的写作与男性的写作在艺术思维和艺术方式上就是不一样”;陈染则不无幽默地把男性批评导引下的女性写作描述为:“由于我总是撒谎或欺骗.所以我的行为像个真正的淑女.”对于批评界冠以的“个人化”写作的定性.陈染、林白并不回避,相反,她们坚持用边缘话语“呼喊与细语出她们生命最本质的忿闷与渴望……”.明白无疑地张扬出性别的旗帜.以较为激烈的书写方式实现带有鲜明性别特征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8.
写作之途的变迁—作家余华精神现象试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余华作品为基本材料,结合其自传、文论、访谈录等,对余华传递的作家精神现象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作家余华的创作具有创伤的特征,写作彰显了其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本文认为写作之途的变迁主要是与作家对自我的体认,精神世界发生的整合相关。本文描述了一种可能的作家精神现象。  相似文献   

9.
从上世纪20—40年代到90年代,相当部分女性作家一直注重对女性精神世界的书写和提升。近些年来,一批“美女作家”用“身体书写”涂抹着文化泥潭,无论对文学创作还是精神启迪,都起着某种腐蚀和伤害的作用。女性写作应该成为与世界进行精神对话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孩,也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少女作家。她的小说里充满了迅速短暂的爱情或者性爱,不知所云的自由和朋克精神,物质的虚荣。她被认为是“80 后”一代的代表,被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前不久,在网易聊天节目中嘉宾主持张弛(作家)对目前人气十足的青春派美少女作家春树进行一次专访,使读者和网友们清晰地了解了春树的人生路途和内心世界。 不堪“虐待”决然辍学 张弛:好多家长怕他们的孩子看你的书学坏,你听说过么? 春树:听说过。 张弛:你觉得他们孩子看你的书会喜欢吗? 春树:看古龙的小说也会走火…  相似文献   

11.
女性写作对女性生命意识不懈的叩问与求索,是女性写作的核心内容,是构成女性写作指向的基质。在女性作家的创作里,她们的写作一旦凸现性别立场,就会出现相仿的精神指向:对自我生命的关怀。百年来的文学演进中,女性文学对这种关怀的自觉,弥漫在女性文学的写作中,根植于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坚定而明确的认同。郑敏以一种智性的写作方式超越了这一法则,达到了女性的“人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文学长期处于一种集体主义或半集体主义的创作状态,受到来自意识形态、批评家和文学思潮、市场三个方面的宰制。在我看来,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20世纪文学的历史已经向我们表明.那些我们今天依然谈论的文学经典无一不是对写作中“个人主义”的极端展示。中国的鲁迅、沈从文、张爱玲、萧红,国外的卡夫卡、胡安·鲁尔福、马尔克斯,他们的写作无疑都是个人主义的重大收获。在今天。我们谈中国经验.也是要找到它和个人之间的现实连接,将它落实到每个作家身上。因为世界的中心就在作家的内心和灵魂中,就在作家充满“个人主义”写作的笔下。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海明威和中国当代作家张承志塑造了一系列富于硬汉精神的男性形象,而他们笔下的女性往往只是男性世界的陪衬,她们不是被“神圣化”就是被“天使化”,通过对比两位作家对女性的书写,我们发现两位作家都深受男权思想影响,存在着强烈的男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路遥和史铁生都是当代中国文学界最有亲切感的作家,他们都能够以自己深刻的人生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对客观世界作出一种具有新的美学意义的观照,对于他们来说,文学创作将不再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之道而是一种寻求生命意义的方法。因此.他们的创作也堪称”用生命来写作”。本文力从路遥,史铁生其人其文出发.从他们的家庭出身.人生经历,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对陕北方言、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
作家陈染在自己的私人写作中 ,通过对不同的具有女性反抗意识的人物的书写 ,表现了作家和女性的人性本质和生命内涵 ,她们对男权社会的遗世独立 ,卓而不群 ,具有“女性主义”的意义。这样 ,也便有了作家独特的心灵表现的形式。对传统精神和艺术形式的双重破坏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散文中,乡土散文始终占有重要位置,现当代作家创作的乡土散文有共同的内在品格,也有不断生成变化的不同的因素。首先,在写作乡村题材的作品时,他们都已离开乡村,出走造成了压力和精神张力。现代乡土散文作家是在承认“乡下人”立场的前提下时时进行精神回望的:其次,就作家笔下的乡村图景而言,现代作家的描写是丰富而复杂的,但都抱有一种悲剧情怀,当代乡村散文经历了从诗意赞美到多种情调共存的过程;再次,现当代都有一些作家有意在乡村描写中寄寓自己的生命理想,表现了具有形上意义的家园之感。  相似文献   

17.
池莉的小说一直坚守着民间话语,尽力表现生活的原生态,并以此构建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形成了富于个性特征的写作立场、精神追求和艺术表现形式。但当“新写实”风光不再,当市场经济浪潮强烈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意识时,她也能对以往的题材、叙事手法、主题等进行适时调整,让自己的创作注入新鲜的时代生活之流,并力图通过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探索来增加自己的创作深度。这种对艺术个性的自觉追求和不断超越,使她的小说创作风格在坚守与嬗变中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向世人展示着全新的面貌。 然而,文学的“热点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全球化背景下作家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展现中国特点的问题、怎样看待新青春派小说的问题、在目前社会状态下作家如何发挥自身作用等问题,也依然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散文和“小女人散文”是90年代出现的两个重要的散文流派。新生代散文主要由60年代后出生的作者构成,他们以其纯粹的文学追求体现出一种“雅”的风貌;“小女人散文”则由一些女性作者构成,她们主要写一些娱乐性的晚报专栏散文,体现了散文“俗”的一面。两个流派各自有着自己的一些特点,现比较如下:一、在文体意义上有巨大区别;二、在写作风格上有明显不同;三、都有着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罗仁云 《甘肃教育》2013,(24):36-36
一、作文游戏化教学的依据 弗罗伊德说:“每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与创造性作家一样.是在创造一个他自己的世界,确切地说,他是在以一种使自己快乐的新的方式重新安排他世界里的东西。”弗罗伊德的论述强调了创造性作家的创作心态与儿童游戏心态的相似性,认为从儿童游戏的心理状态中可以寻找到作家的创作规律。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