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学科技期刊通过网站提供视频服务的技术和效果。【方法】 以《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期刊为例,阐述期刊网站提供视频服务的实施方法和实践效果。【结果】 实践证实,医学期刊通过互联网提供视频服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与期刊内容紧密结合的视频服务能够明显提升论文传播的效果,增加网站相关内容的点击量。【结论】 通过网络与数字技术实现医学科技期刊内容的富媒体出版,有利于提升读者对科技论文的阅读兴趣,扩大期刊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论文实施增强出版的可行性,探索科技期刊论文的新型展现和传播模式。【方法】 调研国内外科技期刊论文增强视频实践现状,分析典型案例。【结果】 分析增强视频对于科技期刊论文的积极意义,结合实例总结科技期刊论文增强视频的4种内容展现形式;探讨策划制作增强视频的6个流程和规范;梳理增强视频的5个传播途径;给出增强视频的策划出版模式。【结论】 增强视频出版是科技期刊探索互联网时代论文新型传播模式的必要尝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的开设和运营情况,提出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运营策略。【方法】 以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280种期刊为研究对象,利用清博大数据提取相关微信视频号2021年的传播指数展开分析。【结果】 截至2021年,280种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期刊中,共有67种期刊开设了微信视频号,占23.93%。其中,6.07%的期刊微信视频号由期刊编辑部开设,17.86%的微信视频号由主办单位开设。另有76.07%的期刊未开设微信视频号。已开设的期刊微信视频号存在用户定位模糊、运营水平较差、与用户的交互程度不够等问题,传播能力普遍不足。【结论】 科技期刊要明确微信视频号的目标定位,开展有效运营,强化与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的连接,提升自身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科普期刊短视频平台运营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为科普期刊借助短视频平台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50种优秀科普期刊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网络调查法、访谈法,从账号基本情况、发布视频数量及频率、内容呈现与叙事风格、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我国科普期刊短视频平台运营现状。【结果】科普期刊短视频账号开通率低,短视频运营能力亟待加强;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内容定位不够清晰;与受众互动不足,传播效果有待提高;内容分发缺乏规划,短视频营销意识不强。【结论】科普期刊应合理构建短视频传播矩阵,提升运营能力;发挥专业优势,深耕优质内容;适应平台特点,引导用户深度互动;重视刊媒联动,推动期刊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全面展现我国科技期刊B站传播现状,探索提升科技期刊短视频平台传播效果的有效策略。【方法】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中的科技期刊为实证样本,通过网络调查法深度剖析16个科技期刊B站号的基本情况,并对视频内容传播效果进行综合测算和深入分析,挖掘高传播效果指数视频的内在特征。【结果】科技期刊B站号开通和认证数量少、运营能力有待提高;视频内容以学术活动类为主,呈现形式相对单一;选题具有创意且视角独特,紧跟时事并能与用户进行即时互动的视频传播效果更好。【结论】科技期刊需要明确账号定位与运营模式,科学布局B站;挖掘优质资源,凭内容“征服”用户;引导用户与期刊“深互动”,助力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视频化时代下,通过《协和医学杂志》开展知识类视频内容传播的具体实践,总结医学期刊知识类视频内容传播的有效运营方法及现存问题,为期刊同仁提供思路及借鉴。【方法】 介绍《协和医学杂志》新媒体开展知识类视频内容传播的优势及效果,并从视频选题、内容制定、类型把控、视觉表现和传播渠道5个方面分享运营策略及典型案例。【结果】 《协和医学杂志》新媒体在知识类视频内容传播发展中通过锚定黄金栏目开展高起点系列选题策划,基于不同用户需求差异化制定视频内容,打破藩篱实施短中长视频全线发展,并创新探索MG动画与AI语音融合的视听表现,结合多平台分发、多渠道引流等综合运营措施,增强期刊内容传播力和品牌影响力,成效显著。【结论】 医学期刊应抓住视频发展机遇,以多维度综合运营开创知识类视频新干线,为医学期刊视频内容传播拓新局。同时在实践中应注意发布规律、编辑素养、资金投入及长效发展布局等问题,从而坚实期刊市场竞争力,提升中国学术期刊知识内容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当前全球视频科技期刊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为我国视频科技期刊发展提出相应对策。【方法】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分析视频论文具体形态,结合文献研究法与网络调查法勾勒视频科技期刊实践图景,分析当前发展瓶颈,提出改进对策。【结果】视频和图文在视频论文中呈互补型版面布局;画面和声音在人文类视频论文中为互补关系,在科技类视频论文中则为非互补关系。视频科技期刊在科学研究和交流中发挥的专业功能和独特价值是推动其向前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现有视频科技期刊呈现办刊主体多元、单盲评审居多、以开放获取为主的特征。【结论】我国期刊可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提高科学交流系统认可度、完善视频论文出版规范、关注元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相关进展、推进视频论文制作专业化,实现行稳致远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科技期刊编辑进行科普短视频创作与传播的途径和方法,为提高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素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案例分析法,以《广西医学》《微创医学》《内科》编辑制作的健康科普短视频为研究对象,对医学期刊编辑在创作短视频的理念、内容选题、表达形式、传播途径方面的优缺点等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科技期刊编辑要树立社会责任感,创作科普短视频时须注重科学取材,表达形式多样化,解读科普政策,关注热点问题,细化科普对象,把握播放时机,注重人文关怀,遵循传播规律;利用好编委智库资源,平衡好日常工作与短视频制作的时间,坚持融媒体系统创作,以更好地进行科普短视频创作及传播,提升职业素养,拓展编辑技能和事业发展空间。【结论】科技期刊编辑进行科普短视频制作,不仅可以促进科普知识传播,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还可以提升编辑职业素养,提高期刊影响力,从而有利于期刊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遥感学报》视频号短视频运营为具体案例,通过分享视频制作各环节的实践经验,提出短视频运营现存的问题和对策,以期为其他科技期刊的新媒体运营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文献调研和用户调研的方法,以《遥感学报》视频号发布的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从短视频的整体规划、主题内容、素材收集、剪辑制作、宣传推广、效果追踪等环节分享实践经验。【结果】 科技期刊利用短视频这种新的媒体形式,可有效提高期刊的影响力,但是在内容、人员和传播力度方面还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结论】 短视频运营上,科技期刊可深度挖掘优质资源来丰富短视频的内容,多渠道打造专业团队以缓解人员不足的压力,通过媒体矩阵联动、频繁发布高质量作品、举办各种学术活动等方式,促进短视频平台和科技期刊内容的有效融合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物理学类期刊移动出版现状进行调研,提高国内期刊对移动出版的了解和重视,提出适合国内期刊移动出版的发展建议。【方法】 以四大出版集团和美国物理联合会、英国物理学会的代表性物理学期刊为研究对象,重点调研移动出版的技术应用情况;同时选取国内9种物理学英文核心期刊和28种物理学中文核心期刊,调研其移动出版现状。【结果】 响应式网站设计和HTML全文技术满足移动出版需求,在国外科技期刊出版中的应用已成常态,相比之下,当前国内期刊网站建设技术较为落后。【结论】 科技期刊的移动出版虽然对技术要求较高,但是对期刊和文章的传播非常重要,因此国内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应当认识到移动出版模式的巨大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推动期刊的移动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外科技期刊对播客的应用实践,为国内科技期刊利用播客进行转型和发展提供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研究国外代表性期刊利用播客进行学术知识传播的应用实践,同时结合我国科技期刊自身的特点,总结国内科技期刊应用播客的可行策略。【结果】国外科技期刊利用播客推动学术资源开放获取、增强出版机构用户黏性、扩大学术知识服务范围。我国科技期刊应抓住播客产业迅速发展、科技期刊“走出去”、国家鼓励知识开放共享的良好机遇,从搭建知识服务场景、拓展盈利模式、规范播客运营、打造激励机制、强化社交属性、增强用户互动等方面打造有特色的播客内容。【结论】在融媒场景下,我国科技期刊不仅可以利用播客推动学术知识更广泛的传播,还可以开辟一条创新转型路径,从而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促进知识传播向知识服务转变,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平台建设的路径及可行性,为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平台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联合国际平台技术服务商开展英文期刊出版传播平台建设的实践以及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提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平台合作建设的几种路径及可行性分析。【结果】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平台的建设可分为依托国内技术主导建设、依托国外技术主导建设和收购国外平台3种路径。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显示,建设方需对合作方的建设理念、技术适配性、平台可控性、平台可发现性、经费、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选择适宜之路。在联合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人才、技术和理念储备。【结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传播平台的建设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高端平台架构、产业链构建、人才资源储备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方面尚缺乏成功经验。需借助有利政策不断推进、扶持具备代表性的集约化平台的建设,大胆实践,为中国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华血液学杂志》网络化出版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目的】分享《中华血液学杂志》网络化出版的实践经验,为广大科技期刊提供一套可借鉴的期刊网络化解决方案。 【方法】 结合本刊在网络化方面一些有实际效用的实践,总结探讨科技期刊在网站建设、DOI标识、过刊回溯、与检索平台链接、新媒体应用等方面拓宽数字网络化应用的操作方法和经验。【结果】全方位的网络化实践给期刊的DOI解析量、PubMed LinkOut点击量、全文下载量、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等指标均带来明显增长。 【结论】网络化推动了科技期刊的发展,在扩大期刊传播范围、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享《中华血液学杂志》网络化出版的实践经验,为广大科技期刊提供一套可借鉴的期刊网络化解决方案。 【方法】 结合本刊在网络化方面一些有实际效用的实践,总结探讨科技期刊在网站建设、DOI标识、过刊回溯、与检索平台链接、新媒体应用等方面拓宽数字网络化应用的操作方法和经验。【结果】全方位的网络化实践给期刊的DOI解析量、PubMed LinkOut点击量、全文下载量、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等指标均带来明显增长。 【结论】网络化推动了科技期刊的发展,在扩大期刊传播范围、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研目标受众对视频摘要认可度以及对其质量与传播效果的评价,探讨国内学术期刊视频摘要建设的对策。【方法】结合“中国高分子”视频摘要的实践,以高分子领域科研工作者为调研对象,分别从媒体形式、传播优势、制作意愿、内容要素以及视频评价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对获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目标受众对视频摘要传播效果赋予高期待值,但是“中国高分子”视频摘要传播优势并没有最大化,在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结论】建议期刊从3个方面加强建设:从受众需求出发制作视频摘要,适当延伸内容以增加学术性,丰富视频摘要的表现形式以提高趣味性;增加推广频率,拓宽宣传广度,针对不同平台定制视频摘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视频摘要制作与传播提效赋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国内医学电子期刊视频栏目出版现状及规范化程度。【方法】 检索40种中华医学会电子版期刊的官方网站刊载的视频稿件,调查视频的内容、呈现形式、稿约、版权、制作、储存、播放、传播、引用等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调查时间为2017年9月25—30日。【结果】 因8种期刊网站无法打开,最终32种期刊纳入研究。期刊网站视频栏目中11种期刊放置的视频数量少于10个,且更新速度较慢;仅2种期刊的视频有引用信息;4种期刊视频窗口有分享至其他公众平台的链接;3种期刊设置有评论专区。此外,视频稿约、录制、播放等方面的规范化程度不高。【结论】 视频栏目在所调查的大部分期刊中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视频技术和栏目规范化方面的上升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策略,促进科技期刊与短视频融合发展。【方法】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与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构建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营策略。【结果】基于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经营效益与传播效果4个维度构建了包括10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的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框架,为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论】科技期刊学术短视频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正向的评价效用,可以利用考核指标提升学术短视频的运营效率。科技期刊运营者应重视内容运营规划,重点增加粉丝数量,强化目标用户管理,提升学术短视频传播效果,持续优化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SCI期刊总体表现以及与国外出版平台的合作情况,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平台建设,以及国外出版商的挑选提供参考。【方法】以同时被SCI和《中科院期刊分区表》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为数据源,对比分析相关学科期刊,以及不同出版平台的SCI期刊的表现。【结果】总体上,中国大部分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发文量较低,其中,与国际出版平台合作的SCI期刊表现相对更好,国内期刊平台建设相对较弱,不少出版社开始由"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着力打造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结论】中国SCI期刊实力总体偏弱且学科覆盖度不高,借船出海仍是目前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较为有效的方式,而打造我国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的需求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SCI期刊总体表现以及与国外出版平台的合作情况,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平台建设,以及国外出版商的挑选提供参考。【方法】以同时被SCI和《中科院期刊分区表》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为数据源,对比分析相关学科期刊,以及不同出版平台的SCI期刊的表现。【结果】总体上,中国大部分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及发文量较低,其中,与国际出版平台合作的SCI期刊表现相对更好,国内期刊平台建设相对较弱,不少出版社开始由"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着力打造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结论】中国SCI期刊实力总体偏弱且学科覆盖度不高,借船出海仍是目前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较为有效的方式,而打造我国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的需求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升我国科技期刊插图的审美品质。【方法】 采用样本调查法,并运用实证研究,分析国外著名科技期刊插图的美学原理与应用实践。【结果】 参照国外著名科技期刊插图的美学实践,我国科技期刊要从作者、编辑、杂志社3个层面重视插图的绘制与审美表达以及数字平台的图像传播。【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有必要向国外著名科技期刊学习,重视插图的美学问题,积极探索插图审美表达的路径与策略,提高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传播能力,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