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分析了范围副词"一律"和"一概"的异同点。二者在语义特征上的最大差别为"一概"具有"整体性","一律"不具备"整体的";句法上,"一律"在对其论元角色的选择上限制较弱,而"一概"在对其论元角色的选择上限制较强。这些语义和句法上的差别决定了二者在语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一概"是现代汉语表全部总括性的范围副词,对范围副词语义所步及的全部对象进行总括,意思是总括对象都是如此.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现代汉语总括性范围副词"一概"进行多视角的考察.其中句法方面,考察其充当状语和定语的句法功能及与其它同类副词、特殊句式如"把"字句、"被"字句的连用情况;语义方面,"一概"多为前指,偶尔也后指,具有表指向成分的多成员性及所修饰动词性成分的受事性弱的语义特征;语用方面,比较分析"一概"与其他类副词"都、全、全部、一律"的差异,发现"一概"具有表客观陈述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3.
"的确""实在"是近义语气副词,在句法环境、语义背景和语气上存在差异。句法环境上,"的确"可以单独使用,在句中可以灵活位移,可以出现在是非问句中,而"实在"不可;二者都可以出现在转折复句中但在句中的位置不同。语义背景上,二者出现的语义背景并不完全相同。语气上,"的确"侧重于[确认],"实在"侧重于[强调],此外"的确"还可以表示委婉语气,"实在"还可以传达表示退而求其次以及表示几经努力达到极点的语气。  相似文献   

4.
"一眨眼"是表短时义的时间副词,具有短时义、虚拟夸张义、出乎意料义等语义特征.在时体特征上,"一眨眼"既可以用于现在完成体,也可用于将来完成体;只能跟"了"共现,不能跟"着""过"共现;主要跟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共现."一眨眼"在民国时期词汇化为副词,句法环境的改变、认知隐喻以及语义融合是其词汇化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下去"一词的句法语义属性,发现"下去"具有[位移]的语义特征,可以直接做谓语中心;具有[位移]、[趋向]、[目的地]等多重语义特征,可以看成谓语中心的一部分或表趋向的补语或表结果的补语;具有[延续]的语义特征,表示动作的延续,具有"体助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能""会""可以"在表示"能力"义时各有自己的分布范围和语义侧重点。句法上,表示能力的"会"前面可以加范围副词"只/仅",而"能""可以"前面加"只/仅"表许可义,不表能力义。语义语用上,"能"表示的能力是受限定的,"会"表示的能力则有"通性"的性质,而"可以"表示的能力强调客观上无妨碍。  相似文献   

7.
"一半p,一半q"是配对使用的关系词语.它可以是复句关系词语,连接两个分句,表示并列关系.格式"一半……一半"可以充当小句中的句法成分,也可以不充当小句中的句法成分而仅仅表示句法语义关系.同时,它也可以是非复句关系词语.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有的是"格式应用广泛,共时层面上,"有的是"格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文章先介绍该格式的句法特点,然后重点分析其不同的语义类型以及在不同语义类型下的特点,最后总结该格式的语义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传统上一直认为表示转折是"而"的语法意义之一,本文结合对比和转折两个语义关系范畴的区别性特征,对该用法中"而"的句法及语义特点进行了重新分析,认为其语法意义是表示对比.转折关系语段和"而"所标记的关系语段在前后项的意义均衡性、前后项语义内容的对等不兼容性及主要表达功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当对比前项在特定条件下能够推出与对比后项构成反对关系的蕴涵时,对比关系具有转化为转折关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潘海华(2006)、胡建华(2009)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都"和"只"的意义和用法做了更为精细的分析;发现"都"和"只"虽然在表面意义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都"表示"汇总概括","只"表示"限定排除";但是,在这种差异的背后却隐藏着某种相似性:它们都能引发排他性解读。本文着重探讨了"都"字句产生排他性语义的动因,以及"都"和"只"在关联对象、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焦点的话题化和关系从句化等方面所具有的一系列句法语义特性和限制条件;指出在表排他性的语义环境下,"都"和"只"的意义和用法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赵石 《教学随笔》2016,(6):146-147
近义助动词"能"和"可以"存在着一个语义共性特征:二者从不同侧面指出主语所具备的条件决定了宾语的实现没问题.两个语义区别特征:一是"能"强调宾语的实现条件充分,"可以"强调宾语的实现无妨碍;二是"能"具有积极性特征,"可以"具有消极性特征.语义决定语用,进而分析了二者语用效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在语义特征上,"连连"与"一连"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两者的共性在于广义上的连续性。语义特征上的个性体现为反复性与延续性、瞬间性与持久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在语义指向上,"连连"是后指单项副词,只能指向其后的谓语动词或者动词短语。而"一连"是后指多项副词,既可以指向谓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也可以指向数量结构。  相似文献   

13.
能分别和同一个名词进行搭配的个体量词为配同关系量词."颗"和"粒"都具有表示"小的、圆珠形"的语义特征,.颗"称量比较大和圆的事物,"粒"称量比较小而圆的事物.由于事物的模糊性及人们的认知影响,"颗"和"粒"能形成配同关系量词.  相似文献   

14.
浅议"以后"、"后来"和"然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后"、"后来"和"然后"这三者均可以表示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文章从词性、语义内容、句法功能三方面对这三者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直"与"从来"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现代汉语副词“一直’’与‘‘从来’’在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两者所处句子的句式语义的差异。通过分析认为:“一直”表示持续,“从来”表示历程;“一直”所处的句子表示对行为在空间的延伸或在时间上延续的描述,“从来”所处的句子表示对行为在一个历程中出现概率的陈述。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相近意义的副词一直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对这些副词进行辨析,是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前提。在汉语中,"一直"和"从来"都可以表示时间,但是在使用方法和出现环境上却有所不同。本文将尝试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两个副词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7.
"一脚深,一脚浅"类并列短语,其实是"一量形1,一量形2"格式中,量词是动量词和时量词的情况.这类短语可以做状语、谓语、定语等句法成分,短语的内部成分及成分之间,有着不同的句法语义特征和表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出发,对唯一性范围副词"单(单)"进行初步分析。在句法平面上,"单(单)"不仅可以修饰动词性成分,还可修饰体词性成分;在语义平面上,"单(单)"指向多个句法成分;在语用平面上,"单(单)"主要是限制范围作用。文中例句主要来源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相似文献   

19.
在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分析汉语持续体"着"和韩语"-??-"结构的语法化过程时发现,"着"和"-??-"结构均逐渐由具体语义转换成抽象语义,并伴随着语法上的变化。"着"和"-??"结构都是从其所含的空间义演变而来的,两者都表示状态的持续,之后逐渐带有"进行"义。  相似文献   

20.
"一样"和"一个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样”和“一个样”都能表示“同样;没有差异”这样的意义,但二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句法上,“一个样”只能做句子的谓语中心语、宾语和补语,而“一样”还可以做定语和状语;在语义上,“一个样”有表示“差异性”和“意外性”的倾向,而“一样”没有这个倾向;在语用上,“一个样”具有强调的意味、不自足的语境特色和鲜明的语气色彩,而“一样”很少具备这样的语用价值。“一样”和“一个样”的这些差异主要是二的主观性程度不同造成的。“一样”主观性程度弱,“一个样”主观性程度强。“一个样”的主观性程度强,既跟量词“个”的介入有关,也与“一样”和“一个样”的历时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