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要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来生成和实现。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如何在课堂中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呢?本文是从我在市教研活动中执教的一节研讨课《神奇的动物王国》教学实录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一、在游戏活动中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2.
自从我和学生“唱”了两节古诗课以后,他们总希望我能多上几节“音乐语文课”——把音乐带进语文课堂。既然孩子们那么向往,为什么不行呢?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便提着录音机走进了教室。见此情景,学生纷纷鼓起了掌,一张张笑脸那么兴奋,那么激动。我笑眯眯地说:“孩子们,让音乐伴着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好吗?”“好——”“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让我们在音乐的陪伴下再读课文,看看我们是否有不一样的感觉呢?”有的学生已经有些按捺不住在手舞足蹈了。“你们可以先静静地欣赏音乐,也可以边欣赏音乐边看课文。”教室里回荡起…  相似文献   

3.
许京 《成才之路》2012,(20):48-49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天天面对的是学校这个具体场景中活生生的课堂情境,而且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远远超过了理论的预想。在课改实践中,我们虽然都听过各类公开课和培训,但我个人的感受是:“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始终还没有成为完整的一体,我个人也深受困惑。于是,我想,如果能从全国各地优秀音乐教师设计的教学案例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地教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新教材设计了不少音乐活动 ,在教学中 ,注重音乐活动 ,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可以有效地完成音乐教学目标。一、设置音乐游戏 ,激发音乐兴趣小学生非常喜欢做游戏 ,课堂上可因势利导 ,设置有趣的音乐游戏让他们参与。如教材第四册第四课音乐游戏《谁唱得最准》 ,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上七个唱名 ,做成头饰让学生做游戏 ;也可以设计《爬梯子》游戏 ,根据音阶的结构 ,设置不同格子的梯节 ,并在各个梯节上放上各种小动物 ,“do”是小熊猫 ,“re”是小鸭子…  相似文献   

5.
“圆的认识”这节课,华应龙、张齐华和朱乐平等著名特级教师都上过,教学刊物上关于这节课的文章更是不可胜数。在一次市级研讨活动中,笔者确定要上这节课,面对各种“设计”,彷徨迷离。我们的数学教育怎样才能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让学生学会深度思考?这节课该如何定位?是模仿,还是另辟蹊径?2011年版课标最大的变化是变“双基”为“四基”,变“两能”为“四能”。这节课能否从“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人手来设计呢?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中.音乐课程改革作为音乐艺术综合课程进入教育园地.新的教材、新的课程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呢?就以下几点.谈一下我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锄草”是我园音乐组M老师多年前设计的一个歌唱教学活动,当时,她多次修改,反复尝试,可是效果总不理想。后来,另一位老师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此活动,并多次在教学活动展示中获得成功,使该活动设计成了我园的“经典设计”。“经典设计”为什么成功?我们从“经典设计”中应该借鉴什么?怎样才能让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园音乐组教师再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是一门千变万化的艺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设计;同一个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也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有时候,我们自认为考虑周到的教学设计,在真正面对学生时,却会出现那么多的“尴尬”和“意外”。因此,教师要努力研究教学现象,期望走近真实的课堂。这里的“真实”,除了反对“虚假的繁荣、热闹”外,更提倡“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深入认识和把握”,将真正鲜活的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历程如实地“暴露”出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对《可能性》一课的实践、反思,再实践、…  相似文献   

9.
记得周一下午的一节英语课,这节课是一堂复习课,主要句型为“What’si t like?It has…”“What can it do?It can…”伴随着清脆的铃声,我带着早已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和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但是,面对的学生却是一个个无精打采,睡意朦胧,那样子真令我心灰意冷。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下课后,许多教师总爱这样问自己:“这节课中,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课上,我的学生快乐吗?他们在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得到了享受吗?”两种不同的反思角度,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学生观。赞可夫说过:“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才能和禀赋。”然而,当我们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却分明看到了以下令人深思的镜头。一、课堂的纪律如此“井然”上课伊始,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环视教室一周后,微笑着说:“第×组的×××同学坐得…  相似文献   

11.
去年,听过一节课《我是一条小河》。这是一节在“全国语文教学艺术课堂观摩大赛”中获一等奖的课,也是颇有争议的一节课。在这节课上,教师将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融入课堂。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无论是歌唱、器乐演奏还是随乐起舞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情感需要每个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音乐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他们生命的个性成长。面对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必须用心去感受并加以把握,不能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仅凭自己的臆测去想像学生。出于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需要迫切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在对教育教学行为细节的不断思考中,获得鲜活的教育理解及智慧,并以此来创造课堂的精彩。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为什么总是远离学生的心灵呢?到底在哪些环节,缺失了对学生的生命关怀?我想,至少可以…  相似文献   

13.
一次在课间,无意间听到几名学生的对话:“我最喜欢上美术课”、“我喜欢上体育课”……我走上前,轻轻问:“音乐课喜欢吗?”“不太喜欢。”“为什么?”“我觉得音乐课很无聊。”“很无聊?”我心中一惊,对音乐课的评价竟然会用上“无聊”二字。“为什么?”“音乐书上的有些歌曲不好听,我不喜欢唱。”“上音乐课时,有些同学经常吵吵闹闹。”“音乐课老是唱唱歌,听听音乐,没意思。”面对学生的回答,我无言以对。回想平时的教学,面对如火如荼的课改,确实有很多的困惑和困难。一、教师自身储备的知识、技能与课改提出的高要求产生了新的矛盾现行的…  相似文献   

14.
“1节手指是1厘米”,“1根手指头是1厘米”,“老师,尺子歪了”,“铅笔的长在2厘米和3厘米之间,是多少呢?”“怎么画?”……这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节随堂课上,学生不经意发出的声音。它是学生个体真实体验的表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活的课程资源。遗憾的是我们这位年轻教师没有利用这些资源,继续沿着原来的教学设计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这一情境不时在我脑海中闪现,引发我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问题:面对学生不经意发出的声音,教师应该怎么办?一、倾听为什么要倾听?主动倾听的价值何在?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描述:“老师,太棒了”记得周一下午的一节英语课,这节课是一堂习课,主要句型为“What'sitlike?Ithas…”hatcanitdo?Itcan…”伴随着清脆的铃声,我着早已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和往常一样精神抖地走上讲台。但是,面对的学生却是一个个无打采,睡意朦胧,那样子真令我心灰意冷。怎样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对,上学生对“大组质疑问答,合作解答”以及“故事学”的方式最感兴趣,今天我不妨再试试。于,我对学生说:“Now,boysandgirls.Todayweareingtoreviewthelessonbylearningastory‘adpolelookingforhismother’.OK?”.学生…  相似文献   

16.
尚华燕 《考试周刊》2009,(10):153-154
一节好的公开课,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是一种锻炼,一种追求。我曾经上过几节公开课,也听过很多公开课,受益匪浅。下面根据我上过的两节公开课来分析历史公开课教学艺术。一、预见艺术长久以来,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我教了什么”,“我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极少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生的反映如何”,至于教学过程是否科学,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村小的音乐老师,我面对的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这里,没有多媒体教室,没有什么先进的教具。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止我们对音乐的热爱。我们一样可以用最质朴的方式去触摸音乐,一样可以用最美好的心态去聆听音乐,一样可以用最执着的热情去学习音乐。看,那是我们的脚步———这样认识唱名记得,我刚来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认识音符的唱名。音符是传递音乐的纽带,我不能让孩子被“乐谱”阻隔在音乐之外。于是,我想出了一个超速教学的方法。我们首先猜测“0”:师:“0”是什么?生1:“0”是什么也没有!生2:“0”是一无所有、一毛不拔!生3:…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艺术学科的教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应当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应该怎样使中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设计达到优质的效果呢?作者从教学设计的原则、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作了具体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教改实验是从初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的,当时我们面对的是“收底”的学生.学生的现状是:课上基本不听讲,课下大部分抄袭作业,既使是做过的题,测验时大部分同学仍然不会,面对这种局面,我们教改小组在区教研室的帮助下,认真学习了现代教学的理论,借鉴黎世法同志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北京七十九中学的“四环节”教学经验,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试验,设计了“读、讲、练、改、结”五环节单元结构教学. 如在《大气的压强》一节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发挥物理学科特点,激发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使其具有理解音乐的基本能力,从而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