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本的年轻棋手中,张栩九段的诂棋创作能力和热情有目共睹,俨然新一代的诘棋大家。不过,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在张栩九段和小林泉美六段的姻缘中,诘棋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悠然可有棋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黄钟大吕,唱大江东去;柔曼琴弦,吟小桥流水。万里江山万里长,五千年的历史沧桑,五千年的人生沉浮,都付与了浅斟低唱。中国围棋亦源远流长,人们既在胜负世界中拼争、嬉戏,又将黑白都化作了歌吟,于是,有了许多的围棋诗。诗中自有棋如玉,歌中自有黑白情。一部诗歌史,同时也就承栽了一部独特的围棋史,棋人、棋事、棋情,棋思、棋道、棋美,正所谓风号这边独好。且让我们沿着诗歌之路,去作一次黑白之旅。有兴致的读者,就跟我们一起上路吧!  相似文献   

3.
弹棋是古代一种借手指或其它物品(如手巾等)的力量将棋子弹出,与另一子碰撞的游戏或赌具。弹棋始于汉代宫廷,它的发明者是朝中大臣。据说因汉成帝迷上踢足球(蹴鞠),整天乐而忘返,身体也累得难以打理朝政。群臣怕伤了皇上的尊体和为了汉朝的千秋大业,群臣动破脑筋,终于想出这种在棋盘上用手指弹射的游戏。并由大臣刘向奏弹棋戏以献汉成帝,成帝一见此物大喜,果然把兴趣从足球场转移到弹棋盘上。汉代弹棋是“用棋二十四色,色别贵贱”。三国魏时,弹棋游戏法是“先立一棋于局中,余者间白黑圆饶之”。然后双方互相弹击。相传魏文帝…  相似文献   

4.
上海棋友     
棋社里有两个半上海棋友,沈舜国和罗明是货真价实的,那半个是女棋手唐捷,很少来棋社,但却是三人中水平最高的。  相似文献   

5.
短信也精彩     
《围棋天地》2004,(24):59-59
寄语,棋情棋趣,棋理棋悟,棋诗棋联,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读棋好     
蓝溪 《象棋研究》2009,(4):32-33
之一 棋的力量最终还是心的力量。棋如人生,万千变通只在于心,斯逝于夫,驱之使然。“无限可能,无限变化,无限理解,无限人生”是棋的基本命题,甚至是永恒定律或无上法则。在历史长河中,胜败无常,福祸相倚,此消彼长,相反相成,时间是真正的王者,死亡是唯一的赢家,此乃棋道,也是人道。  相似文献   

7.
能够培养出桥本宇太郎这样重量级的诘棋大师,濑越宪作先生对于诘棋自然也是颇有心得。在本文中,他将为爱好者提供一种突破常规而又自成体系的思考方法,帮助大家看穿各种不同棋形的本质,找到冲破诘棋迷雾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茶道与棋道     
王金玉 《围棋天地》2007,(18):98-98
茶一盏,棋一局,好友若干。一次休闲,一种惬意,一分宁静。 茶与棋,皆有道。在清幽淡雅中一解尘俗烦忧是一门文化艺能,是茶事棋事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是修养与教化的手段。“移石栽花种竹,烹茶酌酒围棋”,上海辛园这一楹联,一景一茶一棋,雅趣乐事融为一幅闲逸国画,令人心向往之。贵州平坝红缘坊茶楼与贵阳茶城举办围棋交流赛,云南临沧举办“六大茶山杯”围棋邀请赛,茶棋合一。吾应邀而往,荡涤尘埃,洗净凡心,硬是畅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段嵘 《围棋天地》2005,(4):85-86
哪里是正确的行棋方向?这一课题,在实战中常常让人迷惑,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战例来直观地感受一下高手是怎样把握行棋方向的。  相似文献   

10.
评刊表     
如图形势.是1995年齐齐哈尔市职工象棋赛中安排的一盘优秀棋手表演赛的精彩人局形势。执红棋者王崇异是上海下乡知青.返城落户在齐市。此人少年时曾在上海棋校学棋,与象棋大师于红木同班,受过专业训练,其实力在齐市前八名之列,后来回归上海再无音讯。  相似文献   

11.
扳嘴     
住我们这片楼群的有几位特别好下棋,从开春能一直下到立冬。有棋力超群者,也有平庸泛泛之辈。可大家都是邻居,就为从棋中找个乐趣。王大爷的棋在这里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是那种遇见弱的狠杀恶宰,碰上强的退避三舍的人。这一日,王大爷遇上个“面”生的主,连下三盘,把人家杀得片甲不留。对手起身道:“行呀,大爷,还真厉害。”王大爷很是得意,不过嘴上却装熊:“我不行,我这棋是小区里最臭的。”后面的话王大爷没说,但言外之意每个人都听得出来:我这个小区最臭的棋都能赢你,你的棋……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小青年,听了这话便…  相似文献   

12.
诘棋十强     
古今诘棋谁最强?这一直是爱好者争议不休的话题。由“诘棋之神”来选出史上诘棋十强,显然是最令人信服的。可惜的是,我们不能起前田先生于地下,问问他身后的诘棋名家们,谁已经可以和先辈比肩而立。  相似文献   

13.
棋手的魅力     
库兴 《棋牌世界》2004,(7):43-44
4月的成都阳光明媚,“泰来众盈杯”全国象棋团体赛就在这里举行,笔者作为本次比赛的裁判员观摩了本次大赛。多年不摸棋,对棋中深奥的变化早已感到几分陌生,好在象棋作为一门艺术,她的美也是表现在多方面的,不单在棋之美,也在人之美。  相似文献   

14.
南美的蝴蝶     
王元 《围棋天地》2005,(18):81-83
留美博士戴耘先生,是一位围棋爱好者。数月前,他借回国来京办事之机,到编辑部小坐。闲聊中,就围棋中各局部、各棋形之间的微妙关系,戴博士引用了一句国际谚语来形容:南美一只蝴蝶的扑腾,可能导致北美的飓风。是的,在围棋中,每一手棋,每一个棋形,其选择的如何,都可能影响到全局、影响到胜负,在北边合理选择的某一个棋子,也许正好成为几十个回合之后南边征子变化中的有力接应。因此,从《基本步伐》入手、从合理性人手去经营一局棋,是绝对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说起下棋,多少有点社会活动阅历的人都不会陌生。有专家统计,每人一生最少下过一至二种棋,接触或者见过二至四种棋。细心想想,这种说法绝不夸张。就说我国,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劳作之余、茶闲饭后,或随意在地上画个盘、捡几个石块、掘几根树枝依据约定的规则对弈一番,贻情娱乐,给平凡恬静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达官贵族,更是把“棋”做为培养品德情操,锻炼智力韬略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棋”是在中国文人雅士“琴、棋、书、画”四大修养中,唯一的一种直接互动进行的活动。随着历史的积淀、筛选、完善,…  相似文献   

16.
规则之会     
《围棋天地》2004,(19):44-44
当今世界棋坛,中国规则、日韩规则、应氏规则等多种棋规并存,棋规多了却非繁荣景象,相反,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倒不小,主要有三:一是几乎每一项世界大赛采用的围棋规则都不同,给外界以不够严谨和权威之感;二是在世界围棋普及过程中,给围棋爱好者们制造出人为的混乱;三是使围棋通往奥运的道路平添障碍。  相似文献   

17.
孙志刚 《围棋天地》2008,(19):63-63
《诘棋物语》专题报道推出之后,颇受许多读者和棋迷的欢迎。围棋就是如此,只要你走入它的世界,无处不是绝美的风景,用心去观察,平时不甚留意的诘棋中也有着巨大的学问。从本期开始,天地将连载孙志刚三段的《日本诘棋名家纵览》,和各位读者一起欣赏诘棋世界的风光。  相似文献   

18.
开局有一套     
李劼 《围棋天地》2013,(13):96-97
一局棋中,作战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战不战贻误良机,强行作战引火烧身。如何作战,何时出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局部战斗要符合全局的利益,棋经云“宁失数子不失一先”,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9.
乱局·绝弦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8,(12):68-72
近来,招商银行杯、倡棋杯、LG杯、亚洲杯、富士通杯等一系列围棋赛事目不暇接,在眼花缭乱的精彩棋局中,笔者却为普通的两局棋深深打动,那就是刘星七段在倡棋杯和围甲联赛中分别与黄奕中六段、常昊九段的对局。  相似文献   

20.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05,(17):68-68
王世贞《弈旨》中称鲍一中的棋“譬之用兵,鲍如淮阴侯,有抟沙之巧”,常常是以巧取胜,初似平平,却常有出人意料之妙手。吴承恩写鲍君的棋,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