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讨论的话题是“是否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奥数方面的训练”。2009年,“奥数”成为一个热门词语,也成了众矢之的,“打倒奥数”的呼声愈演愈烈。为此,本刊组织了这次讨论。从众多老师的来稿中可以看出,我们要打倒的不是奥数,  相似文献   

2.
茶馆闹聊     
《甘肃教育》2009,(20):32-32
本期话题: 成都推四条“铁令”封杀“奥数”——学奥数到底有没有好处?该不该取缔奥数?  相似文献   

3.
宕子 《教书育人》2009,(7):26-26
近日,广州市奥校等机构开始招生报名,又引发新一轮的奥校热。为何奥数这样热?原来民校小升初考试在即,不少家长把奥数作为择校利器。然而奥数对学生智力是否有用?教师和家长却莫衷一是。由于曾经热爱数学——不过,却从未参加过什么奥数培训班,也没请过什么奥数家教——笔者在感情上不能接受杨东平教授对“奥数”的攻击;然而,理智却告诉我,杨东平教授关于“奥数教育”的言论确实不无道理——“奥数教育”之害,的确甚于“黄赌毒”。  相似文献   

4.
奥数De烦恼     
第二节课下课时,我坐在大厅的椅子上休息,突然,王老师叫我去他办公室,我心里一咯噔:“王老师肯定是想让我再上奥数班。”我实在不想去,因为我不想再受苦了。上学期初,我很高兴地报名参加了奥数班,可谁知道会那么累:平时课间时间本想玩玩,王老师却要我争分夺秒;遇上心爱的电脑课、体育课想轻松一下,王老师又要我忍痛割爱;下午放学,本以为可以自由了,王老师却要我加班加点。上学时间是奥数,放学后也是奥数,梦里梦到的还是奥数。唉!全身心扑到奥数上,为的是两个月后的全区奥数比赛。虽然两个月后的比赛中我获得了第二名,但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相似文献   

5.
2006年,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在《数学家之路》一文中专门谈到奥数教育。他说:“我在美国看到很多年轻学生,奥数念得很好,竞赛也得高分,后来成为很好的数学家。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学习奥数完全是凭着兴趣,是业余的,在念完所有学科之后,再去参加奥数比赛,成绩好不好对他们并不重要”;而“我们的教育方向不是根据兴趣来培养,是为家长、为老师、为大学、为了文凭服务。  相似文献   

6.
日前,有好多同事来询问孩子进奥数班的事,放眼望去,社会上奥数事业如火如荼,懂教育的和不懂教育的都想方设法让学生或孩子学习奥数,各种奥数班、家教和私塾非常抢手.在网络上输入奥数这个关键词进行搜索,就能出现三百多万个与此相关的网页,“奥数辅导”、“奥数专业培训机构”、“奥数题库”、“奥数课件”、“奥数网”……简直应有尽有.那么到底奥数是否真的这么有价值吗?  相似文献   

7.
学完魏巍《我的老师》,我让学生也说说“我的老师”。学生一听来了精神,顿时七嘴八舌议论开来,并且把话题集中到我的身上。“老师,我觉得你是一个有些孩子气的老师!”一位同学率先发言,其他同学竞相应和。“哦,何以见得?你从哪里看出了我的孩子气,能再说详细一些吗?”我一脸微笑。  相似文献   

8.
此题无解     
其实我不想去物理老师办公室的,但我绞尽脑汁,也还是没把那道“奥数”题做出来. 之前我请了数学老师帮我想这道难题.他都算到了1999的平方,最后却对我说:“你回去看下提示答案吧,自己再多想一想.”唉,数学老师都没指望了,我还能指望谁呢?突然想起新来的物理老师,据说很厉害,好多人下课都围着他问问题,似乎也有问数学题的.犹豫了许久,我还是决定去碰碰运气.  相似文献   

9.
放学路上,儿子忽然问我:“妈,你知道我们全班同学最喜欢哪个老师吗?”一听这个话题,我的兴趣来了,在孩子们眼里,什么样的老师最受他们欢迎呢?我说:“妈妈猜不到,还是你说吧。”儿子说:“妈妈连这都猜不到,你自己还是老师呢!我们全班同学当然都喜欢教历史的郭老师了。”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的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之中的重点、难点。如果老师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学生理解不了文章的内容,怎么去欣赏它的美?又怎样去理解它的感情?可是,老师讲解课文,那“之”“乎”“者”“也”又令学生生厌,面对这问题,我困惑不已。课堂上,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看似掌握了,可是每到测试,学生个个紧锁眉头,成绩出来,那不理想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学生们都埋怨说是老师专挑不重点的内容考他们,他们复习好的重点老师偏偏不考,有学生还嬉笑着说:“真希望我的座号就是我的分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暑假的一天,教奥数的宁老师给我打电话,询问我的作业情况,我如实作了回答。妈妈对我说:“佳韵,你们的奥数老师真负责!”我自豪地说:“那当然了!奥数老师还承诺暑假期间给我们奥数组的9名同学每人都打一次电话呢,还要求我们每两名同学之间也通一次电话,交流作业的情况。”“那你们一个假期要通多少次电话呀?”“我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你不妨算算,看看暑假期间你们究竟要通多少次电话?”于是,我便拿笔算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祁翠焕 《青年教师》2009,(11):41-41
“杨老师罚跑圈了……”两个三年级男生神秘兮兮地耳语着,见校长过来就跑开了。那天校长已经是第三次听到学生谈论这个话题了。他犯起嘀咕:“我三令五中禁止这种变相体罚学生的做法,难道小杨老师还在干这种事?他把杨老师叫到了校长室,严肃地问:“有罚跑圈这回事吗?”杨老师支支吾吾地说:“有,不过我罚的不是学生,而是……是我自己。”校长有点发蒙,皱着眉头问:“此话怎讲?”  相似文献   

13.
多少年来,奥数一直是人们的热门话题。假期里,学生们蜂拥着去学奥数;开学了,学奥数的传单又铺天盖地地向学生们扑来。那么学奥数对学生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是有利还是有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天中午,一个学生匆匆跑进办公室找我,焦急地说:“黄老师,A带着玩具象棋。”“哦,有这事?好,我马上去教室。”在开学第一天我就告诉学生不要带零钱、玩具、零食到校,班里的学生都很听话,从来没有人违反此项纪律,这个A是怎么回事?我一边不解地思索着,一边收拾东西,准备去教窜。  相似文献   

15.
惊人的智商     
我的数学学得不错,数学卷子上所有的题目,对我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我数学考试经常得满分。因此,数学老师请我去参加全国奥数竞赛。一听这话,我大惊失色:天哪,虽然我平时数学学得不错,但我一道奥数题都没有做过,老师竟然让我去参加全国奥数竞赛!老妈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但也替我感到高兴。没办法,  相似文献   

16.
徐荣芝 《山东教育》2011,(12):18-19
一天体育活动课上,学生们都在打乒乓球。我也想活动一下,于是走到学生跟前.可他们说已经没有球了。这时,我看到学生森森拿着球站在不远处。就对另一个学生说:“你去借森森的球用一下。”那学生去了,但很快回来说:“老师,他不借。”“你没说是老师用吗?”“说了,他还是不给。”听了学生的述说之后,  相似文献   

17.
那天我去买菜,接到一个陌生老人的电话:“你是乔老师吗?” “是的,您有什么事?”我答到。 “你们班上有一个叫刘大明的学生吗?”  相似文献   

18.
上周,我们班的一位老师病了,我提议学生去看望一下,一来可以就此机会慰问老师感谢老师,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一天晚上放学,团支部书记找到我说:“老师,大家主动筹集了钱,可以利用放学时间去看望老师吗?”我欣然同意。晚上放学到上第一节晚自习有一个小时的间隔,而去医院的路程大概10分钟。我以为时间应该很充裕。但是,到晚自习的时候学生却一个都没回来,  相似文献   

19.
一次听课,执教的老师教学《捞铁牛》一文时,抓住怀丙和尚说的“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几句话引出讨论的话题:“怀丙和尚是怎样让水把铁牛送回来的?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课文中找答案吧!”学生经过一番自读、动笔圈点画、小组讨论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老师也相机给予点拨、引导。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根据课文内容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说得很有道理。这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感悟较深,老师见状喜上眉梢。  相似文献   

20.
薛元荣 《中国德育》2007,2(7):74-74
下午放学时候,我在楼梯口遇到了我的学生玲雅和小燕。“薛老师,下个星期我要送你一张贺卡。”玲雅说。“老师,你人好。我也要送。乔老师太凶,就不送了。”小燕说。“人好?是吗?我怎么不觉得?”背后还会“议论”老师,这群小家伙。“不算好,马马虎虎吧。对你们好,可是咱们班的成绩上不去呀。”我受到了学生的“表扬”,心里有些洋洋得意。被学生“表扬”一句“你人好”,酸楚中有一丝甜蜜的感觉。我这个语文老师“好”在哪里?想了想,大约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