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离不开预设,更要珍视课堂生成。教师通过多元预设,激活课堂教学过程,并有效利用课堂生成,以此形成教学的重要资源和内驱力,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化因子。这样能够为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福莉 《生活教育》2014,(15):80-81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教师应当充分的预设可能会出现的生成,善于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直面课堂意外,把课堂营造成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的多元发展过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我们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如何有效地实践"生成式"课堂教学便成为实现"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无序的盲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胡志新 《化学教与学》2013,(11):48-49,18
精心预设的课堂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师既定的教学目标,但是会使得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走向模式化,会缺乏些智慧与灵气.动态生成的课堂,必定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活”的课堂.生成的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更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是把握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让预设与生成两相媲美.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品德课堂教学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本文主要从新课程下精心预设"意料生成";敏锐捕捉"意外生成";合理利用"预设"与"生成"三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教师、教材、课堂有机地相融、和谐地构建,充分展现动态的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教师预设之外的种种想法,往往就是课堂教学即时生成的资源。教师要把握教学动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种动态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以不断产生课堂教学的亮点,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7.
物理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抓住课堂意外、超越课本生成、在问题中生成、利用错误资源生成等方式,预设文本静态弹性,关注课堂非预设性生成,有效提高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8.
王芳丽 《文教资料》2013,(16):35-3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预设性课堂,而是动态生成的课堂。由此,许多教师认为生成性课堂不需要预设,而忽视、放弃预设,导致课堂生成的盲目、无效、教学质量低下。对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与把握,越来越为教师所关注,是课堂教学应把握的难点。本文就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二者关系的把握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许少芸 《时代教育》2009,(11):257-257
以预设促生成,以生成完善预设是新课程改革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本文结合数学解题教学实践,对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教师别具匠心的预设可以促成预设性生成,在课堂中捕捉学生思维的灵动点,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预设性生成得到升华,从而创设丰实而灵动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0.
缺少生成的课堂不够精彩,缺少精心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一节课体现的生成应该是教师预设下的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教师在课堂生成中要准确把握,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实现课堂教学的有序与无序的统一。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伪生成"现象,要去伪存真,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成就了课堂的丰富性、开放性、创造性与鲜活性,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教师课前要为生成而精心预设,课堂上要捕捉有益信息和巧用课堂意外,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来弹性调控课堂,使英语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2.
周建明 《考试周刊》2010,(48):82-82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有些生成是教师无法预设的,就出现了数学课堂的"出轨"。因而在课堂上,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是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解决生成性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我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以成就精彩课堂。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准确预设、灵活预设.还要适时地突破预设,保证课堂的有效生成,让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思考、发现,不断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生成的教学过程。利用好课堂生成能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教师要极力构建生成的课堂。精心预设,催发生成;运用机智,捕捉生成;有效启发,引领生成导向。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共生是课堂教学顺利、高效实施的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留存空间,让预设与生成彼此映衬;要调整路线,让预设与生成一脉相承;要巧妙融通,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进。这样才能为高效课堂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讲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通过课堂实例的说明,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活动的中心.教师的预设是学生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因可变而产生越来越多的生成性课堂资源,这些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生成和预设相对而言,是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高度概括,教师可以通过"动态预设""敏锐捕捉""尊重个性""适时体验"等方面进行思考,有效开发利用生成性的课堂资源,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教学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粗糙的、散漫的,也是低效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呆板的、了无生气的、没有智慧的,也是无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对于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研究有助于教师课前做好弹性预设,课堂教学中善于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并能适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方案、对预设的教案进行动态修正,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存于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演绎精彩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让教师的预设谋划于课堂生成之前,又贯穿于课堂生成之中。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开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精彩生成,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按预设的思路诱发课堂生成资源,也可以巧用意外与错误所生成的资源因势利导,还可以通过体验使课堂生成资源延续。如果合理巧妙利用这些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就能给课堂增添意想不到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