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位“北漂”朋友,从南方来京闯荡10多年。由于“天生我才”,他混得算不错:收入“中产”了,房子车子都有了,他似乎不该有太多苦恼。他的苦恼我知道。他属于所谓“绿卡”族,拥有在京“居住工作”权,但没有北京户口。户口对他夫妻其实也无所谓,但对14岁的女儿可就有所谓了。虽然从小学到初二,都没遇到什么麻烦,但女儿今后的教育,却越来越令他烦心。在北京上高中,找找关系问题也不大,但高中之后呢?女儿不是“北京人”,按规定只能回原籍高考。然而,一直在北京上学,连教材都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北京升学竞争不像原籍那么激烈,相对而言没有“魔鬼训…  相似文献   

2.
和谐的音符     
今天,我又踏着铃声走上了讲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默读课文,只有王小杰的位子还空着。他今天又迟到了,我在心里急切地等待着。   片刻,教室的门轻轻地开了,伴着一缕凉爽的风,王小杰闪进了教室。他脸蛋红红的,脚步轻轻的,静静地坐到了位子上。   室内安祥和谐,波澜不惊;我心境平和,微笑挂在嘴角……   昨天上午第一节也是我的课。我正全身心地指导学生讨论《苦柚》中的句子,“苦柚也会变甜的。”“苦”为什么能变“甜” ?同学们讨论热烈,个性张扬……   突然,门外响起了带有涩味的“报告”声,我职业性地喊道:“进来。…  相似文献   

3.
和谐产生奇迹京其有人认为,具备两个条件就可以当好班主任:一是有威力,二是有威信。我却以为,最主要还是靠威信。靠威力有时可以慑服学生,可效果是表面的,暂时的。然而威信却能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学生可由“他控”变为“自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延展效果。威信不...  相似文献   

4.
“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由幼儿园的老师管他了,我们在家里只要保证他吃好、睡好就可以了。”“我们上班很忙,反正孩子有幼儿园老师照顾着,我们就放心了。”“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基本上吃个饭,看会儿动画片就要睡觉了,我们和他的交流很少。”自从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许多父母都当起了“甩手掌柜”:反正孩子在幼儿园有老师照顾,有小伙伴和他玩,又能学到知识,又不会孤单,我们做父母的没什么好担心的,也没什么好教他的。其实,父母们并不知道,一个孩子的健全发展,固然离不开他在幼儿园的群体生活,但更离不开家庭的温暖。因此,家长们,不管您的工作有…  相似文献   

5.
有一堂观摩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英语教材模块三第四单元“Reading: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上课伊始,教师跟学生打招呼,并进行自我介绍。他首先用“Do you know me?”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我的小孙子大霖从幼儿园回来后对我说:“我们班有个大王。”“什么大王?”我不解地问。大霖说:“就是大伟,他个儿特别高,劲儿特别大,爱打架,我们班里的小朋友谁也打不过他。”我一听.马上说:“那你可得离他远点儿,别跟他凑合,别跟他玩儿。”可是小孙子却说:“不,我要和他交朋友,老师说,小朋友要互相  相似文献   

7.
谈和谐     
孙圣楠 《学子》2009,(10):33-33
“和”有和睦之音,“谐”有妥帖之意。我眼中的和谐便有了祥和团结,凡事有度,相互配合,共同进步的深意。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武汉实验学校项昕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有三个方面的作法和体会:加强渗透,使“学文”与“悟道”和谐。他认为,语文教学中应该在“学文”中渗透“悟道”,在“悟道”时渗透“学文”,使“学文”与“悟道”和谐地进行。为此,...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说法,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巨大的“和”字造型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将中国对外和平崛起,对内和谐发展的理念传达给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10.
性和谐是家庭和谐必不可少的因素,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对贾琏王熙凤夫妻性生活的描写既含蓄又传神,他们的性生活是和谐而多变的。他通过周瑞家的“会意”,平儿的“倒水”、琏哥的“笑声”,凤姐的“嗤啐”等细节惟妙惟肖地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
“上一节课,我们对《桃花源记》的字词进行了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对内容进行分析。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主题?”上课一开始,我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其中有一个学生的回答令人耳目一新“:我认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和谐的主题。”此语一出,令我猝不及防,我试着问了一句“:何以见得?”“和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的和谐,二是百姓的和谐。”“具体说说。”我鼓励他说。“‘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自然和谐的美丽图画。你看,桃花林…  相似文献   

12.
如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们经常说:“教师为人师表。”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仿的表率。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被后世誉为“万世之师”的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揭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孔子的一生是“以身立教”的一生,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陶行知说过:“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由于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不少教师放松了个人修养,学生又怎么会尊重他们呢?这样一来,也就谈不上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了。  相似文献   

13.
薄俊生是一位有造诣有影响的年轻学者。平实而丰富、本真而深邃、谦和而执著构成他的个人风格。“发展性教学”是他的教育主张,“发展”是他教育思想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读者》有一篇题目为《日行一善》的文章,说的是原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的坎坷成长经历。他幼时家遭变故,15岁跟随父亲外出打工,历尽人间冷暖,饱尝世事艰辛,但是,无论处在怎样困窘的境地之中,他都牢记父亲叮嘱自己的祖训——“日行一善”。简简单单的这四个字支撑着他无论在哪里——无论是在小饭馆做服务生,还是开着车送货,都在为素不相识的人不知疲倦地做着大大小小的力所能及的善事。  相似文献   

15.
孔子到郑国,有一天和门徒走散了,孔子独自站在东城门。郑人对他的门徒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然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累累然若丧家之狗,然哉!然哉!”你们看他的态度多有趣。封建礼教,师道尊严,然而学生敢据实告之。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一个有个性的孩子……曾经教过一个叫小俞的学生,个性非常强。他屡次迟到,还不交作业。我询问原因,他不以为然地说:“我家远,来不了那么早。”我据理反问他说:“咱班的小李家住得更远,每天要倒三遍车才能到学校,但她从未迟到过,早出来一会,克服点困难,也就不迟到了。”“谁规定家远一定得早出来?”他理直气壮地说。我让他在自己的座位旁边站10分钟反思自己的行为,他公然收拾好书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摔门而去,第二天没来上学。第三天他像没事似的气昂昂地进班级上学。我找他谈前天的问题,他把座椅撞得直响,坐在离我远远的地方,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跟他谈了2个小时,但收效甚微。这样一个孩子,教师如果赌一时之气,与他针尖对  相似文献   

17.
一字促和谐     
一天下午,预备铃刚响不久,我正要开始上课。突然,学生小文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站在教室门口喊“报告”。这时,全班学生的目光都转向了他,继而便是一阵大笑……  相似文献   

18.
一、学习“天人合一”观,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区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讲的是人要知天,顺应自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纵观中华传统文化,从先秦到明清,我国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对天人关系都有过不少论述。其中有代表的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苟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制天说”;  相似文献   

19.
俞群 《家庭教育》2006,(9X):34-35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很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在花房里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老子《道德经》中有许多独到的社会主张,尤其是他的和谐观给社会治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老子“道法自然”、“尊道贵德”、“无为而治”等和谐观,对处理人与自然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公民的素质、倡导社会和谐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