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电话连线报道已被新闻媒体广泛运用,特别是受到广播记的青睐。电话连线报道快捷、方便、高效的优势,彰显了广播媒体时效性强,以声音见长的特色。本就电话连线报道这一近些年来崛起的新闻采访手段作一个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2.
试论广播电话复合传播媒介田金祥近几年,全国许多广播电台争相开办主持人直播和听众电话参与节目。电话介入广播,广播融通电话,造就出新的复合性传播媒介与传播模式,增强了广播的活力。但是,也派生了诸如内容难控制、难确定等有关节目质量问题。如何使广播电话复合媒...  相似文献   

3.
柴学 《中国广播》2006,(2):73-75
当今,电话连线报道特别受到广播新闻记者的青睐。电话连线报道快捷、方便、高效的优势,较好地彰显了广播媒体时效性强,以声音见长的特色,成为近些年来广被运用的新闻表现方式。一、电话连线报道的产生1.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是电  相似文献   

4.
5.
2002年,我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4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突破2亿户,我国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电话用户拥有国。 信息产业部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2002年11月末,我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1299亿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1268亿户,比上年底增加323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突破2亿户大关,达到2.0031亿户,比上年底增5509万户。截止到2002年11月末,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1.99部,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4.95部,而互联网用户则达到4829万户。 数据显示,移动电话对无线寻呼的替代继续加剧。截止到2002年11月末,全国无线寻呼用户为1973万户,比2001年底进一步减少1632万户。  相似文献   

6.
新闻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新华社就明确提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记者的采访路线。如今,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仍然是新闻记者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作  相似文献   

7.
李荣 《中国广播》2013,(3):62-63
本文对网络广播的概念进行了解析,并分析了其传播的优势:覆盖面广、用户多元化、互动性强、收听便捷。作为网络广播代表的微电台将成为延伸广播产业链条、加强广播节目互动交流的利器。在未来,网络广播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多媒体媒资库。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09,(9):41-41
从周四起,Twitter将在其微博客中加入电话通话功能。该通话服务由名为Jajah的第三方软件商提供,用户可以通过在其微博客中加入“@call @Twitter用户名”的方式,开始和Twitter好友的语音通话。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话直播节目是由广播电台在直播间设立专线电话,主持人、嘉宾主持节目,听众拨打专线电话参与节目,电话交流的内容即时直接播出的一种传播方式。这种传播方式是借用了电话这种人际传播工具进行大众传播,使大众传播具有双向性、互动性功能,强化了其传真性、时效性、说服性功能,传播效果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0.
朱敏 《中国广播》2014,(8):84-86
广播要谋求在新传播时代的生存发展,不仅在于与新媒体的技术融合、对新媒体内容形态的借鉴,更在于重新认识传统媒体与受众的关系链条,形成新的用户思维,把单纯的受众转变为用户,在寻找用户、形成用户关系、服务用户显在和潜在需求、运营所形成的用户价值等方面作出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夏晓辉 《声屏世界》2001,(Z1):10-12
因特网诞生于 20世纪 80年代,1998年 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到2000年底,全世界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了因特网,上网用户大约259亿,其中我国网上用户近3000万。有专家预测,到2002年底,网上用户将达5亿。网络媒体以惊人的速度膨胀,无疑是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强大的挑战,加快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各大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继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十余家电台、电视台开展了网上音视频业务之后,一批批广…  相似文献   

12.
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广播主动突破原有传播通路,拥抱新媒体用户的重要路径。但如何准确把握微信平台与用户特质,制定合理运行策略,建立微信与广播的良性互动,仍需边实践边作规律性探究。本文基于对七个广播微信账号的一万多个用户的分析,试图摸清广播微信公众账号用户的特点、使用习惯和内容偏好,并从用户定位、内容构成、互动形式、账号推广、商业拓展等五方面提出运营广播微信公众账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吴甲利 《新闻传播》2009,(11):124-124
手机广播是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国移动公司联合开办的新媒体广播,于2008年3月试播,9月正式播出。现用户已近400000人。手机广播是传统广播的提升和延展,24小时自由点播,收听更加随时随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移动用户拨打125902300可以随时随地收听专门为手机广播用户开办的精彩节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5.96%、96.95%,比2007年增长了0.56%、0.39%。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1.64亿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527.86万户,付费数字电视用户449.34万户,分别比2007年增长了7%、68.57%、156.19%.  相似文献   

15.
一、广播"互联网思维"传播的核心: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需求:推动"听众"向"用户"转化 在传统广播的媒体融合过程中,将"听众"转化为"用户"是业内共识. "听众"是单向传播环境中的受众概念,以被动接受、选择权缺乏、互动性差为特点;"用户"是互联网产品概念,功能性肇始于、推进于、发展于、升级于"用户"需求,在互联网思维的广播传播中,表现在迎合用户需求、服务用户需要,进而引导用户期待、提升用户品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办广播的同志注意到了这样一些变化——电话与广播是两种不同功能、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传播工具。但是,随着电话的日趋普及,随着广播由录音播出改革为节目主持人直接播出,以及电话储存、电话输入直播室等一系列技术问题的解决,广播出现越来越多的、各种类型的电话直播节目; 2.电话不仅越来越多地介入广播节目的播出,而且成为广播与听众、与社会联系的新的、更直接、更迅速的手段。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17.
英国独立广播公司是私营企业,经费由一些公司提供。它的重点不在娱乐方面,而在于商业广告,为听众提供知识和指导。它有一个全国广播电台和19个地方台。它的广播别具一格,是让听众直接参加的办法。这可算广播事业中的一项革新。听众参加节目的方式是用“来电话”在节目中提问题或发表谈话。每天,它都有几小时让听众打电话到电台,由他们直接提出有关政治、经济、时事、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意见,人们称为“公众交换意见节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电视广播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广播已经难以承担满足未来信息发展个性化需求的重任。人们丰富多彩的信息需求,使得当代理想的文化传媒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够承受用户数目的自由增长,二是支持对每一个用户实现个性化按需服务。数据广播作为广播电视系统的新一代业务,它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数据广播是一种能够以很高的速度将文本、图形、视频、音频、数据等传输到诸如PC、机顶盒等智能设备的一项技术。数据广播服务商可以从因特网或其他途径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数字广播信道,将丰富的多媒体信息送到用户家中,通过镜像存储,由用户按照需求取用。数据广播通过广播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了多媒体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张晓菲 《视听界》2013,(5):86-90
广播的未来是多平台的,内容和品牌仍然为王。广播登陆不同平台尤其是社交媒体,都是为了更好地互动以挖掘用户需求。本文透过第四届Radiodays Europe欧洲广播学术会议,整体了解欧洲广播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欧洲广播在数字化发展战略、广播经营、数字平台上的受众互动、广播节目制作等方面的最新理念和做法,为我国广播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所谓电话咨询,对于读者(用户),就是利用电话主动向图书馆咨询,寻求问题的答案,接收所需要的信息;对于图书馆,就是通过电话迅速解答对方咨询,向读者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