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音乐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展示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它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确立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在构建全新的美学体系的过程中,对音乐表演艺术及形式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强调了现代音乐表演是"创造性"与"再现性"的艺术,它参与音乐艺术的意义生成,能够丰富和填补音乐的内涵,赋予作品全新的生命.因此表演者必须拥有较高的现代视界和历史视界,通过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意义,将现代人的艺术感受、审美体...  相似文献   

3.
描述音乐美的一般意义、音乐美和其他艺术形式的一些关系;论述音乐实践中如何处理对待音乐美、审视音乐美。就音乐审美的过程、音乐实践的过程对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意义,对人的心理影响、促进社会等,以及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审美教育,音乐的本质功能就是审美功能。在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只有从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上切实遵循它的本质属性才能进一步明确音乐教育改革的培养方向。建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当今音乐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因此,提升音乐审美教育的地位对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提出与实施,音乐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转变,已成为当今音乐教学的一个大趋势.音乐课堂目标也由原来的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学生主动参与,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并表现音乐,最终实现学生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教育中,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是怎样使音乐审美教育真正达到健全大学生人格的目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文从音乐审美教育的概念入手,简要说明其兴起过程,就革除当前大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弊病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7.
刘元平 《美育学刊》2015,(6):111-117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和核心。人类创造音乐,音乐又影响或改变人的自身。从音乐的本质及功能来看,人在音乐审美感知活动中最主要的三个向度应是形式体验、生命幻象、文化体认。从音乐育人的角度来看,此三维向度各对应于人的感性素质、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学不仅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更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 用。审美原則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由此对音乐的审美教育意义重大。文章探讨了音乐的美,我国音乐审美教育的问 题,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文化强国力、文化美中国,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的强力感召下,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更应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琵琶艺术是中华音乐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乐器中又被称为"民乐之皇后",学校公共艺术课教育在引入琵琶音乐鉴赏进课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挖掘其承载的人文精神、人性深度、艺术境界、思维智慧,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感知求索能力、体察体验能力、艺术鉴赏能力。"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人生梦想,抓住琵琶艺术所特有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意蕴,对学生进行琵琶音乐鉴赏的"诗意启蒙",把琵琶音乐善于营造不同审美意境、善于创造不同艺术风格、善于表现不同情感情趣、善于关照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品质,作为鉴赏的关键,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和音乐鉴赏课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认为音乐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阐释音乐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并指出音乐教学能促进学生诸多能力的发展并进行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音乐作为一门普通课程,首先是以完成规定任务,达成期望目标为宗旨的教学活动;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又是在音乐创作的基础上.通过表演、欣赏来实现最终目标的社会活动.音乐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每一堂音乐课都应该有"音乐",有"美"的声音,有"美"的一切内容和形式等,音乐课要克分体现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特性--表演性.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基本素质教育。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动能。  相似文献   

13.
《庄子》以"道"为本,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美乐标准上,《庄子》把《老子》的"音声相和"发展为"与道相和";在音乐批判上,《庄子》把《老子》批判"五音"发展为批判"违道"之乐;在音乐美学境界上,《庄子》把《老子》的"大音希声"的"悟道"境界发展为"载道"境界;在音乐审美上,《庄子》把《老子》的"过客止"的外在审美发展为"所乐"的内在审美。《庄子》在《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有令人瞩目的开拓创新,揭示了"道家"音乐的本源:生于心,源于物,随于道;揭示了"道家"音乐的基本功能是"和";揭示了"载道"之乐的"人为"、"有声"特点;揭示了"道家"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4.
就音乐教育的美学问题而言,除了普遍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外,还存在着诸如学科设置、教师教学、音乐教育功能等方面的问题。正是在这些方面,音乐教育的美学因素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或者甚至从根本上被忽略。关学因素是音乐教育中非常核心的因素,美学功能也同时是音乐教育中最核心的功能。音乐教育一旦偏离美学因素和不重视对美学功能的开发,音乐教育就无法从根本上获得积极、健康、有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是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音乐欣赏要与自身的生活体验及情感要求密切相结合;对同一首乐曲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以其揭示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特殊而又巨大的功能,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伊甸园,也成为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能使人从异化的现实世界中找到精神慰籍和心灵的愉悦,是现代化的人的主要审美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7.
总结几年来的健美操教学实践,认为它主要有提高高校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女生的审美观、增强乐感和艺术鉴赏力、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女生自锻能力、丰富课余生活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健美操是一项充满着朝气和活力的体育项目,其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价值,表现出着装美、音乐美、编排美、形体美、动作美、表演美、风格美、力量美、竞争美等美学特征。健美操与美学的关系源远流长,美给予健美操永久的生命力,健美操的发展需遵循美的规律,才能繁荣昌盛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9.
孔帅 《美育学刊》2020,11(1):63-68
"文字-印刷"媒介时代是一种机械文化,其分割化和同质化特征导致传统审美和美育具有鲜明的教化性。电子媒介带来的是一种非线性的有机文化,此时的审美更多的不是理性的深度思考,而是一种追求视听快感的身体模式,强调审美的深度参与和自由体验。一方面,审美的"自我-他者"的教化关系在后现代语境下被颠覆,强调对审美活动中"自我中心"的解构和他者的多元化体验;另一方面,告别了形而上的理性思辨传统,而密切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和生存状态。因此今天的美育实践应该区别于传统美育,必须和新的媒介文化相适应,突出电子媒介时代审美的多元化和生活化特征,以培养审美主体的自由性体验和精神的超越性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