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老舍的短篇小说用细腻的笔触进一步书写着老北京的市井百态和民间小人物,在写作手法上也比长篇小说更为多样,叙事视角的转化、心理描写的突出、象征手法的运用、紧凑结构的安排,都体现出老舍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文体家.拥有自己独立创作理论的老舍,逐渐在文学领域中形成了悲喜交融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具有十分鲜明的语言特色及艺术特征,且其塑造出多个符合实际生活的人物形象,易引起读者共鸣。通过研读劳伦斯短篇小说,可以看出其大量运用象征手法,书写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并以此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视角,对社会、人物进行分析与解读,亦通过丰富的题材与内容,暗喻两性冲突。因此,对劳伦斯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及艺术特征进行总结,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老舍作为市井生活的亲历者和洞察者,他的作品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对于父子形象的刻画颇见功力.老舍的独到之处在于对父子关系的描写细腻而又微妙,摆脱了单纯的二元对立模式.以老舍小说中的父子关系描写作为切入点,一方面试图揭示冲突背后父子双方对于传统伦理观念的认同,这种认同与血缘联系一起维护着亲情以及传统家庭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试图借此揣摩老舍对于传统家庭文化的复杂态度.  相似文献   

4.
池莉的很多小说都充满了文化冲突,如传统农业文化与城镇商业文化、城市文化与游牧民族宗教文化、市井文化与知识分子文化、商业文化与知识分子文化的冲突等.同时她也流露出了自己的文化选择和心态,如对市井小民的赞赏,对知识分子的嘲讽.  相似文献   

5.
鲁迅认为晚明白话短篇小说的出现不仅在于前代文学的流传,而且更是晚明市井细民在经济大潮中人性复苏在文学上的反映.晚明白话短篇小说塑造出一个个全新的文学角色,全新的叙述模式,用白话写作小说的特色为鲁迅的现代小说创作提供了不少借鉴之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民族劣根性进行尖锐批判的鲁迅先生和对于老北京市民文化投入极大关切的老舍先生,他们的作品中都不约而同地涉及到国民性书写及对国民性的批判。作家的社会使命感促使文学史上很多作家对"国民性"问题投入了极大的关切,但老舍和鲁迅的思考路径却存在很多不同。从地域、艺术表现方式、思考维度等三方面浅析两者的国民性书写差异,并对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30半代初,老舍对《客》的翻译助他写出了小说《微神》;由《隐者》的翻译“摹”出了小说《歪毛儿》。两对作品的对应与叠合足以将翻译对老舍创作的影响昭示得清清楚楚。但影响还远远不止老舍受译文启发写出与之近似的作品,还表现在对老舍短篇小说艺术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参照着写中,他获得了短篇小说创作的经验与技巧,使他在新的创作起点上迅速前进。其借鉴所恪守的原则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的百年文学长河中,老舍、巴金和茅盾一起铸就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其中,老舍先生对现代长篇小说文体风格的成熟作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与此同时,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也留下了一些值得品味的杰作,如《月牙儿》和《断魂枪》等,这些作品,虽篇幅短小,但内涵丰富,艺术精湛,堪称经典。其中《月牙儿》更是集中代表了老舍短篇小说所达到的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9.
强烈的悲剧性和浓郁的抒情性是老舍的短篇小说《月牙儿》的最显著特点。《月牙儿》究竟写了什么?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技巧?它在老舍创作中的地位及影响如何?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试图从主题、意象等方面对其进行阅读阐释性批评。  相似文献   

10.
《月牙儿》是老舍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老会短篇小说的成熟。《月牙儿》是老舍本人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它对老舍的奠基作《骆驼祥子》产生了直接的重大影响:没有《月牙儿》,便没有《骆驼祥子》。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对老舍短篇小说方面的代表作《断魂枪》,展开以人物形象内涵为聚焦点的深入全面的分析,并据此揭示这一作品是如何在一定的角度上突破短篇小说“横截面”的形式常规,而实现了长篇小说“纵剖面”式的丰富、厚重的艺术表现效应。  相似文献   

12.
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断魂枪》被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同专题收录的还有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纵观老舍先生的小说创作,我们可看到一个似断实续的基本主题——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反思、批判。老舍先生继承了从鲁迅先生开始的关于"国民性"和"民族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沙子龙是老舍短篇小说《断魂枪》的主人公,小说通过叙述一位武林镖师江湖生涯的中断,暗含了一种悲怆的人生际遇,无情的时代更迭使得陷落于时间进程中的“人”,正经历着一种无可逃脱的悲剧性生命体验。本文从老舍创作特点出发,通过对沙子龙悲剧身份的定位,对其悲剧精神进行了分析,以期寻找老舍在悲剧写作方面体现出的市民文化精神本质的揭示与守望。  相似文献   

14.
<断魂枪>是老舍短篇小说中艺术成就较为突出的一篇,小说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作者大胆的剪裁,老舍善于把个人命运的小故事和时代变迁的历史大背景结合起来,在短小的篇幅里营造出了大格局;其次,对沙子龙这个主要人物,小说很少从正面落笔,而大量采用了旁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进行塑造;再次塑造这三个人物,老舍是带有自己感情色彩的,比之王三胜、孙老者,作者的至爱在沙子龙,通过对这个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老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30年代初,老舍对<客>的翻译助他写出了小说<微神>;由<隐者>的翻译"摹"出了小说<歪毛儿>.两对作品的对应与叠合足以将翻译对老舍创作的影响昭示得清清楚楚.但影响还远远不止老舍受译文启发写出与之近似的作品,还表现在对老舍短篇小说艺术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参照着写中,他获得了短篇小说创作的经验与技巧,使他在新的创作起点上迅速前进.其借鉴所恪守的原则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牛天赐传》是一部成长小说,在某种意义上,这是老舍处理个人生命经验的文本,是老舍戴着牛天赐的面具,对自己的精神世界的速写。老舍在这篇小说中,可能比在散文、自传性作品中更为真实地讲述了自己童年的经验。在老舍为数不多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字里,仍能找到两种基本的心理意向:被弃和得救。《牛天赐传》是老舍生命初始经验的隐形书写。  相似文献   

17.
老舍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是多样化的,本文主要讨论其短篇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文章从结撰全篇的心理描写与穿插于局部的心理描写两方面加以探讨,并追问老舍的心理描写与创作主体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老舍创作早期就把目光聚焦儿童,书写儿童。通过对老舍作品中具体儿童书写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他着力于文本中儿童书写的形象建构使其作品具有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采取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展开了创造性的想象,运用简单而跳跃的儿童思维与逻辑,并且熟稔于通俗浅明的叙事语言,又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有感于现实社会普遍的道德失范风气,老舍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出欧阳天风、小赵等一批邪恶人物。对"恶"的书写和对"恶"的摧毁不仅彰显出老舍爱憎分明的道德判断,更承载着老舍拯救国民灵魂的社会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由于作者与读者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 ,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与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动机存在着多个层面的差异。前者多出自士大夫文人之手 ,其创作动机源于聚结在他们心头的内驱力 ;后者多由市井文人在书商的鞭策下加工而成 ,其创作动机发自在谋生或牟利驱动下形成的外役力。由于文言短篇小说的作者在创作之初是为了自我把玩或文人内部交流 ,所以 ,内驱力的宣泄与士大夫文人以“消闲”为主要内容的自娱相辅相成 ,同时养成了他们自觉趋雅的风气 ;因为白话短篇小说的作者在创作一开始就瞄准了市场 ,所以外役力的释放要通过甘愿娱人来实现 ,从而导致市井文人不惜采取“媚俗”的方式来获利。另外 ,就作品投放的最终目标而言 ,中国古代两大语体短篇小说之间尚有期待长期“传世”和渴望及时“行世”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