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固定画面,是指在摄像机的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与固定画面相对的是运动画面。运动画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运用推、  相似文献   

2.
电视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变动镜头光轴、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运动画面与固定画面相比,具有画面框架相对运动,观众视点不断变化等特点,运动摄像通过摄像机的运动产生了多变的景别和角度,多变的空间和层次,多变的画面构图和审美效果,而且,它还可以使静态的主体发生运动和位置转换,直接表现人们生活中活跃的视点和视向,不仅赋予电视有别于绘画、照片等平面造型艺术更为丰富多变的造型形式,也使得电视成为更加逼近生活、逼近真实的艺术。运动摄像的美感首先来…  相似文献   

3.
运动镜头的独特表现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波 《记者摇篮》2007,(7):125-125
运动镜头,是相对于固定镜头而言的。在拍摄过程中,变动机位、变动焦距或镜头光轴后拍摄的镜头就称之为运动镜头。运动镜头按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为推、拉、摇、移、升、降等6个基本类型,是影视艺术  相似文献   

4.
李南 《新闻窗》2012,(4):132-133
一、运动镜头的含义及内容运动镜头的含义运动镜头,就是在摄像拍摄过程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改变拍摄方向和角度以及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拍摄时而产生的电视画面。运动镜头不仅可以通过摄像机的运动表现被摄主体的形态、运动和轨迹,而且通过丰富景别和角度的变化,形成运动画面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从而表现出特定的叙述手段。  相似文献   

5.
李虹 《新闻实践》2003,(9):53-54
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画面构图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因为它是与电视屏幕效果的好坏、受众的视觉反应和思维接收息息相关的。那么,我们在有限的屏幕内如何进行合理布局,在画面构图上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动静关系一般情况下,静态构图时,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均处于静止状态,镜头内的构图关系基本固定;而动态构图下的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同时或分别处于运动状态,使得画面内视觉形象的构图组合及相互关系连续或间断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摄像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电视画面是摄像制作的产品,在电视摄像中技术是手段和载体,艺术是灵魂和精神,二者互为依托.拍摄的主题不同,手法也不一样,摄像工作者应该在拍摄时把握好电视摄像的技术及艺术,让观众不但了解信息,还能欣赏到美丽的画面. 电视摄像的基本技术要求 1.镜头要稳,重视移镜头 镜头稳,是指拍出的画面平稳适度,推、拉、摇、移、跟、进、退都要稳.“起落不稳”的镜头很难进行组接,这样会给后期的剪辑造成很大困难.拍摄运动镜头时镜头运动速度应该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拍摄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不能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甚至出画.  相似文献   

7.
运动镜头,是相对于固定镜头而言的。在拍摄过程中,变动机位、变动焦距或镜头光轴后拍摄的镜头就称之为运动镜头。运动镜头在视觉呈现上具有独特的表现魅力。一般来说运动镜头能够创造视觉空间立体感的幻觉,造成观众介入  相似文献   

8.
摄像和做其他许多事情一样,有其基本的技术要求。熟练地掌握这些技术要求是每一位从事摄像工作的基本素质,但如何提高摄像人员的整体水平,是值得我们深究的。电视摄像是双重的,既有繁重的技术操作,又有复杂的艺术创作。运动摄像也决不是简单的推、拉、摇、移、跟的动态拍摄,而是运用拍摄技巧和创作思想借助摄像机来完成的创作。每一次镜头的变化,观众都在期待着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当这种期待不断得到满足时,画面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因此摄像机的运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镜头的运动方式、运动节奏要服从内容的需要。拍摄技巧的运用要与…  相似文献   

9.
在确立了电视摄像拍摄主题和研究了被摄对象之后,摆在电视摄像记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根据不同现场环境,被摄主体在空间所占有的位置,来选择既能突出电视画面特点,又能创造出具有一定电视艺术价值画面作品的最佳位置。选好位置,摆好电视摄像机机位,寻找出理想的适合电视画面透视规律的摄像角度,才能完整地安排电视画面构图,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电视画面运用中,固定画面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的和氛围,对静态的人物或事物有突出表现的作用,能够比较真实客观地记录被摄主体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固定画面拍摄和使用得怎么样,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摄像者和画面编辑者的基本素质和审美情趣,它对整个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固定画面的拍摄和使用中,要注意捕捉动感因素,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注意镜头内在的连贯性,注意构图的艺术性与可视性。  相似文献   

11.
刘易雯 《新闻传播》2009,(10):83-83
电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摄像.一部电视片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摄像的好坏。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东西是电视画面.也是组成电视作品的基本单位。是电视摄像的具体体现。电视摄像构图是摄像技术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因为它是与电视受众的视觉反应、屏幕效果的好坏和观众思维接收息息相关的。电视摄像构图能力是电视摄像技术人员画面造型能力的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检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电视摄像构图是使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形象化、可视化的重要途径。归根结底是要依靠一系列技术手段 .  相似文献   

12.
画面切换效果直接面向观众,能够直接影响到观众感知,在电视摄像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而有必要探讨电视摄影技术中的画面切换技巧。本文从电视摄影技术中画面切换的概念着手进行研究,探讨了电视摄影技术中画面切换在调节观众视觉节奏、丰富内容和满足观众需求上的作用;分析了电视摄影技术中进行画面切换时需慎用摇镜头、运用跟镜头、注意进退拍摄、抓拍时考虑客观因素、注重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使用窍门的要求;并提出了考虑普通观众需求、多用对比强烈的画面丰富内容和前期拍摄需考虑到后期制作需求这三种提升电视摄像画面切换效果的有用技巧。  相似文献   

13.
电视造型语言中的最基本元素就是电视画面,从另一角度来说,电视画面是摄像的效果展现,而能够充分体现出摄像师造型水准的则是摄像构图能力,可以说构图能力是衡量摄像师工作水准的指标,在画面空间范围之内,对景物、人物科学、合理的布置,进而让摄像构图能够展现出摄影作品的创作意图是当下每一个摄像人员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专题片、栏目类节目中视频画面是由若干个镜头组成的,现场拍摄到的每一个镜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组新闻或一部专题片和一档栏目的质量,甚至影响到整个频道的收视率。基于此,重点研究电视画面构图和拍摄运动画面时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能够为电视摄像同仁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主观摄像,是指虽然摄像机是客观存在的,虽然被摄物体是客观发生的,但摄像师本身用自己主观视角来操作机器记录下客观事件,因此,摄像师无论带着怎样的“客观”来拍摄事物,但画面里表现对象的景别、位置、近远以及推拉摇移和色彩造型等都是由有情感的人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电视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画面构图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电视画面构图好的比画面构图差的更具形象的吸引力,更令人爱看、耐看,也更能传达摄像师的表现意图.  相似文献   

17.
于跃 《新闻传播》2009,(9):107-107
电视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电视摄像记者不能像文字记者那样,采用多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进行采访或创作。电视摄像记者,除了必须亲临现场,用手中的摄像机客观、真实地记录事件和人物,还要让拍摄到的画面充分恰当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成熟的电视记者必须练就过硬的拍摄技巧:包括持机技巧、镜头运用技巧、分镜头拍摄技巧等等.但熟练掌握上述技巧,并不一定就能成功地拍出好的电视作品.电视作品,是通过直观的活动画面,来表现情节和内容的.作品的内涵要靠画面这种载体来传达给观众。有时.一个短暂但富有感染力的镜头,  相似文献   

18.
构图这个名称,还源于西方美术,学习西画,这是一门课程,叫做构图。在中国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摄影摄像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在摄影界习惯叫法是"取景",摄像构图就是结构画面,指摄像师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摄对象以及摄像的各种造型元素有机地组织、安排在画面中,以形成一定画面形式的创作活动。当我们举起摄像机拍摄时,取景框内远、中、近充满各种景物,有我们需要的、有不需要的、有主要的、有次要的、有本质的、有现象的,这些东西全部交织在一起,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创作主题进行适当的取舍,把那些不必要的东西从画面中减去,从杂乱无章的缤纷世界中,提取你所需要的摄像元素。  相似文献   

19.
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构图能力是电视摄像人员画面造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摄像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作为一名电视摄像,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对人物、景物进行合理布局,使画面构图充分体现作品的主题和创作意图呢?  相似文献   

20.
现在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好的电视制作,同好的摄像水平是密不可分的,而摄像水平的高低,其决定性因素在于构图。构图指的是用摄像机进行生活素材的拍摄,再添加多种取景方法,达到造型的理想化。本文浅要分析了摄像构图的两种基本形式,并对摄像构图的基本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