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晨曦里睁开双眼,望望枕畔躺着的几本书──这个清晨,你就不会感到孤独。有太多的文字给过我感动,繁密的墨香背后,思想与情节排挞而来,读到最后,竟成生活。“在尘世里/只要有一些书/一口水/一点阳光/就能活下去”,这是我年轻时代的梦寐,朴素,奢华,无懈可击又颇有风度。午夜炉火旁,身披华服,坐拥书城,应该是我整个青春的目标。如今,到底卸下文学的吊带衫,行动开始变得节俭起来。现在,我仍坚持以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着,偶尔从书堆里抬起头来,把身体移到窗口,从12楼的高度向下俯望,满眼的城市浮华,真的有一些茫然──…  相似文献   

2.
任伟 《编辑之友》2004,(5):69-72
从大众传统的读图方式来说,插图不过是解读、图释文字的附属品,即便是名家手笔,也常常被人们一眼扫过,很少将它建立在一种与文字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加以品味与欣赏.但实际上,文字信息或资讯在任何纸质媒体上出现时,图像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往往伴随其左右.插图作为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显示的就不是文字的"仆人"或亦步亦趋的回声器.尽管它"微小"得常被人们忽视,它在现实中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声音,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我们不得不承认,文字与图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两种主要手段.文字作品的插图,自然也是历史的载体和历史的显现,翻开一部插图史,就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文字与艺术图像的不断融合与传达信息的共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翻开江永华那本厚厚的见报稿件剪贴,624篇见报稿赫然入目,那一行行文字,一个个标点符号里,记录着他百折不挠孜孜以求的奋斗历程。10多年来,他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奠定了自己有价值的人生坐标。1987年底,江永华带着全套的高中课本参军入伍。入伍前他仅差12分未能考入大学。他是来部队实现自己的大学梦的。谁知命运总是跟他开玩笑,在部队参加军队院校考试,他又是以12分之差名落孙山。面对人生的又一次失败,江永华没有心灰意冷,他相信榜上无名,脚下有路的古训,要为自己重新找一条成才之路。在苦苦的探索中,一本《新闻与…  相似文献   

4.
这句话说得太大,说得太早,但是没有关系,说大总比说小好,早说总比晚说好,这说明主讲人不仅先天下之忧而忧,而且先天下之乐而乐。注意,不是范仲淹说的那个后天下之乐而乐。因为网络这个东西自从一出世,它就在改变着世界,创造着奇迹,从这点来看,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它还将干出的惊天动地大事,决不会少。别的不说,我们仅看与作家有关的几个项目便知端倪,上世纪末,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它以神秘的投影瓦解了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以神奇的速度嘲笑了大清以来的邮政传递,以神话般无极限的空间简直要取缔全世界所有的报纸、刊物,书籍,平面的图画和其它文字。  相似文献   

5.
四岁那年,洛瑶第一次梦到了阿月。阿月不再是那个普通的兔子玩偶,它拉着洛瑶的手,像朋友一样说着话。为了听到玉兔的故事,洛瑶许下了保守十年秘密的承诺。或许这就是一个梦吧,越长大越忙碌,洛瑶早已知道玉兔只是个传说。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竟然一直没有将这个梦对别人说起。直到阿月再次出现在她梦里……它开口讲起那个故事:在不知道多少年以前。  相似文献   

6.
编后语     
编后语叶子或许就这么巧,这么绝,或许就在会长默默地坐在熄了灯的窗前掩卷沉思时,我却亮起了自己案上的那盏灯,忘情地编着稿件,一篇接着一篇……仿佛每一篇稿件都寄托着心中的一个梦:那是1988年走在去敦煌丝绸古道上的一个梦──同仁们呼吁要有一个自己的组织;...  相似文献   

7.
胡志娟 《北京档案》2000,(10):46-46
当我又一次拿起了书本,往事就象潺潺的流水,从我面前流过.三十年前,世界在一个扎着羊角小辫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眼里,是玫瑰色的,生活里充满了欢乐与甜蜜.那时的我曾经做过许许多多金色的梦,梦想自己成为一位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梦想自己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8.
在某地电视台工作的一位记者烟瘾很大,一次乘坐飞机出差时,烟瘾发作难以忍受,便躲到卫生间里去吞云吐雾,造成飞机监控系统报警,被机上工作人员“人赃”俱获,按规定要罚款500元。此记者便掏出记者证要人家放他一马,结果人家没理他那个茬儿——照罚不误。时下,有些记者把记者证当成了特权证,一遇到不顺自己意愿的事就掏出记者证,或以“曝光”相挟,或以记者身份谋私。这种不良风气,严重地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记者证不是特权证,它只能证明持证者的职业是记者。记者证也不是不能掏,外出采访适时亮出记者证,不仅可以证明采访…  相似文献   

9.
干了十几年报纸工作,突然发现自己的报纸没有定位,这不亚于深夜里的一声棒喝,兀地里吓出一身冷汗。就跟做人一样,混了几十岁了,黑夜里自己醒来,才发现浑浑噩噩过了半辈子。今后的道路怎么走,心里没有半点谱。是谁搅乱了我们的生活?在噩梦中惊醒的人,往往怪罪于叩梦者,怨他搅乱了自己的生活。这就跟司晨的公鸡一样,人们一方面记恨它惊扰了美梦,一方面庆幸它叫醒了自己。那么,谁是我们的叩梦者?是谁搅乱了我们的生活?答案只有一个:市场。是竞争愈演愈烈的报业市场搅乱了我们的生活。按照传统的划分,报业可以分成两个阵营:党报(大报)和专业报(…  相似文献   

10.
画报作为一种现代传煤,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以其形象生动的传播方式,于众多媒体中独树一帜,发挥着自己特有的作用。画报专题报道的一大特色是图文并重且相得益彰。但作为画报专题报道中的主体文字与报纸、杂志等其他媒体的文字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它的文字与诸张照片相配合,反映一个主题或题材的各个侧面,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在给读者诸多知识的同时以美的享受。一、栏目文字的特性不是所有的画报专题都设有栏目文字,而是根据题材所需而定,栏目文字也是引言文字,具有简练深刻哲理性强的特点。这段文字排在大标题和领题照…  相似文献   

11.
《出版经济》2006,(3):13
这是一部与赛车有关的书,作者韩寒用充满速度和激情的文字,首次敞开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梦想…… 自作主张的生活是所有年轻人的梦想,韩寒一直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追逐着赛车梦.当所有人认为他玩车丧志的时候,他却在冷静地掌控着自己的生活.在这本书中,韩寒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记录了他在赛道上的漂移,他所经历的千钧一发的事故,他在国外参赛的逸闻趣事,他对全国冠军的梦寐以求……  相似文献   

12.
在收音机里。或在电视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播音腔调:它所传达出来的有声语言。无清晰之意,无鲜明之情,可又貌似“亲切”的“忽高忽低”。它不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真诚地对你说着什么。倒像是接通了一部语言处理机,不管文字上是什么含义、什么事情、什么风格,只要经过这部“机器”的处理.全都“熨平烫好”变成了一样的格式传达出来。于是,人们认为这种“腔调”是“播音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书缘     
曾经做过一个梦,自己站在一大堆书前,摊主对我说:“随便挑,不用钱。”我兴奋地抱了一大堆自己梦寐以求的书。谁知正乐时,梦却醒了。看着自己紧攥的手,感受着心里的余乐,我有些遗憾,梦要是真的就好了。幼儿园时,妈妈教学,每次外出回来都给我带回一大堆小人书;而每次我都会兴趣浓厚地翻着,尽管我只认识很少的字。自打那时起,我便爱上了书,并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小学的时候,我迷上了童话书,把它当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可是却又不那么容易得到。因为妈妈认为童话书很无聊,轻易不给我买。初中生活丰富多彩,我又“看不起”…  相似文献   

14.
只想拥有自己田红【山西】离开签歌四起的大学校园,我似乎就再没能静下心来面对自己。参加工作,继而结婚、生育、操持家务,几乎是一路小跑,转眼间,春华梦逝,自己已经三十有一了。告别那至纯至美的少女王国,挤进纷繁陆离的五色人生,我更多的不是成功的自豪,而是对...  相似文献   

15.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许多岗位上专业地依靠文字或者语言谋生.不括值夜班的人填写“夜班日志”以及小学生写一学期以来的“学习总结”这种初等的功夫,单是终日里以堆砌文字为业,其从业者就不可胜计了。不说作家.我们说记者。而记者与作家是一样的,像初等的文字工作者那样,易于在摆弄文字一段时间后,形成一种基于习惯以及惰性的投机取巧.值班时写一句“平安无事”.写总结时说“自己几个月以来加强学习,进步很大”。  相似文献   

16.
民间其实是蛮有文化意蕴的去处,在这个世界里,即使是一草一木、一石一兽,也飘散着意味深长的文化的芬香。譬如小小一片柳叶,谁能料到它却深藏着古老的生殖信仰,避凶祛邪的观念,以及数不清的民俗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甚至匪夷所思地折射出某个民族来源的神话信息。马...  相似文献   

17.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其作品《先知》里写道:再过一会儿,在风中小憩片刻,另一位女子就会孕育我。这似乎在说我们——对敢于也善于变通的中国人而言,一旦遇到绝境,就会把自己的生命寄托给另外女子的子宫里,只要能让自己获得重生或苟延残喘谁当妈都无所谓了,妈不是最重要的,她作为女人的乳汁和子宫才是顶顶重要的,“有奶就是娘”——在追求信仰这回事上,中国人从来都表现着自已的传统智慧。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神圣的,现实是残酷的。为了自己心中的梦,他们像“民工”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人们“敬羡”的错觉里,坚守着那些清盆甚至屈辱的时光……  相似文献   

19.
无悔爬格子     
当我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少年时,就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样的名篇佳作,让读者领悟生命的顽强,人生的真谛。又如罗贯中,伏雄兵百万于笔下,展雄韬大略于纸间,更为小仲马书尽世间心酸事、道尽人间缠绵悱恻情所感叹。少年的梦不是梦,那是我要改变自我生存环境的最初萌动。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但心中那炽热的向往一刻也未曾泯灭。一封封寄出的稿件,同时也播下了一个个新的希望。当见到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作品,喜悦之情也只有自己才能体味。尽管这些“豆腐块”还显得那么稚嫩,但它是我对生活的某种表达,…  相似文献   

20.
论播报与主持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徐立军播报和主持是两种不同的播音方式。播报或播音由来已久,从人民广播创建之日起到现在,一直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有稿播音,播音员严格忠实于文字稿件,用自己的播音把它转化为有声语言,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